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生宝宝 不要陷入6个误区
没有一对新爸爸妈妈是不会犯错误的,最重要是知道自己做错了改正就可以了。有的爸爸妈妈一直这样子照顾宝宝,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错误的,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事情,更好地照顾宝宝吧。
新手爸爸妈妈什么都要学,在学习当中也常常会犯很多的错误,所以,为了让你能更好地照顾宝宝,现在我们看看日常新手爸爸妈妈所犯的错误。
1、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听说宝宝侧睡会造成偏头,俯睡容易造成窒息,所以每次宝宝在我怀中睡着后,我都是轻轻放下宝宝,然后摆正他的头,并在头两边用小枕头抵着。这样宝宝很安全。
正确做法: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 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2、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我怕宝宝尿床,每隔几个小时就把宝宝抱起来把尿,有时候宝宝被我弄醒后哇哇大哭,没办法,我可不想他的小屁屁被湿湿的尿布包着,得了红屁股多不好。
正确做法: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3、开灯睡觉
我喜欢在卧室里留灯,一来方便照顾宝宝,另一方面让宝宝有安全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yuan/)正确做法:关灯睡觉。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激活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4、穿太多衣服睡
我怕宝宝睡觉着凉,给宝宝穿一件薄毛衣睡,这样就不怕冻着小肚子了。
正确做法:睡觉不宜穿太热。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征,可致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同样,用电热毯也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5、奶粉冲泡过浓
我总觉得照说明泡出来的奶太淡了,所以都会自己加一些奶粉,这样宝宝才能吃饱长胖。
正确做法:奶粉不宜过浓或过淡。牛奶中的钠含量是人体的两倍,牛奶浓度越高含钠越多,易使婴儿血钠浓度升高,引起诸如便秘、血压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
6、过早添加辅食
我宝宝满月后就开始喝果汁,这样可以给她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正确做法:起码等到4个月后再添加辅食。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天然营养品和饮料,可提供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维生素。所以,对4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饮料。
这样摇晃宝宝 当心会伤害大脑
宝宝不睡觉哭闹的时候,妈妈就抱起宝宝左右摇晃,直到宝宝睡着了。宝宝这时是睡着吗?实际Tulaoshi.com上宝宝是被抖晕过去了!有关研究表明这样子摇睡是有害于宝宝的成长发育的,另外,摇晃宝宝是有很多暗藏的危险的!想了解更多吗?快来看看吧。
有研究证明,睡眠有利于宝宝的智商发育。有时面对着哭闹不肯睡的宝宝,很多妈妈都会左右摇晃宝宝,因为使用了这个方法,宝宝很快就不吵闹了,慢慢睡着。可是,那是真的睡着吗?还是晕倒呢?摇晃宝宝这一做法暗藏的危险你是否又了解呢?快来看看图老师小编的介绍吧。
一、哄宝宝睡觉能摇晃吗?
睡觉对于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跟成人所需睡眠时间相比,宝宝需要更多的睡眠。处于睡眠状态的宝宝,其实身体机能正在运转着,在这些睡眠时间里身体也在生长着、发育着,渐渐地才有了长大的宝宝。所以,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与质量被认为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很多妈妈知道了睡眠的重要性,所以一到了睡眠的时间,就使用各种方法使宝宝睡着,不再吵闹,如摇晃宝宝。可是,有多少人反思过为什么要摇晃宝宝呢,原理是什么呢,哄宝宝睡觉是能摇晃的吗?用摇晃宝宝这一方法来哄他睡觉不应该成为了约定俗成的做法,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还可能是被科学否定的一种做法。
二、摇晃宝宝的危害
摇晃宝宝这一动作,其实不只出现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有时候跟宝宝玩的时候,有些家长也喜欢摇晃宝宝。你知道吗?这一摇一晃,其中暗藏着很多的危险的!
1、颈部易受伤。摇晃宝宝,是很容易损害到他们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的,严重的话甚至会扭伤宝宝的颈部。这是因为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骨质比较柔软,占体重近一半的头部,重量全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而宝宝大脑蛛网膜下腔的间隙较大,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颈椎也未完全骨化,难以承受较大幅度的摇晃和高抛的震荡。当被摇晃时,易受伤。
2、造成脑部暂时性充血。宝宝的大脑尚处在发育初期,有的家长把宝宝高高抛起,会使宝宝体内的血液不时地冲击大脑,这样会导致脑部暂时性充血。如果不停地摇晃宝宝,或是将宝宝一次次地抛起来又接住,便容易使宝宝头颅内的脑组织随摇晃或高抛的晃动,与较硬的头颅相撞,从而引起脑损伤。这种情况,宝宝可能出现拒奶、嗜睡或容易脑怒,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昏迷、呼吸困难、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3、造成局部性贫血。当被摇晃时,宝宝就像成人在玩高速运转的游乐项目,其身体是无法承受巨大的离心力的,血液流向一边,容易造成局部性贫血,宝宝因此会出现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站立不稳,甚至出现晕厥、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宝宝的智力明显下降、严重的运动障碍、失明和大脑实质性的损伤,如脑萎缩、脑软化、脑囊肿等。
三、如何轻松哄宝宝睡觉?
宝宝入睡的情况不大一样。怎样哄宝宝才是科学而又有效的?图老师小编给妈妈们提供三个哄宝宝睡觉的绝招,以供妈妈们参考。
绝招1:区别白天和黑夜。一定要学会用光和声音的不同来让宝宝区分白天和黑夜。起床的时候把他放到较亮的地方,用一些音乐来帮助唤醒宝宝。慢慢地,生物钟形成后,宝宝就会养成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习惯了。
绝招2:洗澡帮助睡眠。洗完澡后休息一下就上床睡觉,是个不错的习惯,很多宝宝也喜欢这么做。妈妈们可以在每晚差不多的时间,感觉宝宝有点困了,就可以开始给宝宝洗热水澡了,洗完后,给宝宝喝些水或者奶,把宝宝放上床,然后关掉房间的灯,宝宝很快就能入睡了。
绝招3:留意宝宝的小动作。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宝宝喜欢的小动作,这样有助于摸清宝宝的睡觉习惯。比如,宝宝喜欢摸着妈妈的脸才能睡着,或者宝宝喜欢含着自己的手指才能睡着。妈妈可以先顺从他的习惯,慢慢地宝宝就容易入睡了。
细数新生儿喂养的九个“不当”
新生儿哺乳的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多食用一些稀汁类,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有一定增乳作用。母亲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如果新生儿喂养不当可导致泌乳减少,甚至乳汁不下,带来更多的麻烦。
1.我的奶没下来,还是让宝宝先吃奶粉吧!
婴儿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宝宝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促进乳汁分泌。
乳汁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多食用一些稀汁类,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有一定增乳作用。同时,母亲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切忌忧思恼怒,还要有胜任哺乳婴儿的信心和热情,因情绪不良可导致泌乳减少,甚至乳汁不下,带来更多的麻烦。
2.刚分泌的乳汁看上去好脏,还是挤出去吧!
初乳是产妇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颜色淡黄、黏稠(其实不是脏),量很少,非常珍贵。初乳营养丰富,能增加宝宝的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健康成长。初乳还能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因此,即使母乳再少或者准备不喂奶的母亲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给宝宝。
3.夜里好困啊,还是躺着喂奶舒服!
产后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困。夜间遇到宝宝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宝宝的嘴里一送,宝宝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宝宝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很容易压住宝宝的鼻孔,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4.我家宝宝喂奶粉,为了宝宝吃得饱,我把奶粉调得浓一些。
食物在肠道吸收,如果食物的渗透压过高(奶调的浓),会引起呕吐、腹胀、腹泻、脱水等表现。同时大部分代谢废物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而婴幼儿期肾脏的发育和功能尚不成熟,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能力有限。奶冲配太浓,会使肾脏负担加重。
5.我喂完奶马上把宝宝放在床上,抱着它太累了。
给宝宝喂完奶后不要马上放在床上,而要把宝宝竖直抱起让宝宝的头靠在母亲肩上,也可以让宝宝坐在母亲腿上,以一只手托住宝宝枕部和颈背部,另一只手弯曲,在宝宝背部轻拍,使吞入胃里的空气吐出,防止溢奶。
在哺喂母乳过后,爸爸也可以接过宝宝,为宝宝拍嗝。
6.一只乳房吃完,宝宝就饱了,另一侧乳房的奶存着宝宝下次吃吧!
喂奶时应让宝宝吃尽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若仅吃一侧的奶宝宝已经吃饱、就应该将另一侧的奶挤出。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胀奶。胀奶不仅使母亲感到疼痛不适,还有可能导致乳腺炎,而且还会反射性地引起泌乳减少。
可以用吸奶器将奶吸出,排空乳房。
7.我的职业是模特,给宝宝喂奶后,乳房会下垂,因此我决定不采用母乳喂养。
女性在妊娠时期乳房仍继续发育,乳房胀大后如果护理不好是极易松弛的。因此孕妈妈应从怀孕后就开始注意乳房的护理,使用宽带乳罩支撑乳房,同时注意按摩或局部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就会减少发生乳房下垂的可能,哺乳后乳房是否下垂是与哺乳前乳房的情况有关。只要是产后加强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是不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的。
8.每次给宝宝喂完奶后,我喜欢用香皂清洗乳房及周围的皮肤,这样才能保持乳房的清洁。
哺乳期妈妈经常使用香皂擦洗乳房,不仅对乳房保健无益,反而会因乳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乳头容易干裂而招致细菌感染。因此,要想充分保持哺乳期乳房局部的卫生,让你的小宝宝有足够的母乳,最好还是用温开水清洗,尽量不用香皂,更不要用酒精之类的化学性刺激物质。
9.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一点都不能给宝宝喝水。
虽然有些观点认为46个月内的宝宝只需母乳,不必加喂水,但要视情况而定。北方的冬天天气干燥,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容易缺水。再者,天气太热或出现腹泻时宝宝体内也会缺水。缺水时宝宝的嘴唇看上去干燥起皮,情绪不安,爱哭闹。
建议最好控制室内温度在2025℃之间,北方冬天室内要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看到嘴唇干燥可以用小勺给宝宝喂几口白开水。
BB上幼儿园 为何第一年易生病
终于等到宝宝可以送进幼儿园接受教育了,爸妈都松了一口气,以为接下来一切都能顺利进行。但是,很多爸妈都会发现,在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年他们比从前更加折腾宝宝常常生病。这是为什么呢?快来看看图老师小编的介绍吧。
很多爸妈在送宝宝进幼儿园时是满心期待的。但是,生活常常要折腾我们一番,他们发现宝宝进幼儿园后反而比在家里时更容易生病了。于是,爸妈无奈地在家、医院和幼儿园来回奔波。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宝宝一上幼儿园就变得体弱多病了呢?这是有原因的哦,看准原tuLaoShi.com因后才能对症下药,快来看看吧!
一、环境复杂,免疫能力差
在宝宝还没入读幼儿园的时候,在家他们可以受到很好的照顾,环境是比较单一的,护理是比较周到的,于是,宝宝很少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身体的抗病原体能力就会较差。
我们都知道,抗体是有高度特异性的,只有当宝宝的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也就是说,对于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宝宝只有接触了它们,他的机体才会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产生了这些抗体,宝宝的免疫力也就提高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yuan/)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宝宝读幼儿园的第一年,特别容易生病了。在一个相对单一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复杂的幼儿园,接触不同的人和物,缺少抗体的宝宝的机体是比较容易对病原体产生反应的,也就是生病。
所以家长在宝宝进幼儿园的第一年一定要格外小心,好好地帮助宝宝度过这一时期,等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就不那么容易生病了。通常,宝宝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不会增减衣服,出汗后着凉
宝宝还小,都比较贪玩,特别是在幼儿园有那么多同龄人,宝宝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玩得开怀。不过,这其中潜藏着一个生病的机会宝宝剧烈活动后大汗一身,又不会自行增减衣服,静坐后吹风,宝宝很容易就会着凉生病。
爸妈在送宝宝进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测试过宝宝的自理能力呢?比如会不会自己增减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等?这些方面是不可以忽视的,自理能力不够,而又没有得到老师或其它人的及时看护,宝宝就容易接触到病菌,也容易生病。
建议:事先对宝宝进行一些自理的指导工作,比如教他怎么什么时候要脱衣服,什么时候要添加衣服,玩耍后出了汗后要怎么清洁,吃饭时或上厕所时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另外,也可以请老师多加看护注意等等。
三、情绪焦虑
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样生理上和精神上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在精神上则体现为情绪的焦虑。
刚入读幼儿园,宝宝都比较容易有情绪焦虑症状。对于两三岁的宝宝,跟常伴身边的妈妈或奶奶分离长达一天,可能导致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尤其在吃饭、睡觉时,宝宝容易想到妈妈或其他亲密家人,吃不香睡不好,自然容易生病了。
另外,集体生活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初上娃娃班,宝宝还不足以抵抗集体环境中的交叉感染。比如感冒初起或初愈时都是有一定传染性的,情绪焦虑的宝宝加大了感染的可能性。
四、不会主动找水喝
在幼儿园里,没有人强迫宝宝要喝水,宝宝也不会主动找水喝的话,宝宝的机体长期缺水,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这也增加了宝宝得病的几率。
常常听到妈妈们说给宝宝补钙、补锌、补铁却很少听妈妈说补水的。水虽然不是营养素,但它参与了身体的大部分生理过程,包括所有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活动,其重要性不低于任何一种营养素。与成人比较,宝宝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就体内水分所占的比重来讲,成人约为50%-60%,而刚出生的宝宝达到了85%,婴幼儿也占到70%,可以说宝宝是水做的。因此,教会宝宝主动补水是很重要的。
建议:要让宝宝爱上喝水,喝喝更健康!不要等我有点渴的时候才喝水,因为此时宝宝体内的水平衡已被打破,细胞开始脱水,健康已受到了损失。
BB上幼儿园 为何第一年易生病
终于等到宝宝可以送进幼儿园接受教育了,爸妈都松了一口气,以为接下来一切都能顺利进行。但是,很多爸妈都会发现,在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年他们比从前更加折腾宝宝常常生病。这是为什么呢?快来看看图老师小编的介绍吧。
很多爸妈在送宝宝进幼儿园时是满心期待的。但是,生活常常要折腾我们一番,他们发现宝宝进幼儿园后反而比在家里时更容易生病了。于是,爸妈无奈地在家、医院和幼儿园来回奔波。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宝宝一上幼儿园就变得体弱多病了呢?这是有原因的哦,看准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快来看看吧!
一、环境复杂,免疫能力差
在宝宝还没入读幼儿园的时候,在家他们可以受到很好的照顾,环境是比较单一的,护理是比较周到的,于是,宝宝很少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身体的抗病原体能力就会较差。
我们都知道,抗体是有高度特异性的,只有当宝宝的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也就是说,对于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宝宝只有接触了它们,他的机体才会产生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产生了这些抗体,宝宝的免疫力也就提高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yuan/)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宝宝读幼儿园的第一年,特别容易生病了。在一个相对单一的环境进入到环境复杂的幼儿园,接触不同的人和物,缺少抗体的宝宝的机体是比较容易对病原体产生反应的,也就是生病。
所以家长在宝宝进幼儿园的第一年一定要格外小心,好好地帮助宝宝度过这一时期,等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抗体的产生能力也逐渐增加,就不那么容易生病了。通常,宝宝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不会增减衣服,出汗后着凉
宝宝还小,都比较贪玩,特别是在幼儿园有那么多同龄人,宝宝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玩得开怀。不过,这其中潜藏着一个生病的机会宝宝剧烈活动后大汗一身,又不会自行增减衣服,静坐后吹风,宝宝很容易就会着凉生病。
爸妈在送宝宝进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测试过宝宝的自理能力呢?比如会不会自己增减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等?这些方面是不可以忽视的,自理能力不够,而又没有得到老师或其它人的及时看护,宝宝就容易接触到病菌,也容易生病。
建议:事先对宝宝进行一些自理的指导工作,比如教他怎么什么时候要脱衣服,什么时候要添加衣服,玩耍后出了汗后要怎么清洁,吃饭时或上厕所时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另外,也可以请老师多加看护注意等等。
三、情绪焦虑
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样生理上和精神上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在精神上则体现为情绪的焦虑。
刚入读幼儿园,宝宝都比较容易有情绪焦虑症状。对于两三岁的宝宝,跟常伴身边的妈妈或奶奶分离长达一天,可能导致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尤其在吃饭、睡觉时,宝宝容易想到妈妈或其他亲密家人,吃不香睡不好,自然容易生病了。
另外,集体生活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初上娃娃班,宝宝还不足以抵抗集体环境中的交叉感染。比如感冒初起或初愈时都是有一定传染性的,情绪焦虑的宝宝加大了感染的可能性。
四、不会主动找水喝
在幼儿园里,没有人强迫宝宝要喝水,宝宝也不会主动找水喝的话,宝宝的机体长期缺水,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这也增加了宝宝得病的几率。
常常听到妈妈们说给宝宝补钙、补锌、补铁却很少听妈妈说补水的。水虽然不是营养素,但它参与了身体的大部分生理过程,包括所有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活动,其重要性不低于任何一种营养素。与成人比较,宝宝对水的需求更为迫切。就体内水分所占的比重来讲,成人约为50%-60%,而刚出生的宝宝达到了85%,婴幼儿也占到70%,可以说宝宝是水做的。因此,教会宝宝主动补水是很重要的。
建议:要让宝宝爱上喝水,喝喝更健康!不要等我有点渴的时候才喝水,因为此时宝宝体内的水平衡已被打破,细胞开始脱水,健康已受到了损失。
预防BB尿床 切忌“刻意起夜”
世界上没有不尿床的宝宝,在宝宝很tulaoshi.com小的时候,你可以给他穿上尿裤,并随着宝宝的长大,开始对宝宝进行排尿训练。然而,排尿排便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妈妈却为了让宝宝尽早学习,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其实这样做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宝宝尿尿的一些小知识。
一、世界上没有不尿床的宝宝
妈妈疑难:
安安3岁了,白天大小便都不成问题,可是一到晚上,如果不在半夜叫醒他的话,第二天肯定就要支起竹竿晒地图了。最让我头疼的是,有时候叫早了,安安还没有尿意,又哭又闹不肯起来:有时候睡过头叫得迟了,却已经晚了一步。听说其他同年龄的小宝宝夜里都会自己起来尿尿了,我真的很困惑,安安是不是得了遗尿症啊?
图老师小编解释:
大部分宝宝在2岁-2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会大大减少。但有些宝宝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会常常尿床。不过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算不上遗尿症,父母不用太担心。这是随着神经系统发育,脑干、大脑皮质对脊髓控制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并逐步加强,也就慢慢地告别尿床史。
二、夜里别刻意让宝宝排尿
妈妈疑难:
美美宝宝爱尿床,妈妈忙昏头。为了让宝宝不尿床,就过早地对宝宝进行排尿训练,所以美美的妈妈都会调好闹钟,一到时间就就叫醒宝宝去上洗手间。一个晚上被反复叫醒几次,大人都受不了。何况只是一个正在发育的小宝宝。
图老师小编解释: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尿床,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宝宝,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宝宝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宝宝不想尿,你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感到厌烦的事啊!而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所以,图老师小编建议还是不要这样做了,还给宝宝一个舒适的睡眠。
如果妈妈还是决定半夜叫醒宝宝起床排尿,那么妈妈在夜间让宝宝起来尿尿时,一定要彻底叫醒宝宝,让他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排尿。有些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或着凉,常常让宝宝在朦胧中平卧排尿,这种方法可起不到帮助宝宝建立正常排尿反射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在睡眠中,如外生殖器受到触动或做梦都可以引起排尿,反而增加了尿床的次数。
三、刻意起夜的危害
我们经常听到过来治疗宝宝夜间喜欢尿床的爸爸妈妈说:过去宝宝都曾经被连拖带拽地从梦中叫起过,可遗憾的是不但遗尿没有被治好,反而一直延续至今。反而很多能成功训练宝宝自觉排尿的父母,几乎没有是靠晚上叫起夜上厕所而治愈的。现在我们看看刻意起夜的危害。
如果夜里醒来去厕所小便的话,说明夜间产生的尿量还是太多,只不过表面上有所改善而已。并且,晚上叫醒孩子会扰乱睡眠的生物节律,更会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发生紊乱,其结果是使遗尿成为习惯。
而且,这样做对宝宝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严重影响宝宝正常的睡眠时间。宝宝睡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需经过充足的睡眠之后,才能解除疲劳,才能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好。
我们也知道,宝宝的神经系统是在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小注意合理培养宝宝的睡眠规律,逐渐形成长期定时有规律的习惯,这样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才是有利的。如果要宝宝刻意起夜,宝宝睡不好,自然也长不好,身体规律更加的紊乱。
在这里图老师小编还要提醒一个事情,很多的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还是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强求。
四、如何告别尿床烦恼
1、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每天下午4点后让宝宝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2、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2个小时,不要再让宝宝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如果在临睡之前给宝宝洗个澡,令宝宝舒适入睡也可以减少尿床。
3、睡前别让宝宝太兴奋:每天让宝宝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4、白天别让宝宝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宝宝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宝宝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
6、宝宝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宝宝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宝宝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宝宝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他更不愿意告诉爸爸妈妈他要排尿,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