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定规则 真的合适吗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规则-来自于父母、老师、学校、社会。然而,父母们可曾换个角度想过,孩子所接触的各类游戏规则,是否被刻意得扩大,亦或高估了呢?如果小家伙凡事都捧出规则来衡量,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tulaoshi
如果孩子一开口便提规则
在玩游戏时,有的孩子会问:难道,我们必须一直按照游戏规则来玩吗?或者向妈妈告状:爸爸没有遵守规则!这样的做法会让父母们不得不配合孩子的规则宣言,告诉他们:是的,我们应该遵守规则。-这似乎成为对幼儿园孩子来说最正确的回答,可事实尽管有很多父母并不相信这些。
确实,生活中有很多规则需要遵守:比如大多数的法律刑法、驾驶规章、法律法规,等等。可是,对于年仅几岁的学龄前儿童过分强调规则二字,有些什么利弊呢?
规则对孩子来说有利弊吗
也许,答案会令孩子变成一个盖世小太保。比如,小家伙会痴迷于规则,他会询问父母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用他们看得懂的标记做出记号,并且,当别的小朋友们违反了规则,他们便会在第一时间内一一指出。例如,会在幼儿园里告诉同学们不可以爬在玩具设备上;或者告诉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们不可以触碰有电的东西,并且还会与他们进行严肃且漫长的谈判。因为,这是规矩!
回到之前的话题,一些家长会尝试着与孩子制定:大的规则、小的规则、核心规则以及非核心规则。很多家长试过多种概念,但是前提仍是需要孩子们从学习开始做起。需要注意的是,凡事过犹不及,这一理念对于孩子在规则的相关执行同样适用。倘若失去控制,那么规则本身便失去了原本该有的作用以及意义。
孩子对规则的认知受父母的影响
父母无需挑战孩子对待规则二字的极限,这也意味着不要过度得强调,或者刻意的漠视。换言之,现代社会的父母们有过分高估游戏规则的倾向,甚至向孩子发送出错误的信息,以至于当孩子对规则表现出痴迷的状态时,家长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打心眼儿里有恐慌的迹象。既然如此,那么规则本身也值得再作商榷了。
女儿太臭美需要正确引导
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个别差异。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
女儿越来越臭美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女儿今年4岁了,从年初开始我就发现女儿开始知道爱美了。一次她从幼儿园回来,用家里的记号笔涂抹指甲。当时我以为女儿是图新鲜,也没在意。可是,夏天来了,女儿也越来越爱美了。我给她准备了上学穿的衣服,她不穿,偏要自己挑选衣服,还说我选的衣服不好看。星期天不上学的话,女儿在家要换好几套衣服。
现在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女儿就把睡衣脱了,然后坐在床上,自己找衣服穿。这件穿穿不好,又换另外一件。有时候,还要拿我的丝巾蒙在头上,扭来扭去。婆婆有时候看到女儿这么臭美,都要笑个不停。
这几天早上,趁我不注意,她偷偷用彩笔涂红了指甲。今天早上,又用绿笔把手指甲和脚趾甲抹了个遍,洗都洗不干净。女儿每天这么浓妆艳抹,我都不好意思送女儿去幼儿园,也担心颜色会被女儿吃进嘴里。
还有一段时间女儿特别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裙子、项链等。画完之后,躲到我的房间里,找我的项链和耳环戴。如果我把东西藏起来不给她,她就会哭闹。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比较注意妆容的人,工作需要的时候,也会化化淡妆。但是,我很少在女儿面前化妆,更不会涂指甲。所以,我觉得女儿这些做法应该不会是受了我的影响。孩子这究竟是怎么了呢?我又该怎么样来引导她呢?
孩子3岁进入审美敏感期
从心理学层面来说,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个年龄阶段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且形成认知。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3岁孩子开始对环境有审美要求,即进入了审美敏感期。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牛奶不能洒出一滴,水果上不能有斑点,他们开始挑剔吃的和用的,接着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我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会对自己的衣着打扮产生浓厚的兴趣,会突然对美产生很多的想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审美敏感期开始,女孩子的一生都会一直处在一种对美丽的探索之中。有了对孩子审美敏感期的理解,家长就不会一味责备孩子的反常行为了吧。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也是孩子们的权利。看到孩子爱美、追求美的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地打压与禁止。但如果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出现成人化的迹象,却是一个早熟迹象的预警。化妆、衣着成人化等现象,与家长行为也有很大关系。孩子多半是看了妈妈化妆,才产生了兴趣,也是父母带着逛街,才看到并喜欢上了成熟的款式。发现孩子追求成人化的美,要怀有一颗包容和理解的心,但应该适时恰当地引导孩子认识美,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适合自己年龄的美。
1、抓住审美敏感期
当孩子表现出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家长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或者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良机。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在淘气,他们会感到不耐烦,甚至还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以批评和斥责,让刚刚进入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至于有些孩子变得胆小、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
2、调整消极情绪
面对孩子的种种挑剔和不可理喻,家长们或许会感到心烦,但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这些无理要求当作一次孩子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用心体会孩子的每一次要求,并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消极的影响,比如担心孩子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观,而变得爱慕虚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需求,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物品,给孩子自己选择穿衣的权利等。同时,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3、给予正确评价
审美敏感表明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开始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肯定,而不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要看到这是孩子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创造自己。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在审美敏感期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记住,这时的模拟化妆行为,是为了发展孩子一种智能,而不是仅仅为了化妆本身。
孩子对完美的追求,说明他们的精神世界正走向深入,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感觉会深深印在他的记忆深处,直接影响他将来的气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4、把握引导时机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法则,鼓励孩子自由探索,但也不能对孩子完全放任,要适时地予以帮助指导,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满足其健康成长需求的环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敏感期的特点为孩子准备相关的游戏活动,比如在孩子的游戏中,让孩子感知形状、色彩和图案,并准备安全的工具供孩子进行训练,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
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个别差异。因此,家长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
聪明孩子10特征 7步培养宝宝观察力
有创意的孩子像猫一样顽皮,他们比较快乐。许多研究发现,聪明的孩子具有下列特质:
(1)比较独立、自律,有时会反抗权威。
(2)常捉弄别人,表现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开心。
(3)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4)喜欢冒险、挑战性的游戏。
(5)对例行公事及令人厌烦的事物,非常没有耐心。
(6)扩散思考能力强,记忆力广且会注意细节。
(7)喜欢阅读,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8)常常需要较多时间思考。
(9)对有兴趣的事非常专注。
(10)敏感,好奇,有丰富的想像力,感觉特别灵敏,如听到某种声音就想到某种颜色。
孩子眼睛好、听觉灵敏,观察力就一定很强?不一定。观察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其实,它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并且它也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非常重要,一般父母可按照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
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尤其以眼睛的保护最为重要。如果任由宝宝在电视机前一连呆上几个小时,对眼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步:感觉训练全方位展开视觉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多看美丽的风景;
2、把房间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
1、让宝宝多听些动人的音乐;
2、每天父母和宝宝对话多一些。
触觉
1、给www.Tulaoshi.com宝宝洗澡时,用不同柔软度的刷子摩擦宝宝的身体。
2、把宝宝包在床单里做大摇船的游戏,会使宝宝的平衡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得到培养。
第三步:提醒和肯定宝宝的观察
宝宝最初的观察活动,是无意识的。如果这时能得到你的肯定,他的观察行为就会得到强化。
比如:你带宝宝到街心花园玩耍,宝宝在草地上发现许多好玩的东西,他的眼前有:绿绿的草、几朵小花、一小堆土、一群蚂蚁,还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妈。这个时候,宝宝可能会兴奋地扭来扭去,欢快地叫起来!你就可以问他:宝宝,你在看小蚂蚁吗?小蚂蚁好可爱啊!对小蚂蚁的强化,就有可能使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蚂蚁上更多的时间,增加注意的深度,观察得更认真、更细致。
第四步:引导宝宝进行有序观察
当你和宝宝在看一本大开本的图画书时,宝宝看到鲜艳的图片很开心,但他往往一眼看过去就着急地想翻到第二面看有什么更新鲜的。这个时候,需要妈妈细心地指引他注意:画书上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大的是什么?小的是什么?藏在房子后露出一条尾巴的是什么?引导宝宝注意到局部和整体。
第五步:培养宝宝观察的多感官化
买菜回来,你不妨拿出一棵小菜给宝宝玩耍,让他仔细摸一模、看一看、尝一尝、嗅一嗅、举一举、折一折。其实,宝宝天生就是个能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新事物的小天才。
第六步:给宝宝一份意外的惊喜
只要父母肯动脑筋,就给宝宝的观察增加神奇的乐趣!小宝宝都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每当爸爸妈妈从一块毛毯后面探出头来说喵!宝宝总是开心地大叫。所以,在引导宝宝观察时,给宝宝一份意外的惊喜是增强宝宝观察力的好方法。宝宝观察色块时,当他发现一只藏在色彩中的小狗轮廓,他会从中体会到发现的快乐,从而能够长时间津津有味地进行观察活动。
但是,父母切记:不要给宝宝观察的成果以外的奖励,因为,那样反而会影响宝宝喜欢观察这一爱好的培养。
第七步:让我们一起观察吧
爸爸妈妈如果和宝宝一起观察,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宝宝眼睛移动的速度、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宽度是不如爸爸妈妈的,如果爸爸妈妈捷足先登,一下子就把东西看好看准了,然后开始指导,这不但会影响宝宝观察的兴致,也剥夺了宝宝观察的权利。如果你要做宝宝观察的伙伴,最重要的是: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宝宝,面对观察对象,让宝宝仔细地看一看,从中得到快乐。
宝宝聪明可爱,自然是每位爸爸妈妈的希望。但是你知道吗,聪明宝宝是可以订做的,如果你在宝宝的日常饮食、运动和教育上早做规划、多加注意,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轻轻松松,打造一个健康聪明的宝贝儿。
教育孩子 切勿一味批评或表扬
孩子怎么做,都说好、好。简直成了好好先生。一味地批评孩子,孩子总是被父母否定,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信心、上进心。越批评,孩子就越疲塌,越反感,越抵触。最后给父母来个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到那时,可谁也就没辙了。总是一味地批评孩子,从不肯定、表扬孩子,的确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但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味地夸奖,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说好、好、好,这恐怕也不是教育好孩子的万应灵药。
首先,父母的眼睛只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只看到了事物的一点而不及其余,那是片面性,是形而上学;同样,父母要是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也不是全面看待孩子,照样也不符合辩证法。过去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条,一味批评,那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味夸奖,恐怕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第二,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从不批评孩子,那势必就得有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孩子所有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是正确无误的。而这样的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无误的,那还要我们教育者做什么呢?父母和教师不都成为多余的人了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吗?
第三,任何的孩子,就因为他们是孩子,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或毛病。因为就是我们成年人,不也同样是有缺点或毛病的嘛。有缺点或毛病怎么办?怎样才能去掉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有缺点或毛病,不指出来,不批评教育,孩子不知道是错的,不知道有什么危害,那怎么才能改正呢?当然,批评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第四,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也就是说,孩子无论怎么说、怎么做,父母和老师都说好、好、好,就是不能批评,那不就是典型的迁就、姑息、放任、纵容吗?现在已经有许多孩子是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唯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够难管难教了,难道娇惯得火候还不够,还要加温吗?真是咄咄怪事!
第五,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请问:世界上有哪个人是天生的大圣人,大贤人?就连被历代人们所崇敬的大圣人孔夫子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没生下来的孩子才没有过错。因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既不科学,也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父母们不要盲从。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是主张教育孩子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教育原则,永远不会变,谁也别想推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既不是什么教育原则,也不是什么教育艺术。要说对那些聋、哑、盲、弱智等弱势群体中的孩子要尽量多的夸奖,那是应该的。对正常的小孩子,还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伤害孩子就是了。
幼儿过分焦虑 妈咪有责任
人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而通常是他人的帮助让我们更快更简单地走出困境。这个时候,生活原先的规律会被打破。最基本的,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说明书。他们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是后来逐渐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需要一个家庭的共同努力,来帮助孩子学习。家长需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错误。
常见的儿童的焦虑症状
1.在社交场合,孩子表现出孤僻、害怕或不安。
2.孩子拒绝出席公共场合或留在学校。
3.无论何时,总是和其他孩子玩不到一起。
4.在日常生活中,很抵触学习新的知识。
5.过于情绪化。
6.身体状况不好,出现肌肉紧绷、胃疼、头疼及疲劳。
7.出现冲动的行为,一直哭、一直抱怨,过于依赖父母。
增强孩子tulaoshi.com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1.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需要随时观察他们的行为。例如,不爱说话,低头,或者坐在一起的时候坐得离身边的人特别近,又或者喜欢躲藏在你身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2.当你感到焦虑时,可以在上班或者聚会的时候,告诉身边的人你的情况。把话说出来的话,焦虑的情绪容易得到缓解。
3.青少年会在听到一些跟他有关的词时变得紧张,风声鹤唳(就像在邀请别人跟你约会前的心情)。
4.日常生活中,多用用假设。在看电视或体育赛事时,问问孩子,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