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要点:
1、症状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2、社会交往障碍至少具备下列中2项:
(1)极度孤独,明显缺乏社会情绪反应,不能与父母亲或别人产生正常的情感交流。
(2)不能用注视表情姿势或手势进行交往。
(3)不能与其他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4)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5)遇到疾病和挫折时,不会寻求支持和安慰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给予支持或安慰。
3、言语障碍至少具备下列2项:
(1)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例如不会牙牙学语,可有以手势或其他形式来代替言语交流的倾向。
(2)刻板重复与环境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无明显联系的词语。
(3)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律、重音等方面异常。
(4)言语的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害。
(5)2岁以前言语功能发育正常,但2岁后出现障碍甚至完全不会说话。
4、兴趣和活动异常至少具备下列中1项:
(1)刻板狭窄(例如专注广告、日期、气象报告等)。
(2)对某种东西特别依恋。
(3)强迫进行某种特殊的仪式性行为。
(4)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姿势。
(5)对某些东西(例如玩具)的非主要部分特别感兴趣(例如对它们的气味表面感觉、产生的噪音等)。
(6)对个人的生活环境不愿或拒绝作任何变动。
5、智力障碍:约有25%的患儿智力可下降至轻度智力低下另有50%的患儿属中重度智力低下。
6、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婴儿痴呆。
二、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1、脑电图或脑地形图
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10%-83%,由于一般脑电图的解释标准和选取的样本不同,故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受损越明显的孤独症,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也越高。但有大约20%-40%的患儿在青春期前出现癫痫,脑电图可能未见异常;
2、CT和MRI
MRI检查结果表明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脑干总面积和脑桥总面积比一般相同年龄的儿童对照组小,小脑VI,VII蚓叶的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对照组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与某些孤独症的发生存在可能;
3、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SPECT可以检测脑血流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发现,大脑血流灌注异常,阳性率达75%。 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结构,集中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侧额叶最为常见。同时海马回局部血流灌注减少;
三、鉴别诊断
注意与非典型孤独症、耳聋、发育性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情况相鉴别。目前认为,对孤独症的患者综合能力的评定比诊断更受重视。
综合能力评定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认知因素;
2、语言能力;
3、交流能力、社交能力和游戏,以及反复或其他异常行为;
4、与年龄、心理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化发育阶段,以及语言发育阶段;
5、相关的躯体情况;
6、心理社会因素等。
让我们困惑的问题 耐心等待那条晚熟... 宝宝有点自闭 再次请教自闭症的事情一、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中枢兴奋药物 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者。常用药物是哌醋甲酯。
(2)抗精神病药物 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 对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
②氟哌啶醇 对冲动、多动、刻板等行为症状和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据报道还可改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
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在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精神病性症状也有效。
(3)抗抑郁药物 能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对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如退缩、迟发性运动障碍、抽动等也有一定效果。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有效。如舍曲林可试用于6岁以上患者。
二、行为治疗
治疗重点应放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尽量减少那些干扰儿童功能和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第一,治疗方案应个别化。第二,帮助儿童尽量能把在医院及学校习得的技巧,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第三,治疗的另一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故不宜长期住院。
三、教育治疗
教育的目标重点应该是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的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训练要特别注意个别化。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越容易固定下来。教育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父母所起的作用。教育训练还应做到坚持和长期性,教师和父母要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期的训练中改变儿童的行为或一定能学会一项技能。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疗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四、中医点穴治疗
中医学认为,智力活动是属于五脏六腑之功能,肾为先天之本,主骨主髓,心为君之宫而主神明;肝为将军之宫而主谋虑,小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均可导致心、肝、肾等脏腑受损,使髓海不充,神智衰弱,谋虑失常,而产生智力低下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刺激某些穴位可改善大脑皮质的微循环,使大脑组织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量,促进代调产物的排泄,因此,点穴治疗对智力低下有明显改善作用。
心理学认为,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让孩子感到接触舒适,产主肌肤之情,这样孩子容易产主安全感,施术者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
儿童孤独症要从妊娠期开始,因为妊娠和围产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大脑损伤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在了解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时,父母越早发现,越早对其进行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因为这些孩子若没有及时地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他们将成为终身残障。若他们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我该如何拯救你---... 请王教授看看我女... 我的孩子会不会有... 教授看下会不会有...若孩子表现为不与人交往,孤独,语言发展缓慢,智力水平下降,有刻板的言语、刻板的动作,如喜欢固定的玩具、喜欢看广告片,分不清人称代词"你"、"我"、"他"等,这说明孩子有可能患上孤独症了。
造成孩子孤独的原因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污染,还有后天教育与养育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关照和理解。
如果孩子1岁内母亲没有给予适当的关照,缺少语言交流,孩子就容易患孤独症。
如果父母是粗暴型的,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逐渐把心灵的闸门向外界关闭。而孩子一旦在自我内心世界中找到了寄托和发泄的渠道,就更不会有跟外界打交道的欲望了。
看来,要避免孩子出现自闭倾向,关键还是在于父母。年轻的父母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且越早越好。
3岁前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在一起。1岁以内,母亲每天晚上要陪孩子睡觉,不能交给保姆和爷爷奶奶,也不要频繁换保姆。6岁之前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不要以为孩子长大了想不起3岁以前的事而疏于照顾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3岁前所受到的待遇,在其成年后会显现出来。
当然,关心不等于溺爱,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才是真正爱孩子。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餐桌多是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而蔬菜、杂粮等粗食偏少。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这类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量食用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钾、钠、钙、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尤其是相当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