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拔罐后皮肤呈黑红色,无分泌物,颜色偏红多为“痧”,通常为感冒。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还可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感冒症状。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皮肤呈偏黑色:劳累劳损所致
表现:如果出现颜色偏黑的情况,则是因为体内有淤血阻滞的情况,一般的症状有劳累、劳损。
方法:劳损的部位除了拔罐,更好的方法是通过手法按摩配合中药烫疗,利用热疗活血通络。
拔罐后皮损为斑、疹、结节,表面呈紫红色,就是血瘀证的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拔罐后皮肤黑紫,拔罐后皮损颜色紫暗,是血瘀。
拔罐后皮损刚刚开始时是红色,渐渐由红转紫,压之不褪色是气滞血瘀。
拔罐后皮损紫红肿块,抚之较软,为经脉寒滞血瘀。
疗法:饮食有度,忌寒凉、油腻食物。
拔罐后皮损为红色,有灼热感,热证又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皮肤颜色鲜红,压之退色,有瘙痒,属气分有热。
拔罐后皮损颜色鲜红,压之不退色,属血分有热。
拔罐后皮损颜色鲜红,并有红、肿、热、痛属于血中热盛。
疗法:凉血、清热、泻火。
拔罐后罐子上水液为白色,清稀不混浊者,体内蕴湿。
水液为白色,拔罐后皮损表面晦暗者,体内寒湿。
水液为黄色,或黄白相兼,混浊为湿热。
水液混浊,夹脓带血,为湿热毒盛。
水液干涸,疮面色绛,四周艳赤为火热毒炽。
疗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1、起罐后,没有罐迹,或者虽有罐迹但立即消失,皮肤恢复如常,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
2、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3、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4、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6、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7、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8、罐印呈青色,则表明为寒症。
9、走罐后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感受风寒。
10、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11、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2、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
3.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guandehaochu/)4.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guandehaochu/)5.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6.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7. 儿童是否适用于拔罐,目前没有系统性研究,因儿童皮肤娇嫩,且发育未完全,拔罐前需要咨询临床中医师,确保安全。
临床实践告诉我们;造成火罐烫伤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用的过多,滴在罐内皮肤,烫起一片血泡;火焰烧热罐口,容易叫罐口烙伤圆圈。留罐时间过长,容易拔起白水泡。前二种是真正烫伤,后一种不是烫伤。那么能不能避免火罐烫伤呢?能,完全能够,但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
(2)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留罐时间短:缩短留罐时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吸起水泡,一般3~5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图老师小编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