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
二是消化系统不成熟。
最后还有一方面,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此,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这种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应鼓励母亲继续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症状
宝宝出现黄疸,其中很多宝宝得的都属于病理性黄疸中的溶血性黄疸,很多妈妈都不知道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的胆红素增多,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最后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症状
溶血性黄疸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溶血性黄疸的症状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腰痛、全身不适、血红蛋白尿休克及尿少等迅速出现黄疸贫血及肝脾肿大的症状。
慢性溶血性黄疸的症状较轻,主要是黄疸和贫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脾大,慢性患者急性发作其临床表现与急性溶血相同,其他多见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总体还表现为: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尿和粪的色泽改变;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溶血性黄疸的原因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蚕豆病等。
2.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误输异型血、新生儿溶血。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败血症、疟疾、毒蛇咬伤、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引起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有:
①因红细胞脆性增加,如形态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酶的异常(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谷胱甘肽合成酶),均可影响红细胞膜的稳定性而致溶血;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如镰状细胞贫血)等。
②血浆中存在溶血因素,如生物因素(如疟原虫和蛇毒)、化学因素(如苯肼、萘和砷化氢等)、免疫因素(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物理因素(如体外循环、人工瓣膜、微循环血管病)等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解的疾病,均能产生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一、生理性黄疸
足月新生儿常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第4~5天达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应小于204UMOL/L(12㎎/dl)。早产儿的生理黄疸程度较重(小于255UMOL/L,15㎎/dl),消退较晚(3~4周)。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二、病理性黄疸
A、临床特点表现为: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
发展过快(每日增加大于85、5UMOL/L);
程度过重(血清总胆红素大于205UMOL/L);
消退过晚或退而复现;(足月产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结合胆红素大于26UMOL/L
B、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包括:
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头颅血肿、母乳黄疸、胎粪延迟排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先天性胆道闭锁、半乳糖血症。
宝宝黄疸可以母乳喂养吗
最新的研究发现,母乳不会导致婴儿黄疸,不过可能使初生婴儿的黄疸情况较迟消退。
许多母亲担心母乳会造成婴儿黄疸,改以奶粉取代,其实是错误的观念。
美国著名儿科专家劳伦斯加特纳教授说,最新的研究发现,母乳不会导致婴儿黄疸,不过可能使初生婴儿的黄疸情况较迟消退。其实这样一来却能增加婴儿体内的抗自由基,对婴儿起着整体保护作用,完全有益无害。
他说:由于初生婴儿体内含有较多胆红素,因此头几个星期有黄疸相当普遍,过后便会逐渐改善,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基于遗传因素,亚洲婴儿患黄疸的情况也会较白人小孩普遍。研究也发现,亚洲人可能因较易缺乏一种称为G6PD的酶素,提高了患上溶血症(红血球被破坏)和间接导致患贫血症及黄疸的机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所以宝宝发现黄疸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还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如果爸爸妈妈不放心,还是遵医嘱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