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孕妇在进行胎教时,长时间将耳机放在腹部,造成胎儿烦躁。这样的宝宝生下来之后会变得对语言和音乐产生反感。所以胎教的时候孕妈妈切记“物极必反”,妈妈们希望把胎儿培养的更加出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过了这个度往往事情会向反方向发展。胎教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不能适度地实施,恐怕胎儿不但不能获益,还会受害。因此,妊娠期对胎儿进行胎教,必须适度地进行。
为了正确实施胎教,使胎儿从胎教中真正受益,孕妇必须认真学习胎教内容,掌握胎教的正确方法。不要为了效果就一个劲的反复进行,这样会适得其反。胎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孕妇不可操之过急,孕妇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是胎教的成功保证。
另外,孕妇在对胎儿进行胎教的时候,丈夫不可以袖手旁观,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丈夫除了通过对妻子的爱心来影响胎儿外,还可以直接与胎儿建立联系。孩子在胎儿期就感受到父爱,将会促进日后与父亲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果丈夫发现妻子对胎教过于热切,就应该适时制止,为妻子把握好胎教的度。丈夫也有义务提醒妻子孩子是在睡眠中长大的,胎儿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和休息,如果一味的刺激胎儿,会影响到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
许多医生都做过类似的试验:对胎儿定时播放柔美抒情的胎教音乐,每当孕妇沉浸在胎教音乐的氛围里,胎儿的心率便趋于稳定,胎动也平缓有规律。待婴儿出生后再播放相同内容的胎教音乐时,婴儿就会循声张望,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神情愉快,反应敏捷。胎教音乐有哪些方法更适合宝宝呢?
音乐胎教,是通过对胎儿不断地施以适当的乐声刺激,促使其神经元轴突,树突及突触的发育,为优化后天的智力及发展音乐天赋奠定基础。
一个人智力的优劣与神经元的发育直接关联。因为,脑神经元表面有一大的分支称为轴突,有很多小的分支称为树突,两个神经元之间依靠轴突,树突相互接触而传递冲动(即沟通信息),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而胎儿的脑发育需要音乐的良性刺激。
医学研究表明,音乐胎教可以使胎儿的神经元增多,树突稠密,突触数目增加,甚至使本无关联的脑神元相互连通,医学研究还表明:胎儿在子宫内最适宜听中,低频调的声音,而男性的说话声及唱歌声正是以中,低频调为主。因此,父亲是音乐胎教中的最佳老师。
音乐胎教可以分为3个方面实施:
1、孕妇用音乐熏陶法与啍歌谐振法贯彻整个围产期。音乐熏陶法是指通过听录音磁带或唱片中的轻音乐,让休闲生活中充满优美的乐声,从而使孕妇精神愉悦。母亲用柔和的声调唱轻松的歌曲,同时想像胎儿正在静听,从而达到爱子心音的谐振称为哼歌谐振法。
2、父教子"唱"法:具体做法是父亲采用练习音符发音,例如"1,2,3,4,5,6,7""7,6,5,4,3,2,1"。反复轻声教唱若干遍。
3、胎教器传声法,从妊娠22周左右开始。
4个音乐胎教方法,培养聪明宝宝
1、母唱胎听法
孕妈每天可以低声哼唱自己所喜爱的有益于自己及胎儿身心健康的歌曲以感染胎儿。
孕妈在哼唱时要凝思于腹内的胎儿,其目的是唱给胎儿听,使自己在抒发情感与内心寄托的同时,让胎儿得到美妙的享受。这是最简便易行的音乐胎教方式,适合每一个孕妈采用。
2、母教胎唱法
胎儿虽具有听力,但毕竟只能听不能唱。孕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腹中的宝宝神奇地张开蓓蕾般的小嘴,跟着你的音乐和谐地“唱”起来,当孕妈选好一支曲子后,自己唱一句,随即凝思胎儿在自己的腹内学唱。
可先将音乐的发音或简单的乐谱反复轻唱几次,每唱一个音符后等几秒钟。让胎儿跟着“学唱”,然后再依次进行。
3、音乐熏陶法
有音乐修养的人,一进入到音乐的世界,情绪会变得愉快、宁静和轻松。孕妈可每天定时欣赏一些名曲和轻音乐。如《蓝色的多瑙河》、《江南好》、《春之声圆舞曲》等等。
孕妈在欣赏音乐时,要沉浸到乐曲的意境中去,如同进入美妙无此的仙境,以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最大享受和满足,当然就可以收到良好的胎教效果。
4、朗诵抒情法
在音乐伴奏与歌曲伴唱的同时,孕妈朗读诗词以抒发感情,也是一种很好的音乐胎教形式。专家认为。
在一套音乐胎教当中,器乐、歌曲与朗读三者前后呼应,相互结合,达到有条不紊的和谐统一,具有很好的抒发感情作用,能给孕妈和胎儿带来美的享受。
音乐胎教的注意事项
孕妇应该听一些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而节奏起伏比较大的交响乐,尤其是摇滚乐、迪斯科舞曲等刺激性较强的音乐,都不适合孕妇听。胎教音乐应该在频率、节奏、力度等方面,尽可能与孕妇子宫内的胎音合拍、共振。
专家介绍,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长到4个月大时就有了听力,长到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这时进行胎教,可以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成长,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许多孕妈进行胎教时,直接把录音机、收音机等放在肚皮上,让胎儿自己听音乐。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此时胎儿的耳蜗虽然发育趋于成熟,但还是很稚嫩,尤其是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如果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很容易遭到不可逆性损伤。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