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许多父母过度疼爱宝宝,常常抱着宝宝,或担心地板太脏,不愿让宝宝在地面活动,这些都会剥夺宝宝学爬的机会。或将宝宝早早放进学步车中,看起来既安全又卫生,父母也省心省力,而且孩子没有学爬就会行走了。但专家们认为,爬行会使宝宝更健康。
爬行时,宝宝总要昂着头,用胳膊和手掌以及双腿和双脚支持身体前行,并要保持动作的协调一致,有利于锻炼颈部、四肢的骨骼关节和小肌肉群的力量,锻炼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运用手眼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同时爬行时姿势不断变换,也促进了小脑平衡机能的发展。国外研究还发现,爬行对婴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有益处。
宝宝如果爬行少或没有经历爬行,上学后,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身体的平衡功能不好,易摔跤,体育课上有些动作完成困难或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问题。妇幼专家公布的调查显示,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对脑损伤或脑瘫的孩子,若爬行姿势不协调,则可影响走路姿势。
可以说,爬行是防治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也是脑瘫患儿不会走或走路姿势异常应训练的重要内容。1岁以内的小婴儿,更应顺其自然,让他们先爬后走。因此,提醒家长,让不会爬的孩子最好补上这一课!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