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在孩子面前,还可以像现在这样用亲吻送丈夫上班吗?到底要怎样处理呢?
家长看法面面观
传统派:孩子面前应该不一样
很多中国的夫妻在孩子面前都相当的拘谨,不用说“亲亲”了,就连一般的表示亲密都很犹豫。 被问到这个话题,当公务员的小董说:“一般来讲我和老公不会在孩子面前有什么的,也许我们是属于比较拘谨的那种,觉得在孩子面前要行事有别。”做小学老师的小杨也觉得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忌讳和另一半“亲密接触”,在她看来,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对于很多事情似懂非懂,“早熟可不怎么好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现代派:让孩子知道我们相爱
被问到这个问题,在外企工作的小芳似乎早有思考了:“我和老公拥抱或亲吻不太会背着孩子,我觉得只要不是非常亲密的行为都是可以做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相爱,难道这样不好吗?”亲亲抱抱在小芳和老公之间是家常便饭,不过小芳说:“更多的时候,老公左边抱着我,右边抱着儿子,拍着我们两个,让我们觉得很满足。”
网友拔萝卜持类似的观点:“我和老公有时候会逗儿子,他在旁边自己玩玩具呢,我就和老公把嘴都噘的高高的,嘴里嘟囔“ 我们亲亲啦,我们亲亲拉” 然后就缓慢的靠拢,再靠拢,每次儿子都大叫一声,扔下玩具,狂奔到我们这边,把我们俩弄开,不让我们俩亲,然后他把嘴撅的高高的,亲亲爸爸,再亲亲我,然后心满意足的走开了~~我和老公再假装要亲,他又跑过来了,他的意思是必须带他一个,我们一家三口一起亲才行~”
搞美术设计的阿Joe也是“亲亲”问题的支持者,他觉得,现在的电视电影里面亲热的镜头多了,大街小巷里亲密的场景也比比皆是,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看到,你在孩子面前拘谨了,说不定孩子还在心里嘀咕,是不是因为父母的感情有问题呢?阿Joe觉得,让孩子看见一些父母亲密点的行为,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庭幸福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宝宝反应众生相
看过这么多网友的分享,我们不难看出,在面对父母举止亲热时,宝宝们的反应不尽相同,细分一下,大概有两种情况:
“吃醋”的宝宝
有时候,即使父母是相对“开明”的,孩子也会“从中作梗”。
情情记得在宝宝小的时候,自己跟老公挨得紧一点都不行,孩子总是要过来插在中间,因为他觉得妈妈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情情的宝宝是典型的“恋母”。也有“恋父”的孩子,阿华的宝宝每次见到爸爸拥抱妈妈,就一定会把妈妈拨开,也让爸爸抱抱她。这两个小朋友还算“吃醋”的温和派,更厉害的小孩子是干脆非常的生气,甚至会哭闹不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tips:宝宝“吃醋”了怎么办?
说宝宝“吃醋”实则是一种嫉妒的情感,这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人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
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大方”的宝宝
也有的宝宝会对父母的亲密行为表示喜欢。Lily的宝宝常常会见到Lily和老公亲嘴,他的反应就是嘿嘿地笑,然后也跑过来让爸爸妈妈各亲自己一下。霏儿的宝宝看见了爸爸妈妈亲亲,还会笑哈哈地举着相机说:“来,你俩抱着,我给你俩照张相。”妮子的宝宝葫芦喜欢坐在爸爸的腿上,每到这时候,葫芦还会常常邀请妈妈坐爸爸的另外一条腿,仿佛那是她的座驾,很大方地让妈妈也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专家看法:
适度亲热应鼓励
幼儿性心理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胡萍教授也认为,在孩子面前如何表现父母之间的亲密行为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因为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会大大地促进整个三口之家的和谐,反之则会让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觉得别扭。胡萍教授说,家长在孩子面前适度地表现亲密是可以的,但是也要注意分寸。
宝宝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爱的,“爱”同样需要有专门的教导,爸爸妈妈可说是担当这一“课程”的最好老师。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知道不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但是对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却缩手缩脚,生怕有什么地方做“过火”了,不当心成了“教唆犯”。其实您大可不必这样担心,“爱”是很广博的:爱社会、爱人类、爱动物、爱大自然。宝宝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学会了与人交往。假如宝宝能够通过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在幼年时获得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那么说明父母首先带给了孩子“幸福的理念”。同样,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那么他在长大成人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交往时矜持、不自然,工作时拘泥、难于创新,很难和同事、朋友相处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在宝宝面前的亲情表露,正是你们在宝宝面前亲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觉得广博的爱是身心健康的一种标志,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正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健康。这种“教育”本身也正是儿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呢!
在气氛温馨的家庭中,宝宝不仅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且还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相互的爱。这样的宝宝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所应该建立的感情联系,并学会如何去爱别人。有些家长在宝宝面前亲昵有顾虑,他们怕给宝宝带来负面的影响。的确,在表达感情上,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一直比较保守和含蓄。我们会不自觉地拿着这一套去教育宝宝。实际上,父母的亲昵是哺育宝宝的精神养料,它不仅会使孩子有安全感,并且会让宝宝觉得拥抱和亲吻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感情表达方式。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宝宝,他们会充满爱心,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诚意和友情,和周围的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孩子“吃醋”是不习惯
对于爸爸妈妈的亲密行为,孩子为什么会“吃醋”呢?胡萍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相对于成长后期来说,孩子在幼儿时期更加渴望父母的关爱。敏感的、独占欲强的孩子,就会对于父母的亲密行为排斥。而父母在孩子面前越躲避这种行为,就会越加强孩子的排斥。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完全不习惯父母以这样的方式与他生活在一起,因为他自感有一种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让他本能地感到抗拒。
反之,如果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在“亲亲”的时候也带上孩子,这不仅指亲吻这些行为,包括父母经常带孩子三个人一起做一些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比如打打扑克牌、一起运动之类的,就会让孩子习惯这种亲密关系,当看到爸爸妈妈亲亲的时候就不觉得抗拒和害怕了,反而让他感觉到大家在一起一样的一种单纯的亲密无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适度亲密加深幸福感
胡萍教授认为,在孩子面前表现适度的亲热,有利于增强孩子潜意识里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其实,父母间爱的传递会带给孩子温暖的感受,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私语只会让他感到父母的美好与亲密,这也是爱的教育和快乐教育的一部分。
不要超越亲密的底线
不过,任何问题都要适度。在孩子面前太放纵了也不行。除了简单地亲亲抱抱、甜蜜的话语以外,还有很多只属于夫妻二人的更深层次的私密举动,是应该严格避开孩子的。因为成长中的孩子还非常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他们往往是通过观察大人的行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的。特别是当孩子处在性萌动时期,心理上已萌发了怀春的幼芽。他们对异性产生一种越来越浓厚的好感和好奇心。如果父母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过分亲密的行为,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羞愧和憎恨的心理,对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那次爱爱时,粗心了没有检查门锁,听到4岁儿子的脚步声时,我俩还继续自己的快乐。儿子扭开门的一刹,我们俩意识到坏事了,赶紧分开,但已来不及,赶忙拿被子把自己的身子遮住,小儿一边进来一边说:“妈妈,我的杯子在这里,我进来喝水。”小儿喝完水,走出门口时,回头问:妈妈,你光着身子在干什么?我只好回答:妈妈觉得太热了,所以把衣服脱了。听完我的回答,小儿也不再问,就出去了。在以后的这段时间里,只要我俩任何一个人关门休息,他都要时不时开门进来瞧瞧,或者出去时总是不把门关上。
孩子目睹父母的性生活,心理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孩子会认为这是父亲对母亲施暴的行为。一些孩子在幼年看到父母做爱的场景被吓得大哭,这会直接摧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神圣的形象,产生厌恶父母的心理感受。
其次,孩子目睹父母做爱的情景唤起了孩子对成人性活动的关注,这是不适合孩子年龄的性探索,破坏了孩子性心理正常发展轨迹。一些孩子在发现父母做爱后,会经常在夜间偷偷体验性刺激带来的兴奋,有的孩子就此加重手淫;一些孩子模仿父母的性活动与小朋友玩“做爱”的游戏;一些孩子会将父母做爱的情景给小朋友们讲。
我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5岁的男孩到幼儿园后,迫不及待地将昨天晚上看到的事情告诉小朋友:我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有穿衣服,爸爸压在妈妈身上,还把尿尿在妈妈的屁股里了……如果7岁以后的孩子看到父母做爱,个体性发展所经历的潜伏期将中断,孩子还没有发展好控制性冲动的精神力量,就提前进入青春期性活动阶段,导致孩子性早熟。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可以表达爱,但不可以表达性。如果父母在亲昵的时候有性的情绪和性冲动,这样的时候就应该回避孩子。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父母与孩子同床共枕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父母认为“孩子睡着了,他看不到也听不到。”“孩子还小,他不懂得什么!”其实,这只是成年人的一厢情愿。我进行的调查中,有24.68%的父母做爱从来不回避孩子,5.94%的孩子看到过父母的性生活。回避是指父母做爱不在有孩子的房间,完全避开孩子的情况。
孩子出生后就应该睡自己的小床,为方便父母夜间照顾婴儿,可以将小床放在父母的房间,但夫妻亲昵的时候,要离开有孩子的房间,这样有利于维系亲子界限,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儿童的自主需求在一岁半就出现了,父母可以尝试与两岁的孩子分房间睡觉,与孩子分房间睡觉是很多父母都感到困难的事情,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寻找各种理由不愿意离开父母的房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分床还是分房间睡觉,陪伴孩子睡前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讲睡前故事,与孩子道晚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