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作敏感期?
什么是动作敏感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有没有想过突然有一天,襁褓中的婴儿鼓着小小的身体撑破束缚,用双手迎接天空的时刻?周岁的他终于开始蹒跚学步了,眼看着就要破壳而出,这个时候便说明他的动作敏感期快到了,他渴望着一切活动带来的欢愉!幼儿动作敏感期发生在一岁半左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训练,他将会很快掌握运动的技能,顺利成长。
宝宝学会了走路就开始不安分,非常活泼好动,也是动作最敏感的时期。这个阶段里爸爸妈妈应当特别注意孩子的动作训练,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而且活动可以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大动作)外,更要注意小肌肉练习(精细动作),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帮助智力的发展。
幼儿动作敏感期的时间
孩子从出生后就进入了动作敏感期,当妈妈把手指放到婴儿的小手心里,他立即会抓住不放,若是将某个东西靠近他的嘴角,他也会迅速地吮吸,这些都是孩子在动作敏感期的体现。
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就是上面所说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大动作主要是指身体运动比如走路等,而精细动作则主要是指手的动作。身体运动的敏感期是1~2岁,此时期可训练宝宝多多走路;而手的动作敏感期是在1.5岁~3岁,动作训练主要是手的抓、握、捏、提等,辅以游戏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幼儿动作敏感期训练的作用
幼儿动作敏感期的动作训练,其作用并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宝宝的智力发育迅速。因为手的动作连接着大脑,从而刺激大脑发育,而大脑反过来又支配手的动作使之更加熟练,就像互帮互助的两个朋友。而身体运动和手部的动作共同协调大脑的支配,形成了几个朋友相互帮助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宝宝在努力学习,所以才常常说不要忽略了孩子智力之外的因素。
在幼儿动作敏感期时,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好动、吵闹,而不断加以制止,要具有加倍的耐心,观察孩子在动作训练中所需要的帮助,实时引导,这样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幼儿动作敏感期的具体表现
幼儿动作敏感期的具体表现
1、爬行敏感期(7-10个月)
喜欢在地上爬,追逐运动的玩具,喜欢爬楼梯。
2、行走敏感期——准备期(7-12个月)
此期间,孩子最喜欢的动作就是站在大人的腿上,让牵着手或架着他,在大人的腿上跳跃着;或者拽着他的衣服和双臂,尝试着用脚尖在地上行走;几个月后,宝宝开始扶着东西走路。这一切都是为行走做前期的准备和预热。可以设计滚大龙球、推平衡踩踏车等游戏,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每节课重复使用。
行走敏感期——行走期(13-24个月)
喜欢到处爬、到处走、到处抓、到处翻。独立走完眼前的路或楼梯是处于行走敏感期孩子的共同愿望。可以说学会走路对孩子来说是第二次降生,因为行走能力的发展促进了独立性的发展。而且,行走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给予孩子更多的认知机会,他们的感知经验也因此更加丰富。
可以设计行走(如滚动大龙球、滚球、追球、截球)、推(拉)车(如滑板、推车)、上下台阶或楼梯(如父母协助爬行1/4平衡板、楼梯等)、爬坡(如将触觉平衡桥一头垫高)的小游戏来满足宝宝这时期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3、手的敏感期(0-6岁)
当孩子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于手指头上。”因为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所以手的动作,尤其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
●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开发孩子的智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训练小肌肉,尤其是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比如皮球、积木、插塑、橡皮泥、拼图、七巧板、珠子、剪纸等,让孩子通过拍、插、捏、揉、摆、拼、穿、拨、剪等各种动作来操作玩具,发展智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抓住孩子爱动手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整理玩具、系扣子、用筷子吃饭、抹桌子、扫地、帮助妈妈择菜等,既培养了手部动作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行动起来吧
●用筷子训练孩子的大脑
用筷子夹东西是一种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家长应该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教会他们使用筷子
1.选用四方形的筷子为宜,四方形的筷子夹东西不容易滑落,有助于孩子树立信心。
2.不必强求孩子按特定的姿势拿筷子,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去摸索。
3.先让孩子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等孩子熟练之后,再鼓励他夹较小的食物。
●给小瓶盖找妈妈
目的:锻炼孩子拧、盖等操作能力。
准备:瓶盖形状各异的瓶子五个(包括拧、盖式的香水瓶、罐头瓶、酱油瓶等,最好是塑料的,如果是玻璃瓶子,请注意安全)。
过程:
1.家长事先把瓶子和瓶盖分开,将瓶子排成一列,而将瓶盖放在一起。
2.引导孩子观察五个瓶盖的不同,让孩子注意到瓶盖的构造,有的是拧式,有的是盖式。
3.让孩子独立地将五个瓶盖与瓶子一一对应。
4.让孩子重新将瓶盖放在一起,家长来一一对应,可故意犯个小错,“求助”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