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产品有什么用
面对纷繁复杂的早教产品,有人把它当做救命稻草,怀着虔诚的心把它们请回家,有人把它当做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我们想说,对错不在早教产品本身,而在于你看待和使用它的态度。
不管你是正在犹豫要不要为宝宝购进一套早教产品,或是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有一些疑惑,下面的几个问题,你可以尝试问问自己,也许它能帮忙打开你心中的纠结。
儿童早教产品
1、电脑,还是人脑?
XXX通过看、玩、听、学立体组合,对婴幼儿实施精准的多点感官刺激训练,有效保证‘能力源’输入的准确性,做到真正的‘以月进阶’,确保宝宝各项能力均不会错过最佳发展时期,导致出现能力漏洞。
当你看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感觉呢?似乎孩子已经被当成了一台支持数据输入的电脑,而输入大量数据的最终目的不过是,提高脑性能!这难道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吗?我们究竟该把孩子的大脑,当成电脑还是人脑呢?
把孩子大脑当做人脑的意思是,即使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本领,我们也不功利地期望,孩子的大脑立刻提速,表现出让你骄傲的聪明。陪伴孩子成长,更像是等待花开的过程,你耐心地浇灌,提供阳光,然后在它准备好即将开放的时候,在一旁慢慢欣赏。
把孩子大脑当做人脑的意思是,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刺激和数据输入,它更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情感支持,没有这块土壤,再多的水(知识、信息刺激)也没有地方储存。
所以,当你打开一套早教产品时就该决定,不要迫不及待地把所有形状、数字、单词塞进孩子的脑袋里,孩子更需要的是在你的陪伴下,分享乐趣。
2、保姆,还是玩具?
在某亲子论坛有这样一条早教产品的推荐理由:我两岁的儿子只有一看到它就变安静,一个上午都不闹,拉他出门他都不动。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很着迷的!
如果说早教产品对孩子有什么危害的话,这恐怕是危险系数最高的陷阱!当早教产品,尤其是DVD或者其他以电子屏幕为媒介的视频内容被当做廉价的保姆时,孩子坏掉的不只是眼睛,还有一颗原本好奇、积极主动去探索的心。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被动的屏幕时间不但不能加快孩子的学习进程,相反,它会延迟进度,哪怕视频内容是教孩子学习。新墨西哥医学院儿科教授,兼美国儿科学会发言人VicStrasburger博士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孩子只有在面对面的、有来有往的动态交流中才能真正学习。他们从电视或者视频节目中是得不到互动的,而被动接受视觉、听觉信号,只会干涉年幼孩子的脑发育。
还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宝宝和妈妈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正常的互动时,宝宝的语言发育又快又好,但如果把妈妈对宝宝说的话录制成视频文件,播放给宝宝看,效果则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即使是同样的对象,同样的内容,只要在宝宝和对方面前竖起一块屏幕,那结果都是不同的。
如果你家有这样一位保姆,不管你是打心底认可它,还是给忙得没空陪孩子的自己找一种心安,都赶紧解聘它吧!早教产品,只是充当一种玩具,它让你找到更多和宝宝一起玩的机会和内容。它是你们关系的连接器,而不是替代品。
儿童早教产品
3、独门秘籍,还是旁门左道?
真正让宝宝更聪明的方法,依然是那些老生常谈却字字珠玑的建议:亲亲他,抱抱他,给他读故事书,喂他吃饭,和他一起唱歌,陪他一起聊天……
如果我们指望把宝宝放在益智DVD或者卡片面前,然后他的大脑就变聪明,那么你100%要失望的。只有当早教产品为你们创造出多抱抱、多聊天的机会,它的效用才会发挥。也就是说,如果宝宝真的因此变聪明了,也不是产品直接作用于宝宝的结果,而是爸爸妈妈用最恰当的方式,利用了它们。
因此,当你家有一套早教产品时,把宝宝抱在怀里,陪他一边看,一边玩,一边聊天,好过默默地陪在一旁。而默默地陪在一旁,又好过让他一个人自己看。
4、越多越好,还是适可而止?
有儿童心理学家称,早教DVD或是其他电子媒介带给孩子唯一的影响力就是,培养出被过度刺激的一代孩子。我们都知道适当的刺激对宝宝大脑发育有利,让他变得更聪明,于是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推理:刺激越多越好!
但事实正好相反,过度刺激,对孩子有害而无益。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看电视越多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而且这种特质将被深深刻在孩子的大脑中,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延续到成年阶段。于是,他们的大脑变得有点特别,对于高密度的刺激有着很强的渴求,并把过度刺激当成一种常态。
可另一方面,生活在许多时候都是枯燥的,或者说枯燥的生活需要我们用一颗安静、专注的心,从枯燥中发现趣味和美好。但是,当一个孩子习惯于被过多的玩具、过多的光碟、过多的卡片围绕时,他就会丧失这种能力。
家庭早教产品
如何正确挑选儿童早教产品
一、是否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建议父母在选择早教产品,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因为对小孩子来讲,孩子是喜欢活动的,是在活动中学习的,如果参与性和互动性越强,那么教育效果就会越好。所以,有些说教类的产品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讲,特别的不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而且孩子们的死记硬背的能力很强,有的时候他背过了,但是他并不能那么去做,所以好的产品一定要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的,这也是符合孩子学习特点的表现。
家庭早教产品
二、是否有科学依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因为现有的产品品牌多、种类多,良莠不齐,有的是从日本泊来的,在是否适合中国孩子方面尚有待考察,还有的就是一些非教育机构出品的,拼凑的痕迹会比较浓。高寿岩老师建议父母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产品的科学性,是否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是否有助于某一方面育儿难题的解决。
比如,对于即将进入幼儿园的宝宝来说,理解和遵从规则是入园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未来健康成长的基础。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引导他学习理解和遵从规则,同时自己也应该言必行,行必果,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也给宝宝规则意识的形成和今后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竹兜入园准备百宝箱中的排排队主题套装,通过张贴家庭教育环境材料《排排队滑滑梯》让宝宝学会受秩序、与宝宝一起玩益智玩具《穿插糖葫芦》训练了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和颜色分类,让宝宝理解规则的含义,学会主动遵守规则,从而自由而自主地成长。
再比如,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宝宝在幼儿园等社会环境中赢得玩伴,使其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更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使其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和冷漠等不良个性。入园准备百宝箱中的别碰我的小火车主题套装,父母用书《培养宝宝的分享与合作能力》将会详细解读宝宝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影响宝宝分享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以及培养宝宝分享行为应把握的方面。动画片《学会分享真快乐》展现了竹兜和朋友们运用轮流、交换等方式进行分享的情景,鼓励宝宝掌握有效的分享策略。父母通过陪宝宝一起观赏DVD、一起玩玩具引导宝宝体验他人交往和分享的快乐,并帮助父母树立宝宝的分享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三、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1岁的孩子、2岁的孩子、3岁4岁的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不一样,理解能力不一样,已有的经验的也不一样。所以,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才会对孩子的成长真正的有帮助。比如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来讲,通常父母会比较头疼这孩子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不敢去跟别人说话,不爱说话,大小便不会说等等这些问题。对于2岁以上来讲,更多的是关于社会交往、分享、排队、规则,有效的跟别人很好的能够去社交,还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4月测评】美育早教产.【玩具总动员】动手动脑.【识字不用教】全套20张.iPad时代如何给孩子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