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孕育宝宝善良的人格

木子真情

木子真情

2015-10-13 21:51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爱能孕育宝宝善良的人格,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推荐阅读:孩子的“天赋”是怎样丢失的

  很多母亲也许一听到善良,就会心疼地问:孩子如果太善良了,会不会很容易被同学欺负?是不是太可怜了?我们难道不需要教导孩子如何自卫吗?

  哦!不,我所谓的善良,并不是懦弱或胆怯。一个善良的人必须是积极和有能力的。他必须有能力去爱别人,有能力去看见他人的处境,有能力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有能力去克制自己不伤害别人。这种能力必须要来自很强大的内在,一个人只有在相信自己、喜欢自己之后,才会表现出最美丽的善良特质来。

  所以,我们常常以为那些在学校里或社会上总是欺负别人的人是强大的,其实错了,他们的暴力,只是在掩盖自己内心的害怕和不安全感。这个现象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你会看见那些在家里长期被忽略,父母常常吵架,或生活在暴力阴影下的孩子,在学校里往往会表现出“先攻击别人以求自保”的懦弱行为;而那些生 活在爱里,知道自己是在安全羽翼保护下的孩子,才会有与人为善、乐意亲近同学、帮助同学的勇敢行为。

  因此,我在给一些销售人员上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时候,就常常告诉他们,如果你遇见了一个言语刻薄、蛮横无理的顾客,千万不要生气,也不要觉得难过,因为他的行为并不是冲着你来的,所以你不用觉得被伤害。一个行为蛮横、言语尖刻的人,其实是因为内心有一种恐慌,他很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很害怕自己会受到差别对待,所以就故意先声夺人,先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伤害别人,并借此来保护自己。

  所以在面对这样刁钻的顾客时,我们只要安静地等他倾泻完内心的恐惧,同时默默地对自己说:“他并不是针对我,他只是害怕,我要帮助他……”当你因此 镇定下来,并且表现出一种“沛然莫之能御”的内在力量时,你就会发现自己能驾驭本来有可能会失控的场面,把一位刁蛮的顾客转变为有礼的好客人了。这个原则和方法当然也一样适用于孩子,至于如何去引导和应用这个技巧,请参看第6章小贴士“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怎么办”。

  至于拥有善良的人格特质能为孩子的现今和日后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相信所有父母都知道答案。所以我只在这里提供一些能启发孩子这个本来就存在的美好特质的方法。

  首先,当然是给他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并且“允许”他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个特质

  很多人在评价我的时候,都会用“善良”来形容我,并因此而愿意接近我,而我自己也坦然接受这个自认为很中肯的评价。我生长在一个充满了爱的小康家庭,母亲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她却做到了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我们4个孩子从来就没有见过爸爸妈妈红过脸吵过架。我相信他们一定有不愉快的时候,但是我们没有见到过。我们在非常幸福安全的氛围中长大,因此对周遭世界也满怀爱和信任。

  此外,据说我从小就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妈妈说,带我出门时,只要看见路边有小朋友哭,我就会跟着一起红了眼眶。有一次和妈妈去市场买菜,我甚至还蹲在一个号啕大哭的孩子身边,陪着他掉了好一会儿的泪。难得的是,妈妈允许我这么做,她会给我一点时间,陪着我蹲在那里,然后再领着我回家。回家的路上她是否曾经对我说过什么,我完全不记得了,但我知道的是,她允许我表达对别人的同情,而且不会讥讽我。

  看到这里,你们也许又开始担心:孩子这么多愁善感,将来会不会容易受伤害或变得很脆弱?呵呵,请不用担心,每个人的内在都有“自我防卫”和“自我疗 伤”的本能机制,这些机制会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而逐渐成熟、日益强大,就像一个5岁的孩子会选择用一同大哭来表达支持,而一个15岁的孩子则会选择用搂 抱来表达支持。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用急着去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武装自己,我们只要给他温暖而安全的环境,帮助他孕育出良善强大的内在能量,他自然而然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推荐阅读: 怎样帮小宝宝清洁鼻孔

  其次,做父母长辈的,一定要以身作则

  我们不能一方面告诉孩子善良美德有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却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刻薄地批评别人,或做出其他与善良大相径庭的行为来。

  有一天在车上,我听见司机和助理在愤怒地讨论一部电视剧,剧中的老人被两个极其不孝的儿子抛弃,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公园里,贫病交迫,非常可怜。我坐在后座听完他们义愤填膺的讨伐之后,用听起来很没有同情心的口气说:你们听过“忠孝传家”这句话吧?如果这位做父亲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孝道 的观念,并且在生活中、在对长辈的态度上,也身体力行地表现出这个价值观来,你们认为他的两个儿子还会用这么令人发指的行为来对待他吗?

  我当然不是说任何有不肖子女的父母都是罪有应得,但这真的是我们在感叹如今那么多孩子都是啃老族或不肖子时,要深思和自我检讨的地方!

  事实上,我常常一个人在私下里有些天马行空的“幻想”,我想象那些在家里接受贿赂、算计别人、辱骂别人的家长们,他们有没有背着孩子?如果没有,他们的孩子看见了会怎么想?会怎么重建他们的价值观?会怎么看待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而且是不是也会从父母那儿学会这些终究会失败的伎俩?

  我常常想着想着就觉得胸闷气短,最后只好长叹一声,无奈作罢!

  除了善良之外,还要教会孩子感恩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MarcusTullius Cicero,西元前106年—前44年)曾说,感恩不仅仅是所有品德中最伟大的一种,更是所有品德之母。发展心理学家也说,感恩和谦卑有保护和稳定的功能,是维持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平衡最重要的力量。

  是的,我们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拥有感恩和谦卑的特质,他就会懂得欣赏生命中美好的那一面,懂得从事情的积极面去接受它,而不会只去注意消极的、丑陋的、不快的、带来压力的那些让自己气都喘不过来的阴暗层面。他因此会更愿意去尝试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机会和馈赠。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学会感恩,他就拥有了一本储存幸福的存折,可以把每天生活中点滴的幸福快乐储存进去,并且从越来越多的存款中,认定自己是个幸福和幸运的人。等到哪一天,当人生中不可回避的大小困顿出现时,他就可以从容地从存折中提取预存的幸福,帮助自己带着光明的希望和相信雨后必有蓝天的乐观,去克服暂时的低潮。

  感恩的态度其实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对父母给的爱,对同学给的帮助,对老师给的鼓励,对获得的成就,对得到的礼物,对大自然的美景,对拥有的幸福……衣食无忧的现代孩子,最让父母和师长担心的,就是因为拥有太多而不知道珍惜和感恩。他们已经不会因为得到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而惊喜,也不会因为吃到一块香甜的奶油蛋糕而高兴。对他们来说,能让他们因满足而高兴越来越难了。所以很多家长会苦着脸说:我已经尽力去满足他的要求了,可他还是不开心!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收回对孩子的爱或生活上的照顾吧!难道真的要刻意让他过些苦日子吗?

  那倒不必,感恩的训练不一定需要过清贫的日子,我们还是可以让孩子在宽松的生活状况下,学会去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第一,培养他正面思考的习惯。

  就是看见一件事情的正面和积极面。有一个老掉牙的寓言——半杯水的故事。正面思考的人会看见还有半杯水可喝,而负面思考的人则看见只剩下半杯水可喝了。

  孩子的思考习惯虽然和他天生的气质有关,但其实受到后天的影响更大,而其中,养育他的人的思考态度尤为重要。如果大人总在逆境时从好的一面去看问题,孩子浸润在其中久了之后,自然也会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

  我们家有个和父亲的老家在同一个村子的远房亲戚,这位老太太我们大家都很怕她,只要她到我们家来做客,包含我妈妈在内的任何一个人,都很想借故跑掉。我们怕她的原因是她实在是太悲情了!除了有一张悲情得不得了的脸之外,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话,也悲情得让人快乐不起来。

  还记得有年过年,她带着孙子到我们家来串门。在我的记忆中,那哥哥长得浓眉大眼,很是英俊,我妈妈就夸了他几句。没想到妈妈夸完之后,这老太太就接着悲情地说:“咳!就是长得好才麻烦呢!要是将来不学好,他爸爸还不知道得怎么给他遮羞善后呢!”妈妈瞠目结舌,我记得当时已经念高中的我,清楚地看见那位哥哥恨得很想一头撞死的表情。现在想来,他一定非常自卑,因为就连那令人艳羡、长得英俊的优点,都能被他悲情的奶奶解读得如此晦涩和不堪!

  第二,多留意身边的美好。

  感恩需要注意力。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这样的练习:下雨天,我们比赛看谁能写出更多下雨天的好处;大太阳,我们再比赛看谁能说出更多大太阳的优点;比赛谁能描写出学校里某某人更多的优点;比赛谁能看见社区里更多美好的景致……通过这些,我们能训练孩子带着美好的“眼镜”看世界,训练他拥有觉察美 好的敏锐视觉,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用美好的角度去理解周遭的人。

  如果他终于能逐渐养成这个美好的能力,请相信我,不仅他的人际关系会因此而改变,他的人生境遇也将完全不同。

  第三,学会分享和赠与。

  许多慈善团体会有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前来捐赠,这是让慈善团体感到最开心的时刻,因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捐赠人的金钱,更重要的是来自捐赠人的爱心和关怀,以及愿意把爱心传播下去的心愿。

  “带孩子一起行善”是我最鼓励的亲子活动之一。它不一定需要牵涉到金钱,有时带着孩子做一件对社区邻里或他人有益的事,也是对于感恩的身体力行。多年来,我先生一直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习惯——清晨到公园里去扫地,尤其是清扫那些夜里在公园里喝酒的人留下的破碎酒瓶。他一直很担心这些玻璃碎碴会划伤在公园里游玩的孩子,因此总是在孩子还没到公园之前,尽可能地把它们打扫干净。他有时自己一个人去,在假日清晨也会带着儿子一起去。

  我相信他在做这件事时,并没有对儿子说太多的大道理,只是很自然地去做。我也知道儿子长大以后很尊敬他爸爸,而小时候这清晨扫公园的经历,绝对是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常说“施比受更有福”,而这“有福感”的原因之一,是我有能力去施,所以我才比别人更有福。孩子不能理解这拗口的哲学理论,所以需要我们带着他以实际的经历去感受,让他在分享、赠与的过程中去感受助人的快乐,并因此感谢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亲子天地一周排行榜11月1-11月5日直击:国外孕妇水中分娩全过程1400972 时尚杂志全裸上阵的十位明星孕妇1008511 令女人恐惧的分娩五种手术923058 宝宝有“性行为”≠性早熟852070 如何在孕期帮老公赶走“性真空”813905 推算排卵期:让你百发百中的怀孕方法766246 想受孕,精子养5天695481 兔唇发生率与父母年龄有关669083 细数分娩中的“难言”问题631522 哪些女性不宜在冬天造人605394

  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应该知道,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和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同时,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应该知道,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和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同时,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他们去学校上课、学习读书写字、发展业余爱好、结交朋友,十分忙碌,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如果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反之,则会感到自卑,会觉得自己无用,常常会失败。

  (1)情感发展

  孩子对感情的理解在增进。他们认识到感情不是对某个事件的自然反应,而是取决于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对事件的解释。比如,6~7岁的孩子对成功总是感到开心,不管成功的取得是因为侥幸还是靠自身努力。但9~10岁的孩子只会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

  孩子还认识到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可以有相反的情感。和某个人相处的记忆引发一系列对他的情感,和他现在的相处又引发另一些情感。直到10岁左右,孩子才真正认识到对一个人可以产生又爱又恨的感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分辨感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真实情感的能力也提高了。当别人说“我很高兴”,但实际上毫无兴奋的表情时,孩子知道他并不高兴。6岁时,孩子就能够用语言掩饰自己的情感。这多半是家长教育的结果。比如,孩子得到一个他并不喜欢的礼物时,却说“我很喜欢”,这样的时候,孩子的面部表情更能准确反应他们的感受。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最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呢?只有当孩子独自一人时,或者相信他们的表现会得到理解和认同时,孩子才会流露真实的情感。不幸的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总是越来越多地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积极反馈。男孩尤其如此,因而大一些的男孩往往不爱表达自己的感情。

  (2)侵犯行为

  总的来说,侵犯性行为在这一阶段数量比以往减少了,但形式却增多了。幼儿阶段侵犯行为主要是作为孩子达到目的(如得到玩具)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有意伤害其他人。孩子的打斗事件发生率降低了,但个人差异表现得更持久。有些孩子总是喜欢攻击他人。许多研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法与之相关。家长的一些举动会助长孩子的侵犯行为,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恶作剧觉得好笑;因孩子攻击别人占了上风而得意;或者直接鼓励孩子用攻击行为对付别人。当家长不能用一贯的准则来鼓励或惩罚孩子的侵犯行为,孩子会认为侵犯行为是有效的,可取的。实际上,攻击行为虽然有时能带来一时利益,却会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同伴关系差,学习困难等。有些问题会一直持续到成年阶段。比如,好斗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在工作、婚姻、教育孩子方面有困难,离婚率较高。

  (3)压力

  虽然小学阶段应该是个无忧无虑的时期,但仍有10%—12%的孩子经常显得不快乐、沮丧、眼泪汪汪。5~11岁的孩子活跃、不知疲倦,同时也十分敏感和胆怯。男孩容易有多动、任性的问题,女孩则容易出现感情上的自闭。哪些事件特别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呢?失去父母、学习止步不前、在课堂上尿裤子、父母之间冲突、偷窃被抓、被怀疑撒谎、成绩差、被叫去见校长、动手术、在班上被嘲笑、转学、不被选中、比赛失败等,是孩子普遍认为最容易令他们难受的事情。那么,遇到问题后,孩子会向谁寻求情感支持、指导和陪伴呢?大部分孩子认为:母亲是一切帮助的来源,朋友是提供陪伴和感情支援的第二重要支柱,老师可以提供信息和指导,但不是陪伴。父亲最能够提供知识和信息,但常常不能给予直接的帮助。不管怎样,孩子得到的关心和支持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抵御压力、渡过难关。

  (4)同情

  随着孩子对别人感情理解的加深,他们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他们不再像以前只知道把好东西送给哭泣的孩子来安慰他,而会采用社会性手段来安抚别人。比如,孩子会用语言安慰同伴,“没关系,一会儿就没事了。”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丢了不要紧,再买一个。”或者用一些活动来转移,陪同伴玩,逗他高兴。

  当孩子自己觉得愉快、自信的时候,更愿意帮助别人,并且更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或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孩子的慷慨往往与他们的自我感受和对别人的感受密切相关。

  (5)自我印象(self~image)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描述中,能力和行为仍占很大比重,但孩子已经开始和别人作比较,“我喜欢运动。”“我写作不错。”我是班里跑得最快的。”大一些的孩子会提到自己社会性方面的特点,比如,自己属于哪个团队,“我参加了校歌咏队。”他们还注意到智力方面的特征,“我很聪明。”最初,孩子主要从两个方面评判自我价值:总的能力水平和受喜爱的程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渐加强。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的评价;从对具体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抽象的内心品质的评价。并且评价的稳定性在增强。他们不仅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水平、学习能力,还看重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孩子自我价值的认识与他们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对自己评价高的孩子最快乐,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孩子经常感到沮丧、伤心。自我评价也直接影响同伴交往。自我评价高的男孩更富有创造性,更自信、坦率,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因而更能被社会团体接受并成为领导者。自我评价低的男孩则往往比较孤独,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好。对孩子自我评价最有影响力的是父母和同伴对孩子的看法。

  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也注意到别的孩子的品质。在和同伴的比较中,如何评价自己将影响孩子的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略高于测试结果,他们更能积极地看待失败,愿意接受帮助找出失败原因,改变处境,而不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保持乐观能使人充分发挥才能。孩子在刚踏进校园的时候多半是乐观的,家长需要鼓励和呵护这种有益的乐观态度。不过,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环境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另外,他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此着重研究了攻击性的作用、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在危险情况下,对自己的准确评价十分必要。例如,如果你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游泳技术,就有可能在风浪中陷入困境,甚至丧命。

  (6)社会性认知

  学龄儿童认知中自我中心成分逐渐减少,对他人的认识也日趋客观和深刻。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增多,孩子注意到别人不仅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他们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在儿童认识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过程中,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角色采择,或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心理学家塞尔曼(Selman)曾用一个两难问题测试孩子的反应。“荷妮喜欢爬树。一天,她从树上摔下,被父亲看见,父亲要求荷妮以后再也不要爬树了。荷妮答应了。后来有一天,荷妮朋友的小猫爬到树上下不来了,如果不去救它,小猫会摔下来。只有荷妮能爬到树上救小猫,但她想起对父亲的许诺。荷妮该怎么办呢?”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假设。3~6岁的孩子只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反应。6~8岁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不同观点,但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观点,不了解别人行动前的思想。8~10岁的孩子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有冲突。他们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10~12岁的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角色采择能力能帮助儿童更准确地了解他人的观点和动机,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更恰当的反应,更有利于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7)自我约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孩子从1岁起就开始学习简单的家庭规则,到小学阶段孩子逐渐将家庭和社会的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害怕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需要及时地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表扬、认可或批评、惩罚。如果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过于严厉和专制,孩子会变得容易自责和缺乏自尊。如果家长通过羞辱或冷淡孩子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会变得刻板、教条。家长采用温和的、间接的方式管束孩子,孩子的道德观念会更成熟。家长的榜样作用最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内化规则,学会自我控制。如果孩子看到别人不遵守规则可以不受惩罚,他们就更容易违反规则。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解释他受惩罚的原因,更有助于孩子接受规则的约束。当孩子理解行为的理由,他们就会采取自觉的行动。比如,孩子明白早一点睡觉第二天精神更好,他就会乖乖地按时上床。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为自己违反规定感到羞愧,为自己能够管住自己感到自豪。所以,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达到标准。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的“舞蹈”应该从家长“领舞”过渡到孩子“领舞”,让孩子自己把握自己的行为,家长则在必要时调节方向和节奏。

  (8)同伴关系

  7~12岁的学龄儿童大约40%的时间都是和同伴一起度过的。住得近的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在游戏、活动方面兴趣一致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朋友。长得漂亮、外向、爱帮助人的小朋友最受欢迎。一般来说,平均每个学龄儿童有5个朋友。3~7岁孩子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之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这个阶段的友谊还很不稳定。4~9岁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6~12岁的儿童对友谊的互助性有了一定了解,能互相帮助,但不能共患难,有很明显的功利性。这个阶段的友谊强调平等、互相给予、步调一致。孩子建立和维持友谊的能力受家庭的影响。善于交际的孩子的家长往往也是热情、宽容、乐于助人的。家庭环境的变化,比如,搬家、父母离异,打乱了孩子的生活秩序,会使孩子的同伴关系受到影响。这阶段的孩子还开始参加集体活动,加入一些团队或组织。在集体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特定的标准,学会服从或发布指令,配合、组织或领导活动的进行。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二)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爱能孕育宝宝善良的人格

分娩
爱能孕育宝宝善良的人格

如何尊重宝宝的人格?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如何尊重宝宝的人格?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哪些星座最善良 12星座中最善良的人

星座 性格 爱情
哪些星座最善良 12星座中最善良的人

安全孕育爱的结晶

怀孕
安全孕育爱的结晶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

聪明宝宝孕育宝典

分娩
聪明宝宝孕育宝典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解读2-3岁宝宝爱顶嘴的6个真相

解读2-3岁宝宝爱顶嘴的6个真相

别在孩子心里种下坏种子

别在孩子心里种下坏种子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