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玩乐时间 让孩子听话的小惩罚
3、4岁的小孩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经常犯错,父母说什么他都难以听进去,甚至是在大街上,他看上的玩具你不给他买,他会当街哭闹让父母尴尬不已。所以为了让孩子听话,长大之后懂事,必要的惩罚是一定要有的。图老师小编也知道家长们也不舍得伤害孩子,所以分享的方法都是严厉不严重的惩罚方法。
1、罚宝宝失去原有的某些待遇
家长不妨在某些事情上和宝宝事前约法三章,并严格遵守,让宝宝意识到父母的说一不二的威严。比如家长每个月都有给宝宝一定的玩具预算,前提是宝宝要拿到父母奖励的5颗奖励星星,如果宝宝做错事,或者表现不乖,爸妈可以减少一颗星星作为对宝宝的惩罚。
当然,这些奖惩行为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公平,如果爸妈以减少星星作为威胁手段,随意逼迫孩子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那么宝宝对于这个约法三章便不怎么感兴趣,更不用说去遵守了。再如宝宝每天下午都有个点心时间,但是如果宝宝做错事,在提醒他后还不愿改正时,就可以罚宝宝今天不能吃小蛋糕,让他失去一次原有的待遇。
2、犯错前先做申明和提示
爸妈如果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套原则,并一直坚持实行,让孩子知道家长在某些方面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那么孩子便会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则表现得乖乖的,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如果妈妈不喜欢宝宝在晚饭前吃糖,宝宝坚持要吃,妈妈可以事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妈妈不准你饭前吃糖,吃糖多会蛀牙而且你事后肯定不想吃饭。再如宝宝死活不愿去刷牙,妈妈不必软磨硬泡,只需给宝宝一个提示宝宝如果不去刷牙,明天就不能吃点心了,因为吃点心后不刷牙,牙齿会长虫子啦!在宝宝将要犯错之前向宝宝申明提示将要面临的惩罚,宝宝怕怕自然也就乖乖听话啦!
3、让宝宝承担犯错的后果
宝宝顽皮不听话,对于父母的规劝屡教不改,那么就适当地让他尝尝任性的结果吧!宝宝在生活中多犯错碰壁,能够逐渐理解并接受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宝宝的受挫能力也将会更强。
比如,如果孩子总是摔玩具,妈妈可以把宝宝的玩具都收起来,并且罚他3天内不准玩玩具。或者宝宝在公园和别的小朋友打起架来,妈妈也可以禁足孩子3天内不能去公园玩。家长在做这些处罚时,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惩罚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只有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些惩罚才起到效果,不然孩子心中肯定非常的不服气哦!
4、罚宝宝减少玩的时间
宝宝天生爱玩,所以对于宝宝来说,减少玩耍的时间无疑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啊!如果宝宝只顾着玩玩具不愿意上床睡觉去,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说宝宝曾经和妈妈约法三章,如果9点还不去睡觉的话,明天就只能玩1个小时的玩具了宝宝知道妈妈是说到做到的,自然就会乖乖去睡觉了。
作为惩罚,家长减少宝宝玩的时间之外,还可以让宝宝做一些体力活。家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分配给宝宝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收拾房间,或者洗碗。对于一些不喜欢做家务的宝宝,附加的家务活惩罚肯定让他下次不敢再犯错了!
5、讲道理,不犯怒
孩子对于爸妈的指示不但拒绝听从,还在家里满地打滚来让爸妈屈服自己的要求。对待宝宝的执拗和不合理要求,如果家长态度强硬,可能会让宝宝感到挫败感,反而加重他抗拒的情绪。所以家长首先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用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沟通时家长以一个宽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孩子,不要摆出一副家长的威严。给孩子反馈时也切记空洞的说教和啰嗦的语重心长,像这种沉重的对话,只会减少宝宝与父母交流的欲望。家长在沟通中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即使宝宝做错了,但是他能够说出很好的理由,那就原谅他,甚至主动放宽你的原则,给他更多的机会去大胆实践。
6、罚宝宝独自呆在房间
现在讲究保护孩子自尊心,对孩子的惩罚可是打不得又骂不得,家长可以尝试一些小手段来达到让孩子认识错误又能惩罚孩子的目的。
如果宝宝做错事还死口不认,叽叽喳喳地向爸妈发脾气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家长不必和孩子扯红脸皮,你可以采用冷处理方式,避免战争升级。让宝宝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呆着,让宝宝有一个缓冲区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能够让他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等他能够冷静下来了,家长可以耐心、客观地和宝宝一起分析问题,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家长再适当地指出他行为不当的地方,下次该怎样注意同类的事情。爸妈以一种开放宽容的姿态让宝宝表达心里的感受,宝宝感到父母是愿意倾听,是尊重自己的,才就能把父母的教育听得进去。
孩子不好好吃饭?专家支招6方法
做父母的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常常会要求孩子吃多一些,可是孩子总是坐不住,常常吃一点就说饱了,然后就去看电视、玩玩具什么的,如果父母严厉让孩子坐在饭桌前继续吃饭,孩子就会用含饭这种不好的行为应付。
孩子坐不住吃饭,家长不能一味的让孩子吃,而是要了解他为什么不吃,是不饿还是想去玩玩具,然后才能用方法来应对。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让孩子能够多吃饭的方法。
1、教会宝宝用筷子
不少吃饭坐不住的宝宝都是由父母喂饭的,所以宝宝三岁后,父母就可以教他学用筷子,学会自己吃饭,也容易坐得住。三岁以下的宝宝也要让他学会用勺子自己吃饭,若他能自行吃光,就会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他对吃饭的兴趣。虽然开始弄得满桌饭粒,脸上身上都一塌糊涂,但是这是必须有的一个开始。
2、饭桌上别训孩子
吃饭时气氛要轻松点,令宝宝自在。妈妈千万别为了让他多吃一口而想方设法,甚至大动干戈。不要总是急着问:你还想再吃吗?如果宝宝说:吃饱了。父母就别再强求他吃了。这样,他才能慢慢体会出吃饱了是个什么概念。不会刚吃几口饭就往外跑。
3、让宝宝有饥饿感
宝宝之所以不肯乖乖坐下吃饭,有时是因为他不饿。所以,要想办法让他有饥饿感。父母可以在宝宝吃了几口就跑开的时候,心平气和地说好了,宝宝吃饱了,然后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几次下来,宝宝就会知道不乖乖坐下吃饭就会包饿肚子。
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来,不能总担心孩子饿,给他零食吃,那就适得其反了。
4、吃完饭后要多表扬宝宝
小孩子做事情如果被夸奖了就会有动力,即使是吃饭也一样。当宝宝能够很安稳坐住吃饭时,不要忘了表扬他。或是饭后爸爸妈妈可以陪他玩一会儿作为奖赏,让他产生关于吃饭的快乐记忆,以后对吃饭就不会排斥了。爸爸妈妈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给孩子灌输好好吃饭,长得更快,变得更聪明之类的tulaoshi观点。
5、换换烹调方法
孩子吃饭坐不住的理由,不一定在于菜的味道不好,有时是因为烹调的方式让宝宝无法接受。所以不妨经常换换烹调方式,清蒸啊、红烧啊,让宝宝有新鲜感。
另外,大多数的宝宝都喜欢色彩鲜艳的食物,若烧成灰灰的,恐怕就难吸引宝宝乖乖坐着吃饭了。此外,温度太冷或太热的食物宝宝也不会喜欢。
6、餐中多加宝宝喜欢吃的东西
虽然均衡摄取各类食物,才可帮助孩子健康地发育成长,但也不可强迫孩子进食。可先以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为主,再由少至多,渐渐加入其它的或新的食物,让宝宝接受各类食物,这样可以发掘更多宝宝喜欢吃的食物,只要饮食更富变化,宝宝自然乐意安安稳稳坐下吃饭。
比如孩子很喜欢吃豆腐和豆子,在尝试新菜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放点豆腐或豆子进去,这样比较容易接受点。
妈妈须知孩子睡觉时踢被子的原因
有了孩子之后妈妈们晚上睡觉总是不安稳,一开始是因为孩子要喂奶、会哭闹,但当孩子渐渐长大一些了之后,孩子老踢被子就是妈妈睡不安稳的原因。很多妈妈认为孩子踢被子是因为热,其实还有很多原因,只要妈妈们在睡前注意了,就会减少孩子踢被子的次数,妈妈们就不会太担心孩子着凉睡不安稳了。
1.睡前吃的太油膩
如果宝宝晚饭时蛋白质吃得过多,食物太腻太油,就会加重肠胃负担,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宝宝就睡不安稳了,会不断翻身。
调整睡前食谱,尽量不要让宝宝进食过多蛋白质以及太过油腻的食物。
2.睡前玩得太兴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宝宝睡觉前玩得不亦乐乎,情绪仍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要让他马上入睡其实不易,躺在被窝里自然就安静不下来,等到真的玩累了,睡着了,父母也会发现宝宝早就把被子蹬得老远了。
宝宝睡觉前,父母除了要积极营造好的睡眠环境,也要慢慢安抚他的情绪。
3.被子盖得太厚啦
宝宝在又厚又重的被窝内睡觉,容易感觉闷热,手脚不灵活,所以自然会将被子蹬走,希望让多一点的凉爽空气进入被子里。
宝宝使用的被子应该选择棉质,轻暖的。棉被轻暖,宝宝才不会因为闷热,把被子蹬走。另外,帮宝宝盖被时,不妨让他露出脚踝部分,可以使他感到比较舒服;如果天气稍凉,也不用担心,因为宝宝自然会将脚缩进被子。
4.睡觉环境不舒适
灯光太亮,天气太热,周围有嘈杂的声响等,都会让宝宝觉得不耐烦,不自在。在睡与不睡之间,就会不安分地舞动四肢。
改善室内环境。例如调整房间灯光为昏黄的色调,放些柔和的音乐,还有在哄宝宝睡觉前就要保持安静。
5.宝宝要排尿
这种情况多存在于习惯了把尿的宝宝之中。虽然身体发出尿便信号,但宝宝不会像大人一样自己起来,而是表现为睡不安稳,翻来覆去踢被子。
这种情况下把尿,几乎次次命中,尿完宝宝自然继续呼呼大睡。有时宝宝太困了,憋尿不舒服但又很想睡觉,因此有时不让把,可以把他放在床上,让他多翻几下再把,这样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6.宝宝生病了
佝偻病或贫血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当宝宝有佝偻病或贫血时,神经调节功能就不稳定,容易出汗,烦躁和睡眠不安。
对有佝偻病或贫血等疾病的宝宝,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7.蛲虫作怪
感染蛲虫是因为口腔吃入虫卵所引起,这是一种约1厘米左右长的白色蠕虫,会在肛门附近出现、产卵,使得宝宝肛门发痒,而无法好好睡觉。
如果发现宝宝会不由自主地搔抓肛门时,可以用透明胶带黏在肛门周围采样,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虫卵;平时要注意宝宝是否有爱吃手指的习惯;治疗期间要用热水消毒宝宝的贴身衣服及床单,以将虫卵杀死。
8.患了感觉统合失调
也有一部分蹬被子的宝宝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具体表现为当身体处于睡觉体位时,大脑内的睡眠指挥信号不通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仍不能降低,宝宝往往还同时有多动,坏脾气,适应性差和生活无规律等特点,所以宝宝睡觉的体位和盖在身上的被子不能成为安稳睡觉的信号。
加强感统训练,可使用睡袋或其他防护措施避免宝宝踢被受凉。
眼不见为净?洗奶瓶勿忘细节
洗奶瓶怎么洗?当然是用水啦。别以为洗奶瓶1动作有多简单,光用清水肯定洗不干净,你要注意以下细节:越早洗越好、清洗要用奶瓶清洗液、奶嘴残迹别忽略、洗完一定要消毒。
奶瓶怎么洗?当然是用水啦。亲,别答得这么潇洒,光用水真的能把奶瓶洗干净吗?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眼不见为净?
奶瓶光用清水洗是绝对洗不干净的。洗奶瓶1个动作,新手爹妈常会忽略N个细节,以至于奶瓶上残留和滋生很多细菌,而导致宝宝患上肠胃疾病。那奶瓶到底要怎么洗?你要注意以下4个关键点,看图老师小编专业分解动作。
奶瓶什么时候洗
洗个奶瓶也要讲究吉时么?图老师小编是个热爱科学的人,不迷信。不过要告诉各位新手爹妈,奶瓶一定要及时清洗,不要一直囤放着。因为奶水中的脂肪长时间附着在奶瓶和奶嘴上会产生硬化,造成脂质的囤积,一旦脂质附着后,是很难清除干净的,而一旦脂质变质那就要考虑更新替换了。
奶瓶怎么清洗
光用清水冲洗或浸泡,不能将奶瓶彻底洗干净。洗奶瓶你要准备两个实用道具:奶瓶刷+奶瓶清洗剂,使用的过程还要注意以下细节。
1.最好使用温水洗。温水有利于加快油脂的分散,使之从Tulaoshi.Com奶瓶表面脱落下来,实现奶液最少残留。
2.奶瓶刷彻底清洁卫生死角。瓶口螺纹、瓶底等部位是奶瓶最容易被忽略的卫生死角,使用奶瓶刷会更轻松简单。
父母的六大错误行为 最让孩子反感
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一些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当,使得自己的教育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这样的事情是可悲的。为了让我们的家长不再好心没有好结果,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孩子们最反感父母的哪些做法吧。
1.孩子们普遍反感的做法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他们说:很多话讲一遍就够了,但他们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虽然我们也知道他们唠叨是为了督促自己,但说的次数多了,心里就觉得烦。
我的一个学生说:我妈简直就是一怨妇,整天埋怨、指责、唠叨,好像就没有一件让她顺心的事情,本来好好的心情,每天都被她的唠叨破坏了,现在我一听到她唠叨就有发疯的感觉,我真的受不了,我快要崩溃了。这个学生刚刚说完,另一个学生接过话茬说:父母说多了,自己会产生逆反情绪。每次只要一听到妈妈的唠叨,我就把自己的门锁住,再在耳朵里塞上小纸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数落自己的家长,就好像在开控诉大会一样。由此可见,唠叨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杀手。
孩子们是如此反感唠叨,而父母却喜往往欢唠叨,可以说矛盾突出。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爱唠叨,而孩子又这么反感唠叨呢?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报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孩子,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醒,不要大事小事都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谈话指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易于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效果的教育。
2.脾气暴躁,不问是非,逮住就骂排位第二的反感
这种情况虽不是普遍现象,却排在了第二位,足见孩子们对父母粗暴态度的反感。
我的一个学生说:真不知道我爸爸的脾气为什么那么差,稍不顺心就会发作。我在家里,只要他看不顺眼,不问青红皂白逮住就大吵大骂,根本就不许我解释、申辩。我实在反感爸爸的做法。另一个学生说:我父母的脾气都不好,他们自己经常吵架。对我也一样,经常为一些小事骂我,让我很伤自尊。还有一个学生说:我邻居某某的父母,经常为小事情对孩子大喊大叫,还体罚孩子,我觉得这个家长修养太差,不配做家长。
看,孩子是如此不喜欢脾气暴躁、方法简单的家长。所以,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长应当加强自我修养,尽量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为一丁点小事大动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为发火的对象。当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时候,家长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千万不要简单粗暴,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不动就埋怨、指责,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排位第三的反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这似乎是大部分家长所共有的毛病。
由于他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过于苛刻。当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时,就埋怨、指责孩子。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级甚至全校、全世界最优秀的。他们对于孩子的表现,这也不合心,那也不满意;而且老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做比较,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激励孩子,但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孩子成长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因为你老是说他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听惯了负面的评价,他哪里还有自信心,哪里还有成功的欲望?
有一位学生对我讲:我妈老说我不好,动不动就拿我跟其他同学比,人家某某考90多分,你怎么就考80分?人家某某每个学期都是前3名,你连第5名也没得。她总是这样说,好像我一个优点都没有。后来我对她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给某某当妈去吧!
所以,要给孩子自信、给孩子追求成功的欲望,家长就必须克服埋怨、指责和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缺点比较的坏习惯,对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采取命令式,不通情达理,过分限制自由排位第四的反感
这样的家长虽然也不是多数,但还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见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个性的愿望之强烈。
听我的一个学生讲,她的父母对她的管理特别严格、特别细,而且多数是不合理的、限制性的,如不许出去玩、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不让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让剪自己喜欢的发型、不让和男同学交往这也不让、那也不让,让她感到很反感、很压抑。
还有一个学生讲:自己的妈妈每天早晨都要逼自己喝牛奶,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过了头,他们简直把自己当3岁的孩子对待,这让自己很不开心。一次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了要去社区做义工,但妈妈就是不让,说那样会影响学习,还说家里也有许多事情,他要是想当义工就在家里干活,这让他非常生气,就和妈妈大吵了一顿。
所以,对待孩子不要太严厉、太细、管理太多,也不要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采取命令式,多一些协商,让孩子在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关心,滥报各种辅导班排位第五的反感
这似乎是所有家长的共性。他们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他们只要求孩子成绩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出众、拔尖、多才多艺,他们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特长、有没有兴趣。
我的一个学生说:我父母好像只喜欢和我聊有关学习的话题,对于学校生活、我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不感兴趣。另一个学生也有同感,他说:有一次我和爸爸聊足球,可是没说几句,爸爸话锋一转就开始教育我,说什么‘你要是不努力学习,将来找不到工作,可能连一张足球比赛的门票也买不起‘!搞得我特不舒服,像这样怎么和他交流呀!还有一个学生则说: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给我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什么音乐、美术、英语等,结果一个都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每到假期,他们又会给我请家教,让我补习,我觉得自己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但也还可以,可是父母就是不满意。有时候我都不明白,到底是谁在学习
看,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此,我要提醒家长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让孩子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6.脏话连篇、爱瞎吹,穿着不得体排位第六的反感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只是少数,但也是孩子所反感的。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一个女学生的妈妈邋里邋遢就来了。和其他打扮得体的父母相比,他的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回家后就和妈妈大发脾气,并且要求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到学校去找自己。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当着孩子的面,他的爸爸口若悬河,云山雾海地说了许多,而且时不时带着脏字,搞得孩子很尴尬。第二天,这个学生来找我,为他爸爸的瞎吹和不文明表示道歉。
我从教20多年,期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文雅、谦虚、得体,但也有少数家长,真的有失体统。有的大大咧咧不说,一开口就带脏字,而且脏话连篇,他自己倒不觉得,但是听他说话的人却觉得别扭。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爱瞎吹,和谁说话都云里雾里的,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少数家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太不讲究、太过随便、邋里邋遢。孩子摊上这样的家长,自然会觉得丢脸。因此这就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注意。
以上种种是孩子们最反感家长的几种做法。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比如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者放任自流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显着,就得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以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家庭教育。千万不要用孩子们反感的方法去对待他们。
中国父母最易犯的10大错误
探索教育的真理,既是为了有益于下一代,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当我们掌握了教育的奥秘时,我们就有可能造就自己,也有可能造就我们的孩子。同时,就因为小孩非常敏感,所以也特别容易造就他们。
1、让他人带孩子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交流,如拥抱、关注的眼光、对他说话等。交流会让孩子变得比较聪明、有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有的父母常常说,你看人家的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的孩子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只能带给孩子不满和痛苦。
3、不尊重孩子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当成拥有完整权利的个体,导致很多不良后果。父母进入子女的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孩子的允许,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查看子女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tulaoshi利。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4、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正确的路上走。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变得不快乐。
5、把学习成绩当唯一指标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越用功越好,以学习成绩代表一切。其实,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6、以为早起好,否则是懒惰
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而家长还在坚持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其实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
7、认为孩子不该做家务,该把时间拿来学习
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家常做家务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更能面对挫折。剥夺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就剥夺了他学习分担责任、面对问题的机会。
8、缺乏幽默和轻松
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亲子之间在这种缺乏轻松和幽默的气氛中,一个小挫折就会引发冲突。
9、对子女提出不合理要求
亲子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父母的要求应该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10、认为养孩子是艰苦义务
中国父母习惯把养育孩子当成艰苦的义务,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父母,正确的态度是应该把养育孩子当作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