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睡觉有助婴儿长得漂亮
婴儿期起就应坚持仰卧。婴儿处于形体容貌未定型的阶段,可塑性极大,仰卧有助于五官端正,脸庞倩丽。
睡觉的体位不仅关系到睡眠的质量,而且与美容有关。专家指出,真正能减少皱纹的并不是什么化妆品,而是科学的睡相仰卧。仰卧使面部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血液循环不受任何干扰,面部皮肤由此而得到充分的氧气与养分供给。
美国医生尤金强调从婴儿期起就应坚持仰卧。婴儿处于形体容貌未定型的阶段,可塑性极大,仰卧有助于五官端正,脸庞倩丽。
仰卧对于中老年人尚有防病意义。据国内外专家对2000例脑梗塞病人的调查,侧卧等姿势是促成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仰卧则有预防作用。
因此,除患病或女性怀孕外,健康人宜多用仰卧方式睡觉。
宝宝三岁前不适合吃巧克力
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食品,但其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营养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因而影响食欲,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肠正常蠕动的纤维素,因而tulaoshi.com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
此外,多吃巧克力还会发生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因此,3岁以下儿小不宜吃巧克力,稍大一点的孩子吃巧克力要适量。
另外,牛奶与巧克力不宜同食。有的家长为给孩子增加营养,常常在牛奶中放些溶化的巧克力或吃奶后再给孩子巧克力吃,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以后,可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溶于水,如果长期食用,容易使孩子的头发干燥而没有光泽,还经济腹泻,并出现缺钙和发育缓慢的现象。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评价别人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认可,被接纳,需要拥有存在的意义。这样,孩子才会接纳自己,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因此,建议父母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夸奖别的孩子。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儿童心理专家鲁杰
蒙蒙5岁了,妈妈发现她最近变得爱嫉妒。比如,一次妈妈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姐姐的舞蹈跳得特别好,就跟蒙蒙说,你看小姐姐跳得多好,长得也好看。蒙蒙一下子就不高兴了。妈妈不理解,女儿的心眼儿怎么变得这么小?
其实,蒙蒙的问题不是她心眼小,而在于妈妈的说话方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拥有一份最完整的爱,而妈妈当着她的面对别的孩子进行赞美、肯定的评价时,就触动了蒙蒙的危机感。毕竟,幼儿期的孩子仍然处在自我中心世界里,他们随时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主要来自最亲近的人。而妈妈对别的孩子的肯定性评价,使她感到妈妈的爱那时离开了她的世界,导致她又慌乱又赌气。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认可,被接纳,需要拥有存在的意义。这样,孩子才会接纳自己,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一种积极正向的态度。因此,建议父母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夸奖别的孩子。
同样,当着孩子面数落别的孩子也要慎重。即使父母本意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引以为戒,但孩子还没有辩证地判别是非的能力,父母对别的孩子的负面评价,很有可能让孩子染上自视甚高、轻蔑别人的习气,这同样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
批评孩子做到“批评有方”记住三忌讳
小孩儿都喜欢无拘无束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都会犯错,关键的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做为家长的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批评和影响孩子。专家指出,批评孩子时要做到批评有方。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Tulaoshi.com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剪枝有方: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忌讳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剪枝有方: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宝宝春季穿太多更易得感冒
民间流传着春忙不脱衣的春捂俗语,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是,春捂是要讲究度的。如果春捂过度宝宝反而更容易生病呢!
很多父母都知道宝宝在春天的时候也应该穿得暖暖和和的,这样才不容易生病,但是你们知道吗,穿得太多宝宝也很容易生病哦。
适当春捂有好处
冬去春来,天气由寒逐渐转温,人的阳气也从冬季的闭藏状态开始由内而外的生发出来。然而,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对于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抵御料峭春寒的侵袭,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突然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那刚开始从冬眠中苏醒活跃起来的皮肤细胞,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积蓄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甚至引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春捂过度易生病
说春捂好,贵在讲究适度,如人们平时老说的要想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这便是度。如果孩子整天处于衣被过厚,保暖过度的情况下,得不到锻炼,就会影响身体耐受力的形成,抗寒能力下降,不能适应天气变化,也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春捂有讲究
一、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养生家指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二、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三、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四、做到三暖二凉
三暖:
一是背暖
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二是肚暖
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做好三件事拯救孩子想象力
仔细思考后,这个测验会不由地让人发问: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我们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睛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肚脐眼、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仔细思考后,这个测验会不由地让人发问: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
年龄、学识并非扼杀想象力的凶手,那些伟人、奇人不但知识渊博,也同样想象力惊人,因为他们学习知识,(图老师整理)却保留着对知识的质疑,相信一定有更多超越已有知识的空间,于是想象力因为知识而变得更加有力、有方向;而我们的孩子却可能被知识绑住了想象力,因为成人让他们过于相信知识,因为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想象瞬间,于是原本想象丰富的孩子变得不会去想象了,所谓用进废退,想象力就是这样在不用中退化了。
今天,如果父母还相信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就请留意孩子的想象瞬间,并用智慧加以引导。
允许孩子奇思妙想
孩子虽然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知识经验,但却可能更富有想象力,因为他们更少固定的答案与思维模式。想象力成长所需要的土壤是宽容的、放松的、自由的与多样的。因此,如果孩子对一个你早已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思考时,请允许他的奇思妙想。例如:
妈妈正在做包子,5岁的女儿看着,忽然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女儿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看了好一阵子,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妈妈听了先是楞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女儿:宝贝,你的想象真奇特。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奇思妙想常常会遭到成人的打击星星本来就有的,有什么好想的,快点背书吧!、你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成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引入一个不需要想象,只需要记忆的世界,最终,这些孩子也变得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会重复前人的知识与技能,不会突破与创造。所以,如果你认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意你对孩子奇思妙想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