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栗子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2、核黄素(维生素B2):栗子含有核黄素,常吃栗子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
3、碳水化合物: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4、维生素C:每100克还含有24毫克维生素C,这是粮食所不能比拟的。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更是苹果的十多倍。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5、钾:栗子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具有有助于维持神经健康、心跳规律正常,可以预防中风,并协助肌肉正常收缩。具有降血压作用。可以中和菜中的钠,防止摄盐过多,有利于稳定和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6、铜:栗子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7、钙:栗子能刺激骨基质和骨细胞生长,使钙盐在骨组织中沉积。预防或是辅助治疗骨科疾病。
8、蛋白质:栗子还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铜等矿物质形式与免疫机能有关的酵素。
1、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适宜老人肾虚者食用,对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尤宜。
3、适宜老年气管炎咳喘,内寒泄泻者食用。
1、栗子“生极难化,熟易滞气”,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2、新鲜栗子容易变质霉烂,吃了发霉栗子会中毒,因此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3、脾胃虚弱消化不好或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食用。
4、糖尿病人忌食。
5、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6、栗子易滞气,脾胃弱的人、产后的妇女、小儿和病人不宜多食栗子。
1颗(熟)栗子(10.0克,可食部分8.0克)17大卡。每100克的栗子含有212大卡的热量。脂肪含量很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综合下来其热量在坚果中属于较低的,同时其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
由于栗子的营养功效相当于粮食,所以人们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要饭后大量吃。这是因为栗子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
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和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及外伤骨折、淤血肿痛、皮肤生疮和筋骨痛等症。主治脾胃虚弱、反胃不食,泄泻痢疾,体虚腰酸腿软、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按中医理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故腰腿酸软等症,主要是肾虚所造成。栗为肾之果,能益肾,食之自然有效。
①《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②《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③《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④《食性本草》:“理筋骨风痛。”
⑤《日华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个。生嚼罯恶刺,并敷瘰疬肿毒痛。”
⑥《本草图经》:“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暴干,去其水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
⑦《滇南本草》:“治山岚嶂气,疟疾,或水泻不止,或红白痢疾。用火煅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⑧《滇南本草图说》:“治反胃。”
⑨《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⑩《玉楸药解》:“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1、益气补脾,健胃厚肠: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2、防治心血管疾病:栗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健康。
3、强筋健骨,延缓衰老: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4、活血止血:栗子生吃,每日5至8颗,适宜于吐血、便血者。
6、治肾亏: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愈病。早晚生食栗子2颗,对老年肾亏、小便频繁有益。用10颗栗子和猪肾、薏仁、大米熬煮成粥,可治疗由一般肾虚引起的腰腿无力。
7、补养治病:栗子也是一种补养治病的良药。古人用栗子治病、滋补的方法很多。用于栗子30克,加水煮熟,放红糖适量,每晚睡前服1次。对病后体虚、四肢酸软无力有效
8、治跌打损伤:也可用鲜栗子30克,置火堆中煨熟吃,每天早晚各1次。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可用生栗子去壳,将肉研烂如泥,涂患处。
9、缓解饥饿感栗子能产生的能量很高,所以饥饿的时候吃栗子就可以缓解你的饥饿感。
10、抗衰老:栗子和桂圆同时可以对抗衰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angsheng/)11、补心养血:栗子有补气功效,所以和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肉类一起搭配,如牛肉、鸡肉等,滋补效果更佳。
12、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铜等矿物质形式与免疫机能有关的酵素。
13、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常食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某些心血管病。
14、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15、补充能量: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
16、壮骨:能刺激骨基质和骨细胞生长,使钙盐在骨组织中沉积。预防或是辅助治疗骨科疾病。
17、止泻:适宜脾虚型腹泻患者,症状是: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
栗子可生食,可以煮、烤、炒等食用,也可以磨成粉用做面包、糕点的原料。
作为食品目前在中国最流行的使用方法是糖炒栗子,用糖色和沙子混合,将变成黑色的沙子和栗子混合炒,一是使栗子受热均匀,二是使栗子中的糖份不容易损失。炒出的栗子甜香适口。北京小吃中有栗子面的小窝头,据说是从皇宫中流传出的作法,当年曾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把栗子和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一起烹饪更是值得推荐。大多数蔬菜属于碱性食品,而栗子含淀粉多,是酸性的,同炒可使酸碱平衡,不会出现“烧心”,也不必担心上火。
此外,用栗子治病,需要生吃。李时珍介绍的方法是:“以袋盛生栗,悬挂风干,每晨吃十余颗,随后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吃时要细细嚼碎,口感无渣,成为浆液,一点一点咽下去,才能起到效果。
1、盐水煮法:栗子洗净后,用刀从中间稍切个口子,放在盐水中,在炉子上煮5分钟(如左图),趁热去掉板栗的壳和皮,全部剥好的样子,还算完整。
2、电饭锅法:板栗清洗后切个口子,放在电饭锅中,不用放水,按下煮饭键,取出来剥壳和皮。
3、高压锅法:板栗清洗后,用刀切个口子,放在高压锅中,不用放水,上气后,三分钟关火。取出剥壳和皮,比较难剥,而且什么时候关火,不太容易。
4、微波炉法:板栗用刀切个小口子,放在碗中,盖盖,放微波炉,趁热剥好。
5、切口浸泡法:板栗对半切开,去掉外壳,用开水盖盖泡5分钟,很容易去皮。但应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营养丢失。
红烧栗子鸡
材料:
鸡500克、鲜栗子250克、食盐、酱油、味精、料酒、淀粉、白砂糖、高汤各适量。
做法
(1)在栗子身上划一刀。锅中水沸后,放入栗子,煮两三分钟放入凉水中,剥去外壳和内皮备用。
(2)鸡腿斩大件,葱切段、姜切片备用。
(3)锅中油热后,放入葱、姜,放入鸡肉,炒至发白,烹入料酒。
(4)放入酱油,白砂糖、盐、五香粉、翻炒均匀。
(5)倒入适量鸡汤或是清水,放入栗子,盖上盖煮二十分钟。
(6)撒少许鸡精,大火收汁即可。
材料:
鲜栗子500克、水1锅。
做法
(1)准备好一盘自己精心挑选过的新鲜栗子,用刀轻轻的在栗子的锥部割一刀、两刀、三刀,划的刀口不同,栗子煮熟裂开的形状也不同。
(2)放入末过栗子面比较多的水,煮约20分钟,就可用捞出食用了。水一定要保持栗子煮熟了还是末过栗子面的,要不不保证容易剥开,或者纹理不一定裂的漂亮。
材料:
乌骨鸡1只、栗子(鲜)200克、枣(干)15颗、枸杞子适量、食盐适量、姜1小块。
做法
(1)将乌鸡纵向从背部一切为二,入冷水中,水开后捞出。
(2)砂锅中入半锅热水,放入焯过的乌鸡,加入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制。
(3)温水浸泡一会儿红枣和枸杞。
(4)乌鸡炖半小时后加入板栗。
(5)炖半小时后加入红枣和枸杞,再炖半小时左右,最后加入盐即可。
材料:
大米粥1小碗、栗子3个、精盐少许。
做法
(1)将栗子剥去外皮和内皮后切碎。
(2)锅置火上,加入水,放入栗子煮熟后,再与大米粥混合同煮至熟。加入少许精盐,使其具有淡淡的咸味,即可喂食。
(3)栗子一定要剥净内外皮,煮烂。喂时用匙背压碎。
材料:
栗子(鲜)适量、生菜适量、小白菜少许、食盐5克、葱白一截、蒸鱼豉油、白糖、高汤、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栗子外皮划口(不要划到肉),加盐煮5分钟,剥出栗肉备用。
(2)大葱(秋葱)治净切成大段备用。
(3)生菜洗净,手撕成段备用。
(4)热锅入油,三四成热时下入大葱段,小火煸成微黄,制成葱油。
(5)下入生菜大火快速煸炒至脆绿色后盛出。
(6)锅留底油,加蒸鱼豉油、白糖、栗子一起翻炒均匀后,加少许清汤或清水,中火烧3分钟左右(至熟),加生菜、盐、胡椒粉炒匀即可出锅。
首先,人们之所以会喜欢糖炒栗子,就是因为它特有的香甜可口的味道,那么加糖会不会让栗子吃起来更甜、更香呢?我想稍有常识的读者应该能判断,栗子的皮很坚韧,无论是固体的白砂糖还是加热之后的糖汁,都很难进入栗子里面,而是粘在粒子的壳上。而我国有很多地方在炒栗子时没有加糖炒,味道同样香甜可口,所以“糖”炒栗子从口味上讲,加糖没有什么意义。
其次,咱们从卫生角度看,没有用糖炒的栗子外表是干的,就像炒瓜子的外皮一样,吃完手不会脏。而糖炒栗子吃完之后就会发现手是黑乎乎的,不仅每次吃完要清理粘在手上的“糖”,而且由于糖在炒制后特有的粘性,还很可能造成栗子外面的灰尘、沙子里面的脏东西粘到栗子瓤上,最终被带到我们的肚子里。
再次,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讲,炒栗子的“糖”经过反复的高温加热,我们暂时不能肯定它会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但肯定没有什么好处。而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糖炒栗子,我们也很难区别到底栗子表面靓丽的色彩是来自“糖”还是来自“石蜡”,这就给那些利欲熏心的小商小贩创造了机会,为了让炒出来的栗子更漂亮,消费者看了之后更有食欲,在糖炒栗子里面添加石蜡现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1、沙藏法:在室外挖沟(窖)贮放。选择排水良好的场地,挖宽1米、深60厘米、长不限的沟,整平后,沟底铺一层湿沙(含水量30—35%),放一层板栗,依次层积,每层沙和板栗厚约5—6厘米。最上一层沙距坑面10厘米为止。坑内可插秫秸把通风,最后封土成屋脊形,防雨水下渗。
2、带苞贮藏:选排水良好的场地,地面铺10厘米厚的沙子,将苞果露天堆放。堆的大小可不等,但最高不超过1米,过高容易发热。堆上用秫秆盖好。注意检查,如堆内发热或干燥,可适当泼水,降温保湿。这种贮藏法简便省工,贮藏期长,可保持到次年3—4月,但带苞贮藏的栗子易发芽。如有象鼻虫危害的苞果不易采用此法,因堆藏湿度高,有利于象鼻虫活动。
3、塑料薄膜帐或薄膜袋贮藏:采用正常成熟的栗果,经发汗与散热1个月后,即可采用薄膜帐或打洞薄膜袋贮藏。薄膜袋可以放在竹笼、纸筐或木箱里。为防止发霉,装袋前要洗果,并用500倍的托布津溶液浸果几分钟,晾干后装袋。薄膜袋的容量以25公斤为宜,薄膜厚度0.05毫米,袋两侧各打上直径为2厘米的小洞,洞距为5厘米。如采用不打洞袋,则要随时翻检,以利通风和散水气。在气温高,袋内湿度过大时,更应勤加检查,减少腐烂发芽和失重降低。
孕妇可以吃栗子吗
孕妇可以吃板栗。孕妇常吃板栗不仅可以健身壮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发育成熟,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板栗可以做粥,可以生吃或煮熟吃,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是一道非常不错的美食,所以孕妇能吃并要多吃板栗。
①孟诜:“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
②《本草衍义》:“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
③《得配本草》:“多食滞脾恋膈,风湿病者禁用。”
④《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来去,痞满,疳积,疟痢,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
每次10个(50克);栗子由于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
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是饭后大量吃。
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胃脘饱胀。
在购买时,外壳为褐、紫色、有光泽的,品质较好,若外壳变色无光泽,则表明栗子品质较差;挑选时用手捏一下栗子,颗粒坚实、果肉丰满的是好栗子,如果捏到空壳则表明果肉已干瘪,这样的栗子不能买;好的栗子果仁淡黄色、果肉细香味浓。买糖炒栗子也需要看和尝,炒好的栗子剥起来一点也不费事,剥开后栗子肉呈金黄色,吃起来味道又香又甜。糖炒栗子外观圆润光泽,但如果过了很久栗子外表依然油光锃亮,这可能在炒制的过程中添加了化学物质,以便让顾客看上去更有食欲。
选购时要挑选个大的皮呈深褐色,有光泽者为上品,在市场中,有些摊点出售的板栗,个头大小一样,据了解,这种板栗大多是冷库中的存货,特别是去年的板栗,这些板栗多是经过机械脱皮筛选加工出来的,并不是今年的新品,价格也较本季的板栗便宜,购买时应多长个心眼。而刚上市的板栗会大小不一,板栗剥皮不易,人工剥皮的板栗,在板栗上都会留有残存的皮屑及刀印迹。新鲜板栗表皮附有一层薄薄的绒毛,陈板栗则表皮光滑。挑拣板栗最好要仔细检查一下是否有虫眼,这是因为板栗最易生虫。
选购栗子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果肉的色泽洁白或金黄。金黄色的果肉有可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栗子,相反,如果炒熟后或煮熟后果肉中间有些发褐,是栗子所含酶发生“褐变反应”所致,只要味道没变,对人体没有危害。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