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与在校 判若两人怎样办

yuxiyuxiba

yuxiyuxiba

2015-10-13 21:59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孩子在家与在校,判若两人怎样办,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时下不少家长常常会发现让他们既不解又担心的现象——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为所欲为、不服管教,在校却文静、守纪、表现较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默内向;有的在家热情奔放,在校却变得孤僻自卑。

目前,在我国独生子女中,这种在校和在家的极其矛盾的表现普遍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学校使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有的孩子入校后,习性却有所改变,其中有些是被动的,很可能是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压抑所致,这样易形成孩子抑郁、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更大的危害在于,如果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长期不一,甚至截然相反,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分裂或形成两重性格,最终极有可能使孩子形成分裂人格或双重人格,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倍受关怀,易形成任性、放纵、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而在学校,孩子由家庭的核心变为学校普通的一员,有的孩子心理适应较快而变得守纪、服从老师的教育;有的孩子在家未受过挫折,到校后稍微受挫,便一蹶不振而变得自卑、沉寂、孤僻;有的孩子内心虽未调适过来,仍处于在家时的那种心理状态,因老师的过分管教和威严而外表变得老实等等,从而导致孩子在家与在校表现截然相反。并且由于众多孩子心理调适、平衡能力差,不能将二者接近、融合,导致其在家与在校的习性长期不一致。针对上述现象,家庭和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积极解决问题。

首先,要改变溺爱的教育模式,建立平等健康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

对独生子女,家长倍加关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溺爱孩子。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通常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模式中,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形成孩子自大、任性、自私、孤僻、不求上进的心理偏差。对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调整育人环境,建立一种新的家庭关系和结构。对孩子应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言传身教,情感互相支持,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地位,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孩子同样可以参与家庭议事(当然参与的程度是有区别的)。这种新型的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由个体的家庭环境向集体的学校环境适应与过渡,从而能够避免在家、在校不同的习性和表现同时存在。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积极交流沟通,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

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种不同表现同时存在,长期不能接轨、融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与学校交流沟通不够。家长与老师彼此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对此,家长与老师应加强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不仅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有个总体掌握。如发现孩子在校和在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应与老师共同努力。如老师了解到孩子在家的种种性格缺点,在校则可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加以纠正教育;相反家长如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优秀表现,在家就应经常加以鼓励,并反问孩子在校表现好为什么不在家也表现好呢?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应该了解孩子两种不同表现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积极调适心理,使孩子的两种不同表现接近,最终接轨、融合。

最后,加强孩子的心理调适、平衡能力,帮助孩子度过接轨期。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有自卑、孤僻、抑郁、任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加以教育关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长与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承受各种压力、受挫不馁、善于容忍的心理素质,加强孩子的心理应变和调适能力。多为孩子创造自主、自立的机会,培育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积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有条件与同龄人交往、游戏,以此来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区别对待,该拒绝的应以适当方式予以拒绝,并说明理由,以免孩子形成任性的习性。

通过这些途径,加强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孩子度过接轨期,使其截然不同的表现最终接轨、融合,以利于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从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三口之家”的观念已深入中国家庭。因此,不少人只要看到有父母牵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总会羡慕不已。

  当大部分城市孩子已经对兄弟姐妹的称呼感到陌生时,一阵阵关于“生二胎”的讨论却不绝于耳:陕西、湖北等地生二胎政策有望放宽,引起众多网友热烈讨论;北京、广东等省市官员也曾鼓励“双独”生二胎,以减缓社会老龄化进程;去年两会期间,29名委员联名提议,要求我国停止独生子女条例的执行……有人开始构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景象,也有人唏嘘独生子女时代的“终结”。

  调查:七成人愿意生二胎

  近日,《生命时报》先后联合搜狐健康以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推出“你愿意生二胎吗”的读者调查。截至发稿时止,有9058人参与调查,这部分人群年龄集中在25—35岁,其中,73.46%的人表示愿意生二胎,23.30%的人不愿意生二胎,还有3.24%的人表示,一胎都不想生。

  大学教师小吴刚生了儿子,正计划着过两年再添个女儿。“我1981年出生,恰巧又是独生女,对这个问题感触很深:没有一个同龄人跟你一起长大,觉得特孤独。再往下走,我们的后代岂不是连亲戚都没有了?所以不能让我的孩子有这种孤独感,至少得生两个!”小吴表示,不止她,周围很多“80后”独生子女夫妇,都希望能多生几个。

  除了年轻人,记者采访到的大部分老年人也都表示出强烈的“想抱第二个孙子”的愿望。某小区居委会赵大妈告诉记者:“我家就一个独苗,儿媳也是独生女,现在他俩要赡养四个老人,太辛苦了!我就希望他们多生,这样孙子辈能减轻很多赡养老人的压力。”

  但在采访中,也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态度。外企员工小蒋无奈地表示:“现在生养和教育孩子的成本太高,我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只有3000多元,还要供房和买车,负担一个孩子已经很吃力了,生二胎不现实。”某媒体从业者徐小姐态度更坚决:“二胎?我连一胎都不想要,这年头,孩子从小就被施加各种社会压力,童年的快乐早就被剥夺了,我可不想给孩子找罪受!”

  原因:想给孩子找个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多数人盼望家中“老二”的到来呢?调查中,有68.31%的人“想让孩子有个伴”,“对他/她将来成长有好处”,11.35%表示就喜欢孩子,想老了以后儿孙满堂,5.52%则是为了将来养老考虑。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树成告诉记者,其实,独生子女生二胎的政策已经执行好多年了,只是符合条件的夫妻还比较少,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生命时报》的调查所反映出来的“生育意愿攀升”现象,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心理需求有关,他们小时候体验过孤独的滋味,特别想有个兄弟姐妹,于是转嫁到了下一代身上。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教授也解读了“生二胎”的几点好处。

  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中国的这一代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每天生活在2—6位乃至更多长辈的关注之下,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太少,如果有兄弟姐妹,能让他们学会宽容、关心和照顾别人,也更容易和陌生人交流。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就是喜欢孩子,带孩子虽然辛苦,但看到宝宝一个笑脸,听到一声“妈妈”,顿时苦啊、累啊都不算什么了。年纪大了,儿孙满堂更是很多人的梦想。

  减轻子女养老压力。虽说现在养老已经不完全依赖子女,但家里孩子多了,也能减轻他们赡养父母的压力。另外,“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两个孩子,家长压力反而小,不是非得每个都得出人头地。这样,孩子反而可以更自由地发展。”

  此外,调查也显示,在不愿意生二胎的人中,更多人是考虑到经济负担太重(48.52%),其次是社会环境不好,怕孩子成长压力过大(14.49%),以及生孩子太痛苦,不想遭两次罪(9.07%)等。

  独生子女太孤单了

  在一项名为“80年代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的调查中,有6007名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参与,其中,61.3%的人认为,与有兄弟姐妹的传统家庭模式相比,独生子女更孤独,幸福与哀伤难与人分享;66.9%的人希望家中有兄弟姐妹能与自己做伴。可能正是因为对孤独深有体会,46.1%的人表示,自己想生两个孩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虽然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独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子女更聪明,更富创造性,也显得更富有教养,对社会事业更敏感,但在世卫组织任职21年的原世界卫生组织副总干事、上海市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主任胡庆澧教授看来,独生子女也更容易出现一些性格上的偏差,比如自私、懒惰,怕吃苦、不善交际、依赖性强等,这与其后天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希望他/她们能拥有与手足相亲相爱的机会,从孩子到成年,一路相互扶持,即使父母年迈逝去,也能有温暖相依相伴。”温方感慨颇深。

  “生二胎”不会增加人口压力

  在采访中,专家们几乎一致赞成生二胎。“现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并不不合理。毫无疑问,现在的中国人就应该生两个孩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称。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也表示,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公报》的最新数据,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也就是说,即使一家生两个孩子,也不会对中国人口数量造成压力,还能为延缓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服务。

  更何况,实际上也许达不到这个数字。国家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于学军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就像我想买一辆宝马,但我的能力只能买一辆夏利。拿日本来说,过去几十年他们的生育愿望从没低于过2,但实际生育水平只有1.3。

  “然而,现在我们谈鼓励生二胎,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实行计划生育是希望公民按计划生育,过去曾是为了控制人口,现在则需要优化人口。”于学军表示。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培养优秀独生子女的14个秘诀

  1.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不能做到的,但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2.父母的美好祝愿、希望和理想,往往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然而,为孩子制定的努力目标,应当建立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能力、才干和兴趣的基础上,目标和期望过高,只能使其丧失能力,并落个怨天尤人、自慈自怜的结局。

  3.不要把独生子女总当"婴儿"看待。否则将有碍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进而成为害怕外界环境、感情不健全的人,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消除成年人对孩子的过分影响,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熟。

  4.要努力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和生活,不要依赖孩子去获得感情上的营养和友谊;不要认为若没有孩子,自己就会缺少什么。

  5.独生子女只有具备了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能力,才会有韧性。而这种性格是应付变化多端的生活所必需的。因此,家长要悉心地培养其自我决策的能力。不要不待孩子自己思考,就急于替他提供生活中的各种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而做出各种决定。

  6.街坊四邻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再好不过的伙伴。从幼儿时期始,父母就应保证孩子有机会参加周围小朋友的集体活动,父母则绝不能插手干预这种关系。

  7.父母要心悦诚服地承认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不但承认他们的成功,而且也要承认他们的失败,过度的表扬,只能降低真诚赞扬的价值,不切实际的批评,则会削弱以后批评的效果。

  8.父母必须安排些不包括孩子在内的、完全由他们自己分享的特殊活动。这些活动要与孩子为主的各种活动平衡起来。如果父母的全部时间,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那末家庭支撑的结构--婚姻生活就会被削弱而遭受痛苦。

  9.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如一的纪律要求。那种认为对孩子严厉管教,会使孩子反过来对付自己的想法是有害的。事实上,不怕因管教而失去孩子爱的父母,却反倒能赢得孩子的爱。

  10.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会因讨得孩子的欢心而不知不觉地展开竞争。父母之间一定要避免这种竞争,否则处于这种地位的孩子,将会以操纵大人的方法来控制父母及其他长辈:

  11.在强调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时,千万不可过头,否则孩子反而变得迟钝起来。父母应当牢记,孩子对某些事物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事物固有的了解而定的,只有孩子本人,才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

  12.独生子女对于夸奖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求。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应减少表面的表扬,而多重视让其在精神上获得快慰与满足。

  13.不要盲目提出孩子体格的标准要求,也不应当孩子稍有不适就表现出惊慌与恐惧,过分担心其健康或强调其身体的完美无缺,会导致产生疑病症或成为神经过敏的人。

  14.父母应十分警惕孩子产生控制别人的思想情绪。否则,孩子很可能将控制欲望明目张胆地强加给伙伴或周围的成年人,结果只能遭到别人的反映斥和反对。

  日前,BTV“北京热线”的“30年未变的独生子女费”节目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大多表示,目前的奖励费用,确实太少,应该提高或改变。

  今年年初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张东升就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调整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建议》的提案。张东升认为,独生子女每月5元的奖励标准,实施30年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在提案中,张东升认为一以贯之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因此建议将独生子女的父母奖励提高到最低工资10%左右,并加入助独生子女赡养父母、设立独生子女医疗基金等内容。

  市民筱女士说,她和丈夫同岁,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儿子也3岁了,他们属于工薪阶层,“我们最怕父母生病。有一次我父亲脑梗卧床3个月,光护理费就花了4000多。政府方面应该出面帮助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

  北京市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在“北京热线”中表示,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之下,我国总人口将在本世纪大概40年代达到15亿峰值,然后才能缓慢下降。

  该负责人说,“如果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一个大的变化就不是15亿能打得住的。因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还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政策也不会有大变化。”

  -背景

  北京1979年开始独生奖励

  ●1979年北京开始奖励独生子女,每家庭每月5元。

  ●1991年,北京市人大修改标准,规定14岁以后,奖励每个家庭每月5-10元。

  ●2003年,政策有了补充,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奖励1000元,发生意外死亡、伤残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给予不少于5000元。

  -说法

  【市民】

  “10块钱没啥作用”

  ●柳先生,28岁

  柳先生刚刚结婚,妻子25岁了,也是一位独生女。目前尚未要小孩。

  柳先生说,“现在一个月10块钱,能做什么呢,20年前,也许可以买点不错的东西或者其他什么的,现在,连打车也才是个起步价。所以这对我们来说,这10块钱可有可无。要让我提建议的话,就是提高奖励标准,让父母享受到计生政策的实惠。”

  【律师】

  地方法规可完善政策

  博晶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表示,如果对国家基本政策进行调整或改革,那首先要进入立法程序。“这样的动作太大了,时间也会比较长。但是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现状,进行地方立法,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对独生子女政策进行完善。”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孩子在家与在校 判若两人怎样办

分娩
孩子在家与在校 判若两人怎样办

为啥你的男人家里家外判若两人

心理健康 婚姻保鲜
为啥你的男人家里家外判若两人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男人婚前与婚后判若两人?你需要知道的3点原因

男人
男人婚前与婚后判若两人?你需要知道的3点原因

教你怎样拉近两人的距离

情感 恋爱技巧
教你怎样拉近两人的距离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唯美七夕 在家定制两人专属浪漫夜

生活常识 七夕
唯美七夕 在家定制两人专属浪漫夜

两人用麻花围巾织法

手工编织围巾 手工编织
两人用麻花围巾织法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善待女大“十三”变

善待女大“十三”变

心理过早成熟的孩子

心理过早成熟的孩子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