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次好像是上学前教育学课,在课堂上老师让大家讨论,儿童是什么?有人说是小树苗、有人说是没长成的“小人儿”,更多的同学认为,是一张白纸,所以,要认真地描绘。我相信,这是许许多多父母的共识,并且也有许许多多的“教育专家”在宣讲着“白纸论”。可是,我的老师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你凭什么把孩子当作一张要大人来描绘的白纸?就因为他的生命是你创造的吗?”
那堂课,让当时还年轻的我真正开始思考一个词——尊重。对我来说,那堂课意义非常。
尊重生命——当我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我用这种态度对待所从事的母婴工作;当我成为母亲后,一直都在努力用这种态度对待我的孩子。之所以说“努力”,是因为并非简单说说就能做到、就能做好,我需要不时地提醒和修正自己。
可是,在别人眼中,我的这种儿童观却经常被误解,而且是极其矛盾的解读,要么认为我娇惯孩子,要么认为我对孩子大大咧咧。
误解一:把尊重当娇惯
总有父母因为孩子内向、胆小,或者太调皮、好动而发愁,不知道该怎么教育,甚至有的妈妈直接发问:“我怎样才能改变孩子的个性?”
都说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既然是礼物,就没的挑,给什么是什么。所以,我认为所谓“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后天的教育固然重要,但个性是很难被彻底改变的。如果在心理上不能接受孩子的先天个性、发现孩子的优势,那就是在跟自己、跟孩子过不去了。
熊壮壮是AB血型的孩子,虽然不能说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绝对科学,但多多少少也是有一定关联的。比如说AB型的人对人有一种天生的距离感,这一点在熊壮壮还是个小婴儿时就表现出来了。抱着他在小区里晒太阳,人一多他就开始烦躁不安,皱起小眉头。
我的一个同学,在幼儿园做园长,她的女儿也是AB血型的,比熊壮壮的状况更严重——即便上的是自己妈妈任职的幼儿园,可是拿她妈妈的话说,一直上到中班,她还属于“观察者”的角色,整天溜边儿站着,很少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但是,她的妈妈能接受这个事实,从来没有强迫或苦口婆心地劝导女儿,而是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着,等女儿有一天能够主动参与到集体中。这是一个懂得孩子心理、尊重孩子的妈妈,她本来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的,但她没有这样做,在她看来,孩子从主观上愿意加入一个小社会,才是真正地接受并适应了这个环境。
有一次上她们家做客,聊起了AB型孩子的共性。她有意地统计了幼儿园AB型的孩子,并经常与他们的家长保持沟通。据她的观察和了解,对待这些孩子最忌讳简单直接的方式,一定要有个回旋的余地。如果想让孩子停止某个活动,并直接说:“宝宝,把玩具收了吃饭。”那么他们很少会接受这个命令,要么坚定地拒绝,要么充耳不闻。他们非要听到:“等你把这张拼图拼好,咱们就去吃饭,好吗?”然而才会跟大人商量,继而接受建议。
园长妈妈认为自己总结出的经验很有效,但却经常遭到老公的痛斥:“你就惯孩子吧!什么都依她,到吃饭时间就去吃饭,有什么好商量的!什么事都讨价还价,那还了得?”
这些话我太熟悉了!我们尊重孩子的个性,并且在这一前提下总结出与AB型孩子沟通、相处的技巧,可是,却担上了“娇惯”孩子的恶名。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逻辑,“商量”就是一种妥协,而妥协用在孩子身上,便是娇惯,而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是要对小孩子严格要求的。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对什么血型的孩子,都应该以商量的态度来对话。只要家长高高在上,孩子就会心服口服吗?不是!权威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当我有时控制不住情绪对熊壮壮大呼小叫的时候,他回敬我的态度也相当恶劣;当我与他协商的时候,即使表情严肃,他也不会粗暴地回应我,因为我的态度和措词还是能让他感受到尊重,他从我这里获得了尊重,便也会尊重我。
误解二:把尊重当忽视
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是要满足孩子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美的时候,应该接纳他、体谅他,而不是直接上手替代,否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最好站在协助者的立场上去帮助孩子发展,但怎样协助才最利于孩子呢?在这一点上,很多父母都会产生困惑。有一位前来咨询的妈妈就问我:“我看过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知道当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他,这样可以培养他的注意力。可我们家老人却总是批评我,说我对孩子的关注不够,总让孩子一个人玩,会不会自闭?”
我们姑且放下自闭的话题,这根本就是两回事。我认为这位妈妈做得很好,她儿子已经3岁多了。这么大的孩子,当他在游戏或生活中需要帮忙的时候,一定会主动说出来。他只顾玩、不理你,就说明他不需要你,大人就该尊重他,不去打扰他。很多孩子都因为总是被打扰而脾气暴躁,做出对大人不礼貌的举动。说到底,还是那个道理:你尊重了孩子,孩子自然也会尊重你。
有一次带熊壮壮在游戏场玩,他玩得很开心,我坐在一边看杂志。他可能是玩得太疯,被口水呛了一下,咳嗽起来,但他没来找我,我也就没管他。没想到一位好心的奶奶看不惯了,对我说:“孩子都咳嗽了,你怎么不管呀!赶紧给喂点水去!”在她老人家眼里,我绝对是个不称职的妈妈。但老人也是好心,我只好解释:“他如果真的特别难受,会来找我的。”“孩子知道什么!你当妈的不管,他们就知道玩!”于是,我不敢再言语,但也没有去“烦”熊壮壮,我很清楚,就算举着水杯过去,他也不会赏脸喝一口,只会给我一脸不耐烦。
还有,当孩子看书、看电视的时候,很多父母都觉得应该和孩子一起看,并且指导他。但是,指导也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比如熊壮壮看到特别可笑的地方,一般都喜欢和我分享,会让我重复一遍那句可笑的话,或者问我:“他们刚才怎么了?”这时候我才会跟他对话,并不需要我随时随地做“讲解员”,那样他反倒认为我不信任他、以为他看不懂,小小的自尊心便会有些受伤的感觉。
孩子存在着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他们是沿着一条独立的路去走的,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孩子每发展一种能力,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所以,成人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
怎样做才算是尊重了孩子?总结一些教育研究成果,再结合现实,我以为,如果能做到如下20条,就称得上是尊重孩子的父母了——
1 真正投入感情和孩子一起玩。
2 赏识孩子的才能。
3 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 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
5 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叙述的事情。
6 让孩子把话说完,而不将其打断。
7 不打断孩子间的交谈。
8 不使用与婴儿说话的腔调与幼儿交谈。
9 让孩子自己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
10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
12 允许孩子犯错误。
13 爱惜孩子的东西和时间。
14 给孩子转变过渡的时间。
15 不借孩子出气。
16 履行自己对孩子许过的诺言。
17 不挖苦嘲笑孩子。
18 不在人前评价孩子。
19 总能看到孩子的优点。
20 不会偷偷走近一个正在做着错事的孩子身旁。
蚊子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对温度十分敏感,使其在50米开外就能通过嗅觉锁定“目标”。因此,相比瘦小的人,体型魁梧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就多,或在运动后、喘粗气的时候,更容易被蚊子叮。流汗的人身体散热快,能让蚊子立即察觉到。所以,夏天应该经常洗澡,降低体温,减少皮肤表面汗液。
1.体温高、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
蚊子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对温度十分敏感,使其在50米开外就能通过嗅觉锁定“目标”。因此,相比瘦小的人,体型魁梧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就多,或在运动后、喘粗气的时候,更容易被蚊子叮。流汗的人身体散热快,能让蚊子立即察觉到。所以,夏天应该经常洗澡,降低体温,减少皮肤表面汗液。
2.有体味的人
韦伯介绍:“有时蚊子靠近我们也不一定会叮咬,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皮肤的气味。”每个人皮肤上的化学物质成分都不同,比如常出汗的人,皮肤表面有乳酸排出,易招蚊子。
3.化过妆或喷发胶等的人
这些人身上大都会残留化妆品中的硬脂酸(一种脂肪酸),对蚊子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4.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具有趋暗的习性,黑色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其次是蓝、红、绿等。所以,夏日晚间最好穿白色或浅色的棉质衣服。
5.孕妇
医学研究显示,孕妇遭蚊子叮咬的机会比其他女性高一倍。这是因为孕妇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易招惹蚊子的化学物质,并且她们腹部温度较高,皮肤表面的挥发性物质也相对较多。
6.喝酒的人
研究发现,在室外喝上一两杯啤酒后,被蚊子叮咬的几率会增加15%。科学家分析指出,饮酒后的体味改变和呼吸变化,会让人们更易招蚊子,且饮酒会使身体防御蚊虫叮咬的能力下降。因此,建议喝啤酒时,最好做些充足的防蚊措施。
此外,许多报道称,常吃香蕉或其他包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蚊子就不愿意靠近。事实上根本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些食物能对抗蚊子。其实,一些小措施就能帮你轻轻松松赶走蚊子:1.在窗户和门上安置纱窗,及时去掉窗户凹槽中的积水;2.保证下水道、地漏等卫生清洁;3.黄昏和黎明时蚊子最喜欢叮人,应避免在这段时间外出,如外出,需要穿上浅色、长袖的衣服。4.使用包含驱蚊胺(DEET)的蚊香或驱蚊液。如果你被叮咬,冷敷处理能减少发炎,并止痒,避免抓挠,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可采取以下方法止痒:
1.一般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这时可用碱性物
质进行缓解,比如,可用氨水止痒,也可将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这
样能在数分钟内止痒。
2.如果叮咬处很痒,可先用手指弹一弹,再涂上花露水、风油精等。
3.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
4.可用芦荟叶中的汁液止痒。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奇痒时,可切一小片芦荟
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
雌蚊吸血,是为了得到血中蛋白质滋养卵巢,因此雌蚊的唾液会分泌一种类似抗凝血剂的有机酸,使血液不会凝固,但是留在人皮肤上的有机酸是外来物质,有些人便会产生过敏现象,像是痒、肿。
此时可用碱性物质中和,像是涂点氨水止痒。
万金油和盐的涂抹,可让局部麻醉并舒缓神经,减轻痒的感觉。
将阿斯匹灵药丸磨碎和水涂抹在伤口上,也有消炎消肿功效,王正雄建议。
如果对蚊子叮咬较敏感的人,不妨在外出前,吃一粒抗组织胺药物。
最近芬兰报告指出,抗组织胺药物阻断免疫反应,可以减轻蚊虫咬的痒和肿胀。
但抗组织胺的副作用是想睡觉,开车者避免服用。
推荐阅读:
蚊子饥饿也择食 夏日驱蚊全攻略
现代科学表明,蚊子叮人是有选择的,能为蚊子带来丰富胆固醇和维生素的人最受蚊子青睐。夏日蚊子袭来,你会否就是蚊子的选择呢?
夏季天然驱蚊子的方法
夏季,又到了蚊子好时节。我们都被身边无处不在的蚊子所困扰,天然驱蚊的方法能减少被蚊子咬的困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