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河南鹤壁淇县庙口镇高庄村的臧先生在自家打井时,偶然打到一个神秘天然溶洞(如图),消息传来,四面八方的人蜂拥而至,臧先生整天也忙得不亦乐乎。11月5日,大河报记者在这位农户家目睹了他们的神秘发现。
据他介绍,他家的这口井从2007年开始挖,因为土质不好,一直断断续续,中间停了很长时间。在国庆节前,他突发奇想就继续找人挖掘,发现土质较为湿润,后来挖开发现下面是空的,一个大洞穴赫然入目。起初以为是古墓呢,接着一直挖,原来比古墓大得多。为探究竟,他们小心翼翼钻进洞里,里面的各种造型千奇百怪,巧夺天工,好像一座地下宫殿。
据淇县地方志记载,1976年在离臧先生家2公里处,群众打井时发现溶洞,长1200余米,蜿蜒而下,顶为石棚,底为土,忽狭窄如斗,忽宽大如厅,洞内寒气逼人。地质部门人员进去考察,发现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随处可见,洞里的支洞内滴水叮咚。那么这两个溶洞是否一脉相通,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鹤壁市地质专家李先生介绍,溶洞多在山腰等处,在地下发现极为罕见。目前,当地旅游、地质部门正进行现场考察,谜底有待于进一步揭开。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成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由于这种地理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洞里宽的地方像广场,窄的地方像长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个洞平面上迂回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层。雨季,整个洞内都有流水,成为地下河流在坡折处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区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还有积水很深的潭,不妨称之为无底潭。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猛犸洞,位于肯塔基州境内,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k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按其发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