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招轻轻松松提升孩子智力
1、亲情交流
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有意识地和孩子交流。即便这时宝宝还不能理解你说的话,却能从你的表情中尝到爱的滋味。稍大一点,父母可尝试与宝宝一起玩。营造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感官刺激的环境,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
2、兴趣第一
面对未知的世界,孩子头脑中的为什么岂止十万个?顺应孩子探索的欲望,可培养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宽广的知识面,能刺激孩子的智力发展。
3、游戏加玩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做游戏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好方式之一。比如组词游戏:给孩子一个字白,和他交替说出一组词:白天、白云、白玉、白色、白雪等。分类游戏:将三种颜色、三种形状、三种重量的小玩具混在一起,让孩子把它们按颜色、形状、重量分类,也可以此训练孩子的推理、逆向思维的能力。
4、编故事
三岁的孩子一般都听过很多故事,试着让孩子把几个故事编成一个故事,启发孩子把故事编得完整、合理。如果孩子在熟悉的故事外有一些创造,是再好不过了。
5、外出写生
带孩子到大自然、到美术馆,备上笔和画板,任孩子把喜欢的东西画出来,画得不像没关系。 7招轻轻松松提升孩子智力
6、听曲填词
给孩子听一支曲子或一首歌,几遍之后要求孩子哼哼出曲调来,或者让孩子给熟悉的歌填上不同的词,锻炼孩子对音乐和语言的敏感度。
7、一试身手
心灵手巧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比如买一把安全剪刀,教孩子剪纸,用碎布给娃娃做件衣服,捡几片树叶做张贴画等。
宝宝发脾气 未必不合理
一位母亲分享了她的育儿心得,让她困惑的是,她的小朋友似乎很容易就发脾气。难道,真的因为爸爸妈妈的要求与期待太不合理吗?在这里,这位母亲例举了近期以来,足以让小家伙发火的种种要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究竟有多么得不合理。
你的要求是否太苛刻?
这名母亲提到,将不切实际或不合理的期望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是不对的。她坦承对于自己3岁的小朋友,她的一些要求似乎有些苛刻,比如让孩子每天多吃些别的食物,而不是巧克力和薯片;或者说,让小家伙每晚按时入睡,因为孩子需要睡眠(当然,放松时的妈妈也需要些红酒。)
然而,随着要求的日益推进,这位妈妈的各种要求不仅没有被小家伙满足,甚至引发了全面的脾气大战,包括宝宝无数次的叫喊、尖叫、尤其还发性些戏剧性的状况,比如孩子在地板上打滚,不惜去撞自己的头。
引起孩子发脾气真的不合理?
这名妈妈将近期引发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包括源自于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期待、行为进行了总结,给大家分享:
•在切意面时,没有将给宝宝的意面切成同样大小的尺寸;
•将喂宝宝吃的蔬菜剁碎后,藏在了主食和别的食物里面,哄小家伙吃;
•在餐盘里,仅仅因为鱼碰到了蔬菜;
•当看到小狗舔了宝宝手里拿头的冰淇淋、饼干、奶酪后,当即让宝宝扔掉;
•咬了一口宝宝的香蕉,可在孩子看来是种污染;
•不让小家伙吃宠物饼干;
•带宝宝逛超市时,将他拿进购物车的巧克力放回货架;
•没能及时满足他对蓝莓的渴望,尽管事实上他对蓝莓并不感兴趣;
•给宝宝穿上他最喜欢的T恤,可这时才发现,小家伙今天似乎并不喜欢;
•将孩子散落在地板上、沙发上的301辆玩具车、5套智力游戏、12本书和两套色彩笔盒打包装起来;
•在公共场合给小家伙穿上衣服和鞋子;
•阻止他像骑马一样的骑小狗;
•冲洗孩子的特殊襁褓;
•让孩子在车里系上安全带;
•让另一个小朋友碰了一下他觉得很特殊的玩具,事实是他从1岁时就没再玩过了;
•不让他独自走在主干道;
&emtulaoshi.comsp; •拒绝让他带着小狗骑儿童滑板车;
•在小家伙看了足足有三个多小时的电视之后,关掉电视;
•当他渴望拿起ipad时,将它拿得远远的;
•不让孩子在公共场合拉妈妈的裤子;
•让小家伙洗头、洗脸、刷牙;
•拒绝让孩子用他的牛奶洗妈妈的手机;
•只读了19分钟的睡前故事;
•不让小家伙碰妈妈的红酒。
看了以上这个妈妈的整理,相信你也看到了你生活中的影子。也许,我们看不出上述的这些行为有多么得不合理、不切实际,可事实是,恰恰因为父母的这些管教,足以引发幼儿的大发雷霆。
八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毁掉孩子
孩子的未来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有豁达而教育有方的父母,他们成长的世界就会大很多。如果父母自身就存在以下9个问题,那么想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一) 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 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 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但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于事无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教育孩子时要多给孩子空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监视器,不要不断地给老师或孩子打电话了解其情况,这样是很不好的,与其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您的无处不在,不如给孩子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
家庭教育是父母们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更细致的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一切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孰不知,这样的关心可能会让孩子远离你:
1、孩子的饮食
许多父母过度关心孩子的饮食,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除非是咨询过儿科医生,确定孩子身体状况,否则就不要去担心孩子的饮食,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去进食。
2、孩子的穿着
对于孩子的穿着,父母不用过于苛求,即使觉得孩子那样很难看,父母也不要给过多意见,让孩子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与眼光。
3、孩子的学业
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其实是有很强的完成意愿的,可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习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话,那么其实是在断送孩子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有时候孩子偷懒不是自己形成的,是父母养成的。
4、孩子的分数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更应该了解的是孩子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考了几分,分数是老师用来考察孩子的,而父母则应该用知识量来考察和了解孩子,与其盯着他问考了几分,不如和孩子聊天,看看孩子真正学到了什么。
5、孩子的兴趣
在孩子还没确定自己的事业前,他都会对很多事物产生兴趣,而父母不要去在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程度与进度,而更应该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问题。
6、孩子的行踪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监视器,不要不断地给老师或孩子打电话了解其情况,这样是很不好的,与其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您的无处不在,不如给孩子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
7、孩子在校表现
如果是在职父母,很少有人有机会长期与孩子在一起讨论学校的事情,那么,父母回家后总是会询问孩子的表现,其实,孩子如果在学校是常规表现,完全没必要去询问,除非父母怀疑孩子出现m.tulaoshi.com严重问题,否则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去汇报白天的情况。
8、孩子的隐私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早恋或者有其他非同年龄段应该有的行为,就会私下暗中搜查孩子隐私,从偷看孩子日记、微博、翻查孩子房间等等,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在内心降低对你的信任以及尊重,所以有这种习惯的父母赶紧改掉,即便孩子没有发现。
以上的行为,一般父母多少有点,其实,都能明白,这不过是父母想要了解孩子的途径和方法,但父母忽略了,虽然孩子是你给予生命的,但是他的自由却不是父母给予的,父母无权干涉他的生活,即便他还未成年。所以,亲爱的父母,请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吧!他也许会让自己飞翔到更广阔的空间!
你的过分保护 何尝不是“伤害”
多少父母在不知不觉当中,以爱与保护之名,对孩子渐渐形成太多的干预,甚至阻止孩子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当然,这一切与当今的社会治安、犯罪率存在必然联系。可是也不能否认,父母的过激反应,已经在无形当中,剥夺了孩子太多的空间。
对孩子保护过度的定义
与其说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于偏激、程度超出正常范围,不如说父母会因为对孩子的教导而出现反应过激的状况。
反应过激属于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即使站在政府的立场,也会有反应过激的表现。国外有近二十个州的法律不允许父母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即使爸爸妈妈只是迅速离开一小会儿,比如去拿干洗的衣服或者订份披萨-或许,这也属于反应过激的表现。当然不可否认每年都会出现孩子在车内死亡的悲剧,但是每年仍然有乘坐数兆次车的现状。事实是,没有谁可以置身于彻彻底底的安全当中,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不去应对。
父母的职责在于教导孩子如何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当中,更好得确保自身安全。这意味着必须教孩子怎样安全的过马路、留心退出车道的汽车;也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与陌生人说话,但不能跟他走。
父母反应过激的表现
通常而言,人们往往很难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它们属于一个时代的产物。对孩子是否身处危险的恐惧与反击,往往会强加到父母身上。太多的恐惧会让父母持续盯着电视屏幕,同步更新社会新闻。但是,现实世界与电视里的那个世界有着太大的不同,也许真实的生活更无聊一些,可是它更美好、更安全。这是一个真实生活的所在地,而不是父母内心被恐慌与不安填满的孤岛。
一本写于1970年的书籍,里面提到那时的孩子还有些冒险精神。他们自己吃晚餐,或者在放学后去买甜甜圈-这一切都再正常不过。可是,当今社会为何缺少了这份正常?尤其在电视屏幕里播出了太多与犯罪率增加的新闻后。似乎,现代的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同时表达自我。
父母别忘了:你深爱着孩子,既然如此,不妨问问自己-为何要夺走孩子生命中非常珍贵的组成部分呢?
父母过度保护的潜在危害
重要的一点并非在于详述由此而产生的长期影响。对于父母来说,当下已经有太多太多的压力,以至于每个人都神经紧绷。父母坚持自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基于爱和保护。
那么既然如此,从现在起,就试着让你爱的孩子完成他们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吧,包括:走路去学校、去洗手间、骑自行车。当孩子能够很好得完成这些,并且充满乐趣、为此而骄傲时,父母会相应得减少恐惧,渐渐明白没有那么可怕。孩子们需要去经历,才能大声得告诉父母:妈妈,我可以做得很好!在父母的信任与传授当中,孩子将实现健康的成长。
尊重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一个网友在论坛上发帖说:我女儿今年4岁了,可是做事情总是凭一股劲儿,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她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一样,无论开始表现得多么喜欢,慢慢地就喜新厌旧了。就像最近我帮她报了几个兴趣班,她开始两天还兴致勃勃地弹琴、跳舞,听着钢琴发出的声音十分兴奋,手舞足蹈,可是没过几天她就不想再弹琴、跳舞了,刚买的钢琴、舞蹈鞋就没了用处。
孩子做事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无论孩子一开始多么喜欢干一件事,可是只有三分钟热度,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家指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随着年龄递增的。四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的,他们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永久性的记忆,因此注意力很容易转瞬即逝,特别是从事诸如写字、背诗等刻板活动的时候。
此外,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为了能充分感受和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他们需要不断地去接触身边各种各样的事物,需要什么都看、什么都碰、什么都摸,需要对一切都感兴趣。如果他的注意力只能专注在一个事物上,那么就会屏蔽掉许多东西。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许多的东西之后,他才能最终确定下来自己的兴趣,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专注的。
尊重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因此,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孩子会本能地专注下去,而面对自己没有兴趣的事物,他们则会表现出坐立不安、三心二意。
舞蹈、钢琴这些东西,可能都是那个网友的女儿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愿意去尝试,所以她会要求买舞蹈鞋、买钢琴。可是,尝试了一段时间,她没有兴趣了,甚至开始排斥这些她曾经很感兴趣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更多地应该是理解孩子三分钟热度的这种心理,给他们选择的自由,用一种平等的方式去和他们交流。因为这可能是你了解孩子的一个契机。年纪较小的孩子常常不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成人应该透过问题的表面去看本质,主动向孩子发出邀请,和他们沟通。
感受快乐能让孩子长期保持兴趣
三分钟热度是兴趣发现的一个过程,孩子一开始对一个事物有了兴趣,意味着他抱有希望,他期待可以从中感受到快乐。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哪怕孩子有三分钟热度的前科。千万不能反复强调孩子要保证能持续下去,否则就不让他去做这件事。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抱有期待、充满希望、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时,就能把一份兴趣长久地专注下去。如果随着孩子年龄的成人,家长发现他在探索兴趣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稳定不下来的状态,则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适当引tulaoshi.com导孩子。比如,让孩子去发现这项活动的意义,制造一些机会让他从中感受到自信的力量。孩子如果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他往往就能呈现一种状态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