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会说话呢?这是每位家长都会关系的话题。婴儿到了学说话的阶段,家长要如何教宝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语言发育状况吧。
一、宝宝几个月会说话
1、4—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虽然肯定会让你无比激动,但他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这要到他大约1岁左右才能做到。
2、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听上去好像有意义了。这是因为他在使用跟你说话时类似的语调和语气了。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
3、12—17个月宝宝可以使用一两个词了,而且知道它们的含义。他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比如宝宝想要人抱的时候说:“抱不?”。他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4、1岁半—2岁的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词。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5、2岁半的宝宝开始会会开始使用“我”和“你”了。在两三岁之间,宝宝的词汇量会增加到300个词。他能把名词和动词连在一起,造出虽然简单但也完整的句子了。
5、到了3岁时,宝宝将能够持续地谈话,并根据谈话对象来调整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
那么,家长要如何教宝宝说话最有效呢?
二、教宝宝说话的方法
1、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语言发展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在照顾幼儿时,应尽可能和幼儿说话。例如日常生活中可跟幼儿说“这是眼睛”、“鼻子在哪里”等,从幼儿6个月大开始,可以带着他一起阅读,跟孩子说故事,让大量的词汇不断进入孩子的耳朵里。当幼儿主动要求爸爸妈妈念故事时,家长最好能回应幼儿的要求,并且重复地念给孩子听,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兴趣。
2、注意说话技巧。使用标准中文发音,不要用方言或儿化语。因为中文与将来孩子入学后阅读及语言学习衔接较为连贯。当幼儿刚开始学习说话时,父母对幼儿说话应清晰且标准,让幼儿有正确的学习范本。
3、听儿歌、看卡通。幼儿非常喜欢具有节奏的韵律及跳动的画面,建议父母可以带幼儿跟着音乐或画面一起唱唱跳跳,宝宝虽然不一定懂歌词的含义,但对于律动的学习,他们会非常喜爱,无形中也可培养孩子区分字、词、音节的能力,对幼儿日后学习发音有很大的帮助。
4、回答问题。多与幼儿对答,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你喜欢爸爸妈妈对不对”,鼓励孩子尽量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取代以“是”或“不是”来回答的简短句子,借此培养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及学习大量的词汇。
5、买东西。带幼儿外出购物,和他一起挑选物品,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也能让孩子有参与感,了解商品名称及学习更多的字,还可以借此增加幼儿的记忆与观察能力。
6、户外活动。幼儿对于外面新鲜的事物很好奇,不妨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他们能学习更多的事物;回家后,父母也可和孩子讨论外出时发生的事情。幼儿都喜欢外出活动,他们也会牢记外出等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特别的事物,而且通过反复的行为,可以让幼儿学习更多的词汇。
7、编故事。父母可以和幼儿讲他曾经做过的事情,虽然宝宝不一定有印象,但他会很愿意听你说,例如他曾经怎样在妈妈的肚子里“运动”,出生时哇哇大哭的样子,或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叫爸爸妈妈这个方式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其表达能力,在没有图书解说的情况下,孩子会听得更专心。
8、帮孩子说完整的句子。宝宝呀呀学语时所说的话,大多都是几个简单的词,却包含很多内容,例如“要吃饼干”、“看爸爸”等,他们总希望大人能理解他们的意思,照顾者应帮助孩子说出他想说的完整句子,然后让幼儿跟着说一遍,教孩子完整的表达方式。
9、适时鼓励。当幼儿会运用新的词汇时,别忘了马上鼓励他,尽可能运用不同的词语,这也会让孩子有动机想要学习说更多的词汇。
10、使用概念用语。对于1岁半以后的幼儿,你可以配合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情,随时让他理解概念用语的含义和用法。例如“上下”,可跟他说“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中间”可说“宝宝坐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快慢”可说“车子跑得好快”等,一旦幼儿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能更恰当的使用文字述叙。
宝宝学说话很重要哦,家长要有耐心教宝宝。
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3~4倍,即3岁达800~1000个;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所以,幼儿期是儿童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家长必须重视儿童语言的教育及发展。
幼儿期语言发展的显着特点:
1、自言自语
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且唠唠叨叨。幼儿这种“自我中心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她)并非为了和别人交往,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这样能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它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幼儿经常这样做,能使动作内化为表象,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
2、说个不停
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包括保姆),应当注意和幼儿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说话是宝宝必须学会的基本能力之一,怎样能够让宝宝顺顺利利学说话呢?从家长的角度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不要反应太快,比如宝宝指着水瓶,家长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使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个“水”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其次,不要经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简单地说就是不说不完整的话,例如,吃饭说成饭饭。长期用这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会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第三,不要老是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成人可能会觉得好玩,可爱,在不经意间重复错误的发音,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第四,别让宝宝置身于语言复杂的环境当中,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宝宝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最好都说普通话,避免语言环境过于混乱。
编辑推荐:
父母不得不知孩子学说话的禁区
宝宝两岁前如何一步一步学说话
宝宝学说话要怎样的语言环境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