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宝宝偏食的10个办法
如果小朋友只是偶尔不吃某些食物,不要马上断定他就是不喜欢,而是要隔些天,换个外形、烹调方式再试试看,下面告诉你10个小办法。
一、食物多变化,改善偏食行为。
改变食物的外观
许多孩子因为之前的经验,一旦觉得某种食物难吃,下次就不愿意再加以尝试了。此时爸爸妈妈不妨化有形为无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将该食物吃下。好比将小朋友讨厌吃的东西切碎、磨泥、打汁或以模型切割等方式改变形状,再加入其它食物一起烹调。例如:对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妈妈可以试着将高丽菜、韭菜,剁碎与碎肉搅拌均匀,与孩子一起包水饺、馄饨或做成珍珠丸子;在汉堡内中加入少许的胡萝卜,洋葱;把玉米粒、蔬菜打碎作成玉米浓汤:苜蓿芽、苹果,红萝卜中加入少许蜂蜜,就成为美味可口的蔬果汁了!
变、变、变
同样的食材变换不同的烹煮法、运用多样化的组合,在菜色的颜色、口味上作调整,让小朋友觉得新鲜有趣,也更具吸引力。如:将大力水手喜欢的蔬菜变成好吃的菠菜炒蛋:不讨好的青椒,改成酸酸甜甜的咕啫肉;小黄瓜、胡萝卜、芹菜切片、切丝,加上切碎的蛋白,再拌上美乃滋,就成了一道爽口的沙拉了!将起司加热沾着面包或水果吃,不也很特别吗?
可爱障眼法
在菜色上做点装饰,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譬如:将炒饭加入青菜、蕃茄酱作点颜色变化,用模型或蔬菜把饭装点成 Kitty猫或比卡丘;把菜摆饰成花朵的形状;或将蔬菜切成可爱又可用手抓取的形状等,只要多花点心思,都可以带给孩子新奇有趣的感受。
去除特殊的味道
有一些味道较强烈的食物,如:青椒、红萝卜、羊肉、海鲜类虽然营养,却得不到孩子的青睐。所以,作为妈咪的你不妨多花点心思改变烹调的方式,如:加柠檬或姜片去鱼腥味、处理青椒时,不仅要把内部清洗干净,还要记得用水泡过哦!
爱上新口味
孩子大多对新食物产生排斥,所以第一次接触可是相当重要哟!因此,让新食物搭配孩子喜爱的食物一起出现;当孩子肚子饿时,新菜色要先上,以提高接受度;勿在小朋友生病时介绍新食物;而且家人要加以配合食用来鼓励孩子尝试的意愿。
选用色彩鲜艳、图案可爱的餐具:
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放到可爱的容器中,不仅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也可能大为提高孩子吃的意愿。
二、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备
家长通常不喜欢小朋友在厨房里愈帮愈忙,但是,若偶尔让孩子参与采买、烹调的过程,不仅可以享受亲子一起做菜的乐趣,也会让孩子乐于品尝自己努力的成果。如:请小朋友帮忙洗洗菜、拣菜、递调味罐:或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意,把食物摆饰成他自己所喜欢的形状。参与的过程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不单他自己吃得开心,还会督促他人品尝自己的杰作呢!
三、善于利用餐盘
控制餐盘内的份量,且规定吃完后才能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四、控制点心与零食的给予
许多孩子偏爱吃点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时间又往往吃不下了。一般而言,点心是为了补正餐的不足,而零食则是满足孩子的口欲产物,所以,尽量少在非用餐时间让小孩吃太多东西,不管点心或零食,还是要慎选富合营养而非高热量的食品,如:牛奶的制品;饼干则以咸口味且非油炸类为主:饮品要以不影响食欲为原则的果汁供应。
五、过度的管教
父母亲不可一味地顺从孩子,即使他不敢吃、不愿意吃的东西,哪怕一小口,也要让他试着认识食物的味道。定下用餐时间,时间一到立刻收起来,让孩子体会因偏食不吃而肚子饿的感受。我不吃,我就是不吃嘛!那就不妨允许孩子一餐不吃,或喝些白开水,待他肚子饿时再试一次,或是下一餐提早开饭,千万不可一再心软不忍心而养成坏习惯。
六、培养孩子正确的营养观念
适时给予孩子一些营养教育,慢慢培养他对食物的感觉和正确的营养观念,渐渐地小朋友也会愿意尝试口味普通,但具营养价值的食物了。
七、爸爸妈妈本身要有正确的饮食
子女的饮食习惯,在耳濡目染下很容易深受父母亲的影响,所以大人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批评食物的喜恶、好坏,而应该广泛地提供孩子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八、创造愉快的进餐气氛
有时孩子对于食物兴趣缺失,是因为用餐的气氛不佳,因此,爸爸、妈妈不妨营造一个吃饭的好气氛,使孩子对吃饭成为一种美好的期待。在同时,看电视、打电动,也是破坏小孩进食气氛的因素,父母可不能怱略哟!
九、善于利用心理学
(1)亲子共餐:
有时候小朋友的偏食,是为了引起父母亲的关爱,所以不妨多多陪着孩子共享用餐的情趣吧!
(2)认同心理:
让孩子与其它小朋友一起进餐,不仅提高孩子进食的兴趣,在别人能,我也可以的心态下,他可是会吃下原本不喜欢的食物哦!
(3)鼓励式的纠正:
藉由正面的鼓励方式让孩子去改变他的坏习惯,待改正后再次予以奖励,使他们乐意继续维持新的行为模式
十、留意孩子足否有妨碍进食的不适状况
例如:宝宝牙疼就会挑食、拒吃,所以要多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并制作适合他们的食物。
多费些心思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素,但无奈地,他们大多有不爱吃、不敢吃的食物,因此,想要孩子有均衡的饮食、又要吃得开开心心地,只有请爸爸妈妈多费心了,毕竟均衡营养,父母有责啊!
孩子补充营养素要选对时间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各种营养补充剂要根据其特性,选择正确的时间吃,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不少家长都选择为孩子服用这样或那样的营养补充剂。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各种营养补充剂要根据其特性,选择正确的时间吃,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如果孩子夜里睡不安稳,而且易出汗,可能就是缺钙和维生素D了。这两种补剂适合在两次喂奶或两餐之间吃,比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二三点钟都可以。但需要提醒的是,钙剂最好单独服用,不要将其与牛奶、豆浆、果汁(m.tulaoshi.com)、菜汁、米汤同服,会降低钙的吸收率,大一些的孩子要避免与菠菜同吃,因为菠菜中含草酸,不利于钙的吸收。
补锌也是在两餐之间,且锌与铁、钙等补剂不能同时吃,因为锌与钙都是阳离子,被消化吸收时,会互相干扰,降低彼此的吸收率。如果需要两者都补充的,服用时间最好相隔23小时以上,比如上午服钙剂,下午再吃锌补充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由于铁制剂对胃有一定刺激性,所以要在饭后吃。早餐通常吃得比较少,因此最好选择在中午饭或晚饭后半小时左右吃,吃的同时要服用维生素C或酸味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
针对现在市面上众多的营养素合剂,许鹏飞提醒,最好先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缺哪种营养素,再有目的地补充,不要盲目补,更不要把补剂当补品给孩子吃。
孩子电动玩具一定要勤检查
玩具是孩子成长中离不开的朋友,可有时候玩具也可能成为让孩子丧命的凶手,一个小零件、一个小边角都不容忽视。在我国,玩具分为六大类,电玩具类、娃娃类、金属类、童车类、塑料类和弹射类。
美国2岁男孩误吞锂电池,3天后感觉不适才被送医,这时锂电池已将食道烧穿,肺部严重感染,经一年18次手术,呆在重症监护室19个星期后,孩子才脱离危险;去年河北1岁女孩误食了电动玩具中的纽扣电池,虽被家长及时发现抠了出来,但仅仅半天的功夫,纽扣电池已经将女孩食管腐蚀了1厘米的空洞,最后女孩还是离开了人间
电动小车、会唱歌的小动物、儿童小电话电玩类玩具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一按钮就能跑能跳,能唱能动的玩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但电玩类玩具的小电池、小部件和声响,又对他们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测试发现,一个3岁孩子就可轻易吞食一枚7号电池。孩子会误食玩具里的电池,多是因为电池盒盖不牢固,零件脱落所致。而松动的零件,被孩子误食后,也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后果。为此,我们从专业检测角度,教家长掌握一些电玩类玩具的安全检查和自检原则。
自检步骤
1.检查电池盒盖是否用螺丝固定。这个细节非常重要,任何玩具的固定螺丝都应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松动脱落现象,要及时处理,以免孩子造成吞食意外。这项检查不仅限于玩具,还有家中遥控器等电子产品。
2.检查噪音。通常来讲,超过70分贝就会对孩子听觉系统造成损害,80分贝孩子就会感到难受,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虽然我们无法自测声音分贝,但可以尝试听听,如果成人觉得声音刺耳,对孩子一定会有伤害。
3.表面是否光滑。许多电玩类玩具的表面是金属制作的,要特别注意不要有毛刺,不要有尖锐的棱角,以免扎伤孩子。
4.使用时告诉孩子安全习惯。比如不要将金属玩具放进嘴里,因为金属含有汞元素,孩子长时间口含会有慢性汞中毒的危险。
孩子学英语环境影响很重要
一群三到六岁的儿童在一间小小的教室中对着电视机里的动画片牙牙学英语;在外教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利用英语交流来进行各种游戏。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孩是不是能真正学到英语呢?
近日,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从去年开始就将3岁的儿子送去某少儿英语培训班学英语,儿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好,英语也学得很快,但每次一回到家没多久,就把学到的英语忘光了,叫他说几个单词也说得支支吾吾。一年下来,陈女士花费了将近一万多元,但儿子的英语单词却没学到几个,更别说什么英语水平的提高了。
需求旺盛
家长有赞有弹
据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英语(私立)培训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除了学生英语培训、成人英语培训和商务英语培训等培训内容以外,中国儿童英语学习市场的消费份额也已经达到了45亿美元。据某网站的一项最新的全国市场调查显示,一座中等城市超过1/3的父母愿意花费年收入的20%,即超过7000元人民币用于孩子的英语培训,而超过2/3的父母认为学好英语对孩子拓展全球视野,增强未来的竞争力大有好处。
记者就此问题也随机采访了10名家长,有7名家长表示如果该家英语培训机构优秀,课程又适合小孩,会考虑让孩子参加培训。另外3名家长则表示没有必要,认为太小的孩子应该学好中文后再学英语,同时接触两种语言容易让思维方式混乱。
一位受访家长表示,自己4岁的女儿现在也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学英语。当初并没有想过让孩子英语达到什么水平,只想培养她的一种语感,对英语的兴趣,好对今后的学习打一个基础。
收费较贵
市场鱼龙混杂
家长的趋之若鹜,让深圳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也开始逐渐火爆。但火爆的背后,却是市场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记者在网络搜索深圳少儿英语培训关键字,就看见了至少50个不同的搜索结果。有不少机构在承办少儿英语培训。在收费上,从几千到万余元不等;至于课程内容,有单纯做游戏的,也有背单词考试的。
李先生在为孩子找英语培训班时就撞见过一个不靠谱的外教:他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从教资格证,就长了一张外国人的脸。还好我当时特地去试听了好几节课,我自己英文也还不错,发现他口音很有问题。估计被忽悠的家长不少。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少儿英语培训并没有办学许可证,只靠标榜外教教学来忽悠家长。事实上,深圳真正的外教人数有限,但由于市场需求很多,有些并没有外教资格的外国人也被拉来充数,家长们往往不明所以。
业内人士建议,家长在挑选英语培训机构时要了解清楚培训机构的资质,是具有办学许可证的学校还是公司,如果有办学许可证则说明是有资质的学校,如果是营业执照则是没有资质的公司。如果是正规的培训学校,都能拿得出办学许可证,在发布招生广告时要先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要求刊登办学许可证编号,家长可以在报名时先核查办学许可证。
专家支招
环境影响很重要
孩子学好英语首要就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另外就是要为孩子创造融入式的学习环境。只有在一个纯正的英文环境里,让孩子通过眼耳鼻舌身心全方位的感受英语,才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习。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段维军教授在分享少儿英语学习经验时说。
在他看来,3~6岁的幼儿以培养兴趣为主, 7~18岁的孩子主要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及应试技巧,18岁以上的人,则要注重掌握英语的实用能力。所以,家长如果想要孩子学好英语,一定要在不同时期,搞清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为孩子作好学习规划,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
在少儿英语学习的教育方法上,段教授也总结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是:浸入法、兴趣法和亲子法。
所谓浸入法,就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纯正英语学习环境,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营造英语氛围,比如播放英语动画片和英文歌曲来培养儿童的语感,小孩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至于兴趣法,段教授解释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tulaoshi.com别是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直觉行动思维占主导地位,无论做什么总想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试一试。在少儿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顺应这种成长规律,如通过游戏和玩具等介入,才能激发起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乐学好学。
不过以上这两种方法都不如亲子法有效,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最主要的角色,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引导孩子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段维军说。
宝贝有好奇探究潜质的17个特征
1.对任何新奇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心。
2 3.想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结果。
4.对感兴趣的问题百问不厌。
5.每天都表现出不知疲倦地想了解身边所有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6.想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每一件事情的根源。
7.常常表现出优秀的动手能力,喜欢动手探究事物。
8.常常表现出一边听成人讲故事,一边提问。
9.对感兴趣的事情常常表现出独立的思考和探究。
10.常常表现出对几天,甚至几个月前发生的事情还能反复进行思考和提问。
11.常常表现出对成人的回答不够满意,喜欢自己再探究一番。
12.对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的结果感到快乐和激动。
13.喜欢和有好奇心的同伴交朋友。
14.对一些事情表现出长时间、持续的好奇心。
15.在好奇探究的活动中,表现出独立、自信的性格。
16.在好奇探究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创新的思维。
17.在好奇探究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新的解决方法。
严母慈父的教育方式不靠谱
家庭教育应宜粗不宜细,分清主干与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父亲不要放权,母亲也不应争权。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会导致哪些问题?专家在心理卫生知识大讲堂上指出严母慈父会使孩子心灵扭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亲密平等建设性的亲子关系。
很高兴看到在座的大多数是父亲,打消了可能只有母亲来听的顾虑,因为今天讲座的主题与父亲有关,也因为我在心理门诊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带孩子来咨询心理医生的,十之八九是母亲,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父亲似乎正在从家庭教育中消失。昨日下午,深圳市康宁医院主任医师杨洪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题为《Whoareyou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的演讲。这也是深圳市心理卫生知识大讲堂的第二场公益讲座。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会导致哪些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家庭教育究竟是方法重要还是理念重要?这些问题凝结着杨洪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思考。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听众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但杨洪认为,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很少看到父亲出席。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责任,但有六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一成。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若隐若现、母亲付出很多,效果真的理想吗?杨洪认为,不见得,对子女教育的不均衡,会导致严重后果。它破坏了正常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关系慢慢变淡,就是因为母亲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管孩子’成为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使夫妻关系逐渐趋于平淡,家中出现一个很厉害的‘第三者’,这种情形使得家庭的等腰三角形遭到破坏,对家庭结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m.tulaoshi.com)
一旦父亲放弃了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杨洪认为,这是一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心灵扭曲。单身母亲觉得孩子缺少父爱,容易对孩子过多地投入或者补偿,但这是一种过度的关注,如果母亲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单亲家庭的不足之处,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看到单亲家庭也会带给孩子一些好处,如孩子更容易树立责任感、更自立、更懂得关心别人,这是双亲家庭没有的条件。所以,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发现它的优势,把危机变成一种‘成长的机遇’,而不是只看到‘缺陷和不足’。
父亲为何不可缺少
为何母亲不可以取代父亲?杨洪从男性与女性的不同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枝繁叶茂。
再如,父亲胆大,有利于维护孩子的探求欲与好奇心;母亲相对胆小,所以显得安全。这是一对矛盾,但都是需要的。过多的安全使我们不能冒险,也就缺少创造,所以母亲的过度补偿会让孩子出现问题。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外部环境;女性活动范围小,更倾向于观察细节,会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体验更加深刻。
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的性别认同感没有建立。杨洪以这则病例说明,父母应树立孩子的性别模板,我们将来能否在社会中建立起身份认同,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起性别认同感,显然,父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家庭教育应宜粗不宜细,分清主干与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父亲不要放权,母亲也不应争权。但在单亲或者分居的状况下,孩子会缺乏父亲的教育,这时该怎么办?杨洪认为,此时母亲千万不要去乱填补,宁缺毋滥,而且孩子对男性的学习,并非一定要来自父亲,这种状况下的孩子一样可以健康成长,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借鉴或者替代父亲的榜样,可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男性亲属,逐渐学习,社会更是一个广阔天地,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