宝宝用药安全隐患知识篇

清爱堂刘雪峰

清爱堂刘雪峰

2015-12-03 17:00

孩子身体机能还比较差,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也比较差,因此父母再给宝宝用药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那么都有哪些是需要注意到的呢?

能不用药就不用 给宝宝安全用药这样做

   给宝宝安全用药之能不用尽量不用

  孩子身体机能还比较差,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也比较差,因此妈妈们在给宝宝用药的时候最好是做到能用就用,不能用就不用。如果孩子只是病症初起,并且情况还不是很严重的话,那么是完全可以不用给宝宝用药的,只要给宝宝多让宝宝喝水,休息,然后观察一两天,如果宝宝的病情没有减轻或者是加重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再给宝宝用药也还是来得及的。

  此外,对于很少生病或者以前生病没有用过重药的宝宝来说,完全是没有必要给其服用太过重的药,只要做到对症下药,那么稍微有效果的药也是可以让宝宝痊愈的。

  给宝宝安全用药之用法用量精准

  有些父母会认为,要是给宝宝的药物加大剂量的话,那么宝宝的病很快就能好起来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对于年纪还小的宝宝来说,所用药的剂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是盲目的给宝宝加大剂量的话或者减少的话,那么就会容易导致中毒或者是治不了病。

  因此,在宝宝用药的剂量上最好还是要严格的遵医嘱,切勿擅自改变。除此之外,药物的使用次数,频率也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

  给宝宝安全用药之不盲目自行用药

  要知道,其实同样的病症所隐藏的病因却不一定是相同的。因此,图老师小编父母最好不要只看到宝宝病症的表面现象,而没有了解宝宝生病的真正病因,就盲目的自行购买药物来给宝宝服用。

  但是,如果一定要用的话,那么只能给宝宝少量的服用一些药量比较小的非tulaoshi.com处方药,而且所选择药用上面的不良反应的说明,要有详细的说明和表述。而如果是处方药的话,那么一律不要自行使用,就算是上次宝宝治同样的病所剩下的,也不要用。(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宝宝用药安全隐患知识篇

  儿童用药诸多安全隐患调查篇

  九成药品无儿童剂型

  京华时报的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药店,了解目前市场上儿童药品的现状。在一些药店记者看到,与其他感冒、胃肠、妇科等药一样,儿童用药虽然独占一个橱窗,但药品种类多集中在治疗感冒、咳嗽、清热一类的药品上,其他药品很少。

  为何会出现这种药品品种单一、类型不全的现象呢?业内人士认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儿童专用药太少。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指出,有资料统计国内大约有90%药品没有儿童剂型。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儿童专用的皮肤药、鼻腔用药以及眼药。临床儿科大夫也经常因此而遇到尴尬的事情。

  以皮肤药为例,除了治疗儿童湿疹的药品外,治疗泌尿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的药品几乎没有。医生只能被迫给小孩开大人使用的洁尔阴等外用药,为了防止不良反应发生,还得多嘱托家长“加水稀释”。眼药的情况则更加严重,周忠蜀说“外用药还可以稀释一下,眼药又不能稀释,用法完全和大人一样,根本没法控制剂量。”

  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朱珠表示,医院的药房里虽然有几十种儿童专用药,但更多的药没有适合剂量,需要工作人员将药片分成几等份,或者在药液的外包装上标明2毫升、4毫升、6毫升这样的标示线。

  资料显示,我国4696家医药企业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1500种,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近4000种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含中成药)。

  儿童药说明书让人犯晕

  儿童用药种类匮乏,在说明书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儿童药说明书中常见的“小儿酌减”、“请遵医嘱”、“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等说明让家长不犯糊涂都难。

  市民杨倩有一个11个月大的女儿,在半岁到11个月期间,女儿星星经常生病,发热、咳嗽、积食是常事。去过几次医院和药店,医生和售货员都推荐了不少药品。

  但这些药品让杨女士忧心忡忡:“有些药品用法用量一栏只写了一岁以上的孩子用量,星星这个年龄段的没有。而且在不良反应和禁忌里面,也只写了‘尚不明确’四个字。”

  专家表示,目前,大部分药品说明书虽然是按照《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的格式进行撰写的,但具体的内容篇幅较少,甚至根本没有。

  如很多中成药中没有儿童剂量;有些说明书在儿童用药安全性等基本科学信息方面只是注明“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此外,周忠蜀表示,在目前儿童受试者有限,儿童用药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药品说明书标识以外的用药行为不可避免,因为药品说明书用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科学知识和文献,有它的局限性。

  以不少早产的婴儿为例,为抢救他们生命而用的抗生素几乎都是成人用药,都存在超范围用药的问题。

  利润低药企“不感冒”

  儿童用药之所以会出现种类少、说明书不规范等情况,与药企的冷落不无关系。

  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专家组成员、药学专家孙忠实表示,由于伦理方面的考虑,长期以来政策规定,新药不首先在孕妇、产妇以及婴幼儿身上做临床试验;加之知情同意难、试验者招募难、取血难等,因此儿童试验难以开展。

  孙忠实直言,“没有合适儿童的剂型,拿着大人的药片,让家长怎么准确地分药?”

  同时,由于国内很多药都没有儿童用药试验资料,儿科医生在用药时常常依靠经验判断。

  记者向一位药企负责人求证得知,由于儿童用药开发周期较长,工艺也相对复杂,生产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成本较高,而利润则太低。

  针对目前儿童用药的现状,孙忠实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文件,建立我国适合儿童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提供合理依据。关注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是全社会的责任。“要想儿童药更好地发展,国家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处理有关儿童药的各种问题,并建立一整套关于儿童药研究、评价、开发、生产和使用的机制。”

  据悉,2010年,世卫组织发布首份面向所有国家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手册提供了如何使用240多种基本药物治疗0—12岁儿童疾患的信息,这意味着世界各地执业者可获得与这些儿童药物有关的用法、剂量、副作用及禁忌证方面的标准信息。世卫组织支持各国制定自己国家的儿童处方集。

  专家还建议,国家应该对企业生产儿童专用药给予政策倾斜,给制药企业相关的税收减免、研发支持等,让企业有合法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从事儿童专用药的研发。

  同时,对于安全用药的健康宣教工作也要同步跟进,推动人们认知水平的进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药物的开发和安全使用,才能确保儿童药的安全、可靠。

  儿童用药安全隐患服务篇

  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是各种器官、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健全,属于低免疫人群。因此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专家表示,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避开四大常见雷区。

  雷区 1:按成人“缩小版”用药

  长期以来,儿童用药都是比照成人用量“酌量减半”,但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被一些医学专家认为极不科学。很多药品说明书没有儿童用药剂量规定,而以“酌量减半”或“减量”标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话: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不少儿科医生认为,所谓“指导”是依据孩子体重和体表面积减量,而如何减量,则靠医生临床经验和儿童胖瘦不同进行换算。目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主要有4个依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药品说明书。按年龄计算时,1岁儿童用药剂量为成人的1/5,2岁为成人的1/4,4岁为成人的1/3,6岁为成人的2/5,9岁为成人的1/2,12-14岁为成人的2/3,18岁时即与成人用药剂量相同。有的孩子与同龄儿童相比,太胖或太瘦,用药时主要参考“按体重计算法”。

  孙忠实表示,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将成人药“打折”使用。儿童时期可以分为多个阶段,例如从出生至28天为新生儿期;28天至1岁为婴儿期;1岁至3岁是幼儿期;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6岁至12岁是学龄期,12岁到18岁是青春期。

  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绝不能单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儿童肝、肾的解毒和排泄以及血脑屏障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极不科学。”孙忠实说。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儿童抗心率衰竭的药品就按照每个阶段年龄段给予了不同的用量用法。“按理说,这种做法很好,值得其他药品学习,但是由于费时费力,其他药品要效仿恐怕很难。”周忠蜀坦言。

  雷区 2:乱用成人药酿大祸

  市民陈氏夫妇极少带孩子去看医生,前几天,他们不得不把6岁的儿子送往医院。三天前孩子拉肚子,吃了两粒诺氟沙星,效果不明显,很快又加了两粒。随后,孩子开始不吃不喝,昏睡不醒,除了四肢老是发抖以外,身上还长满小红点。

  一系列问诊和化验后,陈氏夫妇意外得知:孩子是药物中毒,因过量服用诺氟沙星而出现四肢震颤,伤及中枢神经,肾脏也有伤害。

  周忠蜀表示,拿成人药随便给孩子吃的父母并不少见。她此前就接诊了一个因感冒吃了大人感冒药快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儿。周忠蜀说,不少感冒药能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还能兴奋中枢神经,是治疗成人感冒的常用药,几乎不给儿童用,即便用也不能如此大剂量。

  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则表示,现实中,不适合儿童却被用于儿童治病的药远不止这些,忽视剂量,擅自给孩子“下药”的也远不止陈氏夫妇。

  宋红梅说:“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解毒排泄功能弱,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小病用药不当导致大病就医的孩子并不少见。”

  雷区 3:一生病就输液

  作为儿科大夫和药学专家,周忠蜀和孙忠实都对目前动不动就给孩子挂吊针的事心怀忧虑。

  孙忠实直言,挂吊瓶是我国的一大特色,这里面透着医患双方的无奈和无知。

  “无奈”是指在现有体制下,一些医院和医生歪曲了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好医生的标准,在体制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逐利取代了悬壶。

  “无知”则多是说家长。目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便急得不得了,恨不能孩子的病立刻好转,于是很多家长要求医生为孩子进行输液治疗。殊不知,输液和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危险系数要大得多,更容易发生输液反应,或引发各种脏器损伤,甚至造成终身残疾,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因此,家长们切不可不据病情而强求医生为患儿进行输液治疗。

  周忠蜀劝告同行和家长们,切记,能不打点滴就不打。宋红梅也提醒,小孩生病后,能不用药就不用。实在需要用药,一定要首选儿童专用药,同时,还要精准把握药量。

  雷区 4:孩子生病家长焦虑

  家长带小孩看病的时候常常陷入两种极端状态,一种是大大咧咧,对孩子病情关注不够,不能详细描述孩子的病史;另一种是过于细心,反复跑医院。

  周忠蜀说,人们常常认为大大咧咧的家长不好,但是殊不知过于细心对孩子的身体恢复也很不利。以发烧为例,患儿发热属于疾病的一种炎症反应,不必过度惊慌恐惧。一般呼吸道感染3天后随着病情好转,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上要使用退烧药,但是任何退烧药均需间隔4小时后使用,4小时内家长应耐心地给孩子做物理降温,不要反复带着孩子找医院找大夫,这样不仅很容易导致用药过量,在流感高发的季节,还很容易导致孩子反复感染。

  此外,有的家长还过度纠结于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内容。因为担心不良反应而擅自为孩子减少用药量或缩短疗程,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菌不能彻底杀死,疾病反复发作。还容易导致耐药的严重后果。

  面对生病的孩子,家长焦急的心情人人都可以理解。周忠蜀认为,家长在带孩子看病时一定要做到“细心而不纠结”,一定要尽量保持理性的心态带孩子看病。看病时,要准确提供孩子的病情,以便医生对症下药。同时,要告知医生患儿有无过敏史。

  拿到药后,要遵守医嘱,不要随意增减剂量和疗程。此外,为安全起见,家长要认真查看药品说明书,做到对药品剂量、使用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儿童须慎用的四大类药品

  专家指出,以下四大类药物儿童应慎用或禁用:

  1. 氨基糖苷类:卫生部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2.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这些治疗衣原体、军团菌、支原体的特效药,往往会对儿童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如果用药的剂量大,或用药的时间长,则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可以引起死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3. 氯霉素类:这类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得比较少,但儿童使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甚至引起儿童肝功能严重衰竭。

  4. 喹诺酮类:氟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是目前成人使用率比较高的药物,但儿童必须慎用,最好不用。因为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物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儿童用药安全三要诀

  1. 药量不多也不少

  由于小朋友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效,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家长应主动提醒医生、配药医生,仔细确认小朋友的年龄、体重、身高,从而认定给小朋友的药量。同时,要使用精确好用的量具、喂药器,先确认药量刻度,并正确量取,小朋友才能吃进适当的药量。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采用。

  2. 好吞服、免吃苦

  避免孩子哭闹呛吐,家长应选择适合小朋友可以接受的药剂。家长应主动向医生说明孩子吃药的需求,希望优先选用液剂、糖浆、悬浮剂等喝的药品。

  3. 仔细核对药袋、妥善保存药品、记录用药情形

  家长应向医生索取药单,拿单领药。领药时核对药单、药袋等,是否正确无误。要把孩子用药情形,仔细记录下来。把药品放在适当、安全的地方,以免儿童误食。

  儿童用药十大错误行为:

  1. 滥用退热药。

  2. 滥用抗生素。

  3. 一病多药。

  4. 随意进补。

  5. 滥用维生素。

  6. 滥用丙种球蛋白。

  7. 随意用中草药。

  8. 小病贵药。

  9. 小儿用成人药。

  10. 糖水服药。 

        图老师药剂师温馨提醒:家里好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用药问题,提高警惕切莫病急而乱给孩子用药,一定要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来,还有孩子生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遵循医嘱。

孕期用药怎么才安全

  当准妈妈们满心欢喜地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疾病却可能不期而至。准妈妈们最担心的是药物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畸形。专家表示,给准妈妈选药,其实是一个权衡用药利和弊的过程。大多数药物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危险,但是也没有对胎儿绝对安全的药物。一般只要选择得当是不会影 响胎儿健康的。

  专家表示,孕期用药是否安全,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一 怀孕周数

  一般来说,孕周越小,胎儿受药物影响的可能性越大。在孕早期即怀孕12周以前,特别是怀孕8周以前,是胎儿器官分化、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用药对胎儿影响最大。

  影响因素二 患病种类

  有些疾病如果不用药治疗,疾病本身给妈妈和胎儿带来的危险可能远远超过药物的副作用。比如严重的感染、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等疾病要毫不犹豫地治疗, 当然在治疗时,应该选择对宝宝影响尽可能小的药物。有些疾病称作“自限性疾病”,也就是不治疗自己也会逐渐痊愈的疾病,比如普通的感冒腹泻等。往往采用 一些对症处理的措施,比如多饮水、注意休息等即可。这类疾病就不一定要用药了。

  影响因素三 用药种类

  197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针对药物对胎儿的可能影响,将药物分为5类,这个分类目前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和使用:

  A类:在妇女中进行的对照研究,未发现该类药物对怀孕头3个月的胎儿有危险,也没有证据表明该类药物对以后几个月胎儿有危险,即该类药对胎儿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极小。例如大多数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即属此类。

  B类:在动物身上做过试验没有危害,但未在孕妇中进行对照性研究;或者动物试验有危害,但在怀孕头3个月作的对照研究未能加以证实。例如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

  C类:动物和人类都没有足够的研究;或动物身上有不良影响,但是人类没有对照研究。大多数药物都属于这一类。

  D类:对胎儿有危害,但是使用时利m.tulaoshi.com大于弊,如卡马西平。

  X类:对胎儿具有明显的危害,不利影响超过有利作用。最著名的就是“反应停(沙利度胺)”。这类药物应禁止使用。

  医生在用药时,首选A类和B类药物,C类和D类药物需要充分权衡利弊,X类药物一般不会使用。因此,孕妇在需要用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图老师药剂师温馨提醒:孕期用药,咨询医生最安全,确保孕妇和宝宝健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

女性安全用药的八大常识

  女性因为有一些特殊的生理,所在临床上用药也会不一样。比如,处于月经期或者产褥期等一些特殊时期,以下为您介绍了女性安全用药的八大常识

  女性安全用药的八大常识:

  第一,不能凭经验买药。妇科炎症有很多种,必须根据分泌物的检查结果,选择正确的药物。

  第二,别依赖症状决定停药。这往往会导致疗程不够,造成炎症反复发作。

  第叁,到医院做分泌物检查时,如果已经自己用过药了,应在停药3天后再去医院检查。

  第四,口服避孕药最迟必须在来月经的第7天开始服药,服迟了就不能抑制排卵,会影响避孕效果。

  第五,口服避孕药虽然是常用的避孕措施,但不适用于患高血压的女性,因为它有可能导致塬本就偏高的血压进一步升高。

  第六,妇科外用药前要冲洗阴道,这样药物能够充分溶解、吸收,提高药效的作用。

  第七,阴道用药最好在晚上,并且一指深最好。

  第八,女性阴道为酸性环境,长期用碱性香皂或药物清洗下身会杀死对身体有益的阴道杆菌。 

老人如何保障用药安全

  年岁渐长,你使用的药物有可能会越来越多,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也与之俱增。

  年岁渐长,身体的改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出现潜在的并发症,或许你的肝脏和肾脏会大不如前,从而影响到药物的降解和排泄。

  年岁渐长,消化系统的改变同样会影响药物进入血流的速度。

  正如专家所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系列生理改变在所难免,许多慢性问题甚至到晚年才被察觉;并不是说人们正在趋于消逝,这只不过是正常衰老过程中的正常变化罢了”。

  因此,老年人更需要有服用药物的安全提示。

  1、遵嘱服药

  按时服药,并且听从医生的指导。勿擅自增加剂量或停止服用药物,即使你觉得好转或药物无效。

  药物只有服用后才能发挥作用,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治疗药物只有长期遵嘱规律服用才会起效,你需要持续服用才能控制病情。

  如果你正受到药物副作用或其他问题的困扰,请咨询相关的医疗服务人员。

  2、列出服用药物清单

  写下你正在服用的药物,并且随身携带这样一份清单。可以考虑将药物清单复印一份给朋友或亲人——这在紧急情况或你旅行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记录下服用药物的商品名称,可以的话,还有药物的通用名称。同时写下服用的次数和剂量,如一天一片,300毫克。

  最后,服用每种药物是做好标记。你应该比医生更了解你服用的药物。

  3、注意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

  请记住,随着年纪的增长,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也随之增高。

  药物相互作用可发生在: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发挥作用、你的身体状况使得某些药物有可能有害、食物或非酒精饮料与药物发生反应。

  4、药物与酒精性饮料相互作用

  你该做什么呢?了解有可能会发生何种相互作用。你可以仔细阅读非处方药中的药品不良反应标签(处方药中附带的相关信息),或与医疗人员检查药物的特别提醒。比如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不应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同时服用,如万艾可或希爱力,合用的话将会发生严重的反应。还有一些药物不应与酒同时服用,有可能导致协调TuLaoShi.com障碍或失忆。

  如果你同时就诊于不同医生,请告知每一位医生你服用的所有药物和添加剂。你也可以向药师咨询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5、与医生一起检查服用的药物

  计划至少每年和你的医生检查一次服用的药物,以确保哪些药物需要继续使用,哪些可以停止。

  如果某种药物超出你的预算,咨询你的医生是否有较便宜且有效的替代药物。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你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减少费用。有些时候,特别是你看过不同的医生,这些问题很容易被忽略。

  图老师药剂师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服药是一件严肃的事,为了更好的利用他们,一定要遵从医嘱,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并且平时要多运动,提高代谢率。

如何判断用药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合格药品也很难避免。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如能做到及时、有效地自我判断,就有机会防患于未然,将可能产生的危害降至最小。掌握并判断药品不良反应的简单知识,最为关键。总的来说,药品不良反应与患者原有疾病症状并不相同。比如,乙酰水杨酸或吲哚美辛等引发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引致耳聋,青霉素或碘制剂等导致过敏性休克……当然,也有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与原有疾病的症状近似或相同。

  身为患者,如有能力事先甄别药物不良反应,便可极大地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损害。以下几招或许有益。

  1、从症状表现来判断。如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与疾病表现完全不同,在排除心理、精神因素的干扰后,则要高度怀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除了有特别医嘱的,此时应考虑及时停药观察。如停药后症状缓解,则基本可判断为药品不良反应,但短期内不要再用这类药物。

  2、用药后,如原有疾病症状出现明显加重迹象,或起初缓解,随后不适症状加重,这可能是药物剂量偏大,或体内药物浓度较高所致的毒性反应,如苯妥英钠、地高辛等。患者切勿把“中毒”看作病情未控制好、继续增加药量。

  3、从用药和出现不适症状之间的时间关系、剂量关系等进行判断。有的不良反应在用药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比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固定性药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口服药常在用后0.5至2小时发生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有的起始不良反应轻微,能较好忍受,但增加药量后,不适反应加重,甚至难以忍受。

  图老师药剂师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患者在用药之前也要认真阅读用药说明书,以免使用禁忌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宝宝用药安全隐患知识篇

育儿百科
宝宝用药安全隐患知识篇

宝宝乘车安全隐患

育儿百科
宝宝乘车安全隐患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宝宝居家安全隐患

育儿百科
宝宝居家安全隐患

宝宝玩具安全隐患

育儿百科
宝宝玩具安全隐患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宝宝佩戴饰品存在安全隐患

育儿百科
宝宝佩戴饰品存在安全隐患

儿童家庭安全隐患

育儿百科
儿童家庭安全隐患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宝宝手上长倒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宝宝手上长倒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预防哺乳期乳腺炎方法

预防哺乳期乳腺炎方法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