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在家中跟老公谈论起工作中遇到的烦恼,他总是说:“我不想听。你看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我的烦恼?”我觉得我像碰到一堵墙。生活中夫妻交谈怎么可能都是家长里短呢?何况他对家长里短的话题也不感兴趣。(杭州 张薇)
李子勋回复:
很多两性专家说女性是一种听觉动物,什么事情需要听到而不是看到。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去征服天下,像唐·吉诃德那样去与现实的“风车”较量,如果他做了所有冒险的事,却没有抽出时间用甜蜜的言语把女性的耳朵灌醉,那么也许他能得到天下,得到那女人,但女人的心却早跟着甜言蜜语的男人私奔了。在婚姻的话题里,我们经常问,你是相信眼睛呢还是耳朵?相信眼睛的人更容易形成默契,前提是你要往积极方面解释,相信耳朵的人却很难形成一致,原因是任何解释系统本身就是模糊且不确定的,越解释越生歧义。
女人依赖耳朵,这也是女人为什么愿意煲电话粥的原因之一,因为听会给女人巨大的臆想空间,把自己内心的情结、情绪、情爱都投射进去,自我感十足。男人可能更喜欢看到的,因为男人的兴趣更多受荷尔蒙驱使,荷尔蒙从来不刺激耳朵,眼睛却会因为激素分泌而炯炯有神。理论上讲,看是更感性与直觉的,听却首先需要理性识别词句的意义,是被理性支配的。但为什么通常认为男人更理性呢?原因是我们大脑里早存在很多文化认知模型,听到的信息会自动与内心涌出的知觉模型匹配。结果反倒更不真实。看却有一个现实的模版在那儿,限制了人知觉的不确定性,结果也理性。
千万别在家里跟男人谈工作,除非这个工作涉及双方利益。家是吃、喝、拉、撒、睡,十分琐碎的地方,不是高谈阔论的地方。当然,这样的论调跟我是男人有关,跟我是心理医生无关。如果你真的想在工作上得到丈夫的帮助,有3个原则要遵守:
一,采取预约的方式,让先生知道你是认真的,不是为了闲聊打发时间;
二,不管先生说什么,千万不要纠正他的观点。聪明的女子不让先生觉得自己比他聪明,男人打死也不想被挤对到滑稽可笑的位置。渴望被太太崇拜,也是男人的血性之一;
三,感激他,给他正面回馈,让男人感觉陪你说话物超所值。这样可以刺激他的荷尔蒙,产生愉悦感,下次你要他说话聊天就会容易些。
宝宝不喜欢上幼儿园怎么办?是幼儿园不好?老师不好?妈妈们都想多了,其实宝宝不愿上幼儿园有很多原因,下面一起来分析一下宝宝不愿上幼儿的五大原因。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
对宝宝来说,爸妈在身边,心里会有无比的安全感。而上幼儿园后,要肚子面对、处理问题,不难想象孩子会产生失落感、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
对陌生环境感到害怕
习惯了自己熟悉的假,现在却得张时间在充满陌生人的学校里,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和不安。
无法适应团体生活
宝宝到了幼儿园,必须遵循守团体的规范,想要的东西需要与人分享,想吃点心、玩玩具都要排队,到处都是限制,让其觉得幼儿园不好玩。
跟不上团体进度
团体生活常常无法适应,如果宝宝跟不上幼儿园的进度,会觉得受了挫折,也会因此产生心理压力,一想到上幼儿园就紧张。
人际交往受到挫折
小孩子都渴望友情,原本希望在幼儿园里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然而,真的上了幼儿园后,如果被其他小朋友稀饭、排挤,孩子就可能不想去了。
孩子不在幼儿园如厕的原因
儿科医生教孩子两句话 刚入园少生病
家长选择幼儿园时应考虑的三个因素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