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珠海市卫生局获悉,首个《珠海市医疗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医责险)正式出台。该办法规定,发生医疗赔偿后,赔偿金由保险公司及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而医务人员也需每月缴纳风险金。赔偿时将根据医务人员责任大小,由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个人按比率承担。
据介绍,当前国内很多城市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发生医疗赔偿案件后,由保险公司全赔。而此次珠海医责险则有所不同,发生医疗赔偿后,赔偿金由保险公司及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而医务人员也需每月缴纳风险金。赔偿时将根据医务人员责任大小,由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个人按比率承担。据珠海市卫生局称,由于赔偿时有责任分担,该管理办法将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尽量避免医疗事故。
如发生医疗纠纷,患者能获得多少额度的赔偿?据珠海市卫生局介绍,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珠海实际情况,确定珠海市医责险赔偿最高限额为每人每次50万元(含因处理纠纷进行尸体解剖、医疗鉴定、诉讼或仲裁而支出的法律费用以及其它合理费用),每一签约医疗机构全年累计限额500万元;法律费用则是每人每次限额5万元,医疗机构全年累计限额50万元。
“如果赔偿金额超出50万元/人·次,除了保险公司按比例支付赔偿金外,超出部分则由医院以及医护人员支付。”卫生局表示,医院以及医护人员支付比例,原则上由医院和医护人员协商,然后由医疗机构从医务人员所缴纳的个人风险金中扣减,不足部分由医疗机构补齐。
链接
珠海市卫生局:医责险获绝大部分医生支持
对于医责险管理办法,珠海市卫生局表示,在此前征求意见中,绝大部分医务人员都非常支持。有医务人员表示,支持新办法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压力减轻,另一方面经济负担减少。医务人员提到,如果引发医疗纠纷,当事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最大,造成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畏首畏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受损的最终还是患者。而以往发生医疗纠纷,当事医务人员不但会被扣发奖金等福利,而且个人要自掏腰包承担一部分,总体费用比购买个人执业风险金要多得多。
某次家庭教育讲座,一位妈妈无奈地对我说:“朱老师,我家妞妞怎么那么没有责任心啊?从来都不会自己收拾玩具。你说,她长大了要是一直这样,可怎么办啊?”妞妞妈妈话音刚落,现场的家长们纷纷点头,一个个着急地问我有什么好方法?
于是,我先将问题抛给了在座的家长。“如果你家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你会怎么办?”
一位爸爸说:“我会先好好跟他说道理,如果他不听,我就会严肃地批评他。”
一位妈妈立刻回应:“没有用的,道理我说过,批评我也试过,我家宝宝都不理的。”我随即问:“那后来怎么办啦?”“还能怎么办?只好我收拾呗。”
妞妞妈妈好似找到了知音,忙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也是这样的。总不能让家里一直乱着吧。”
突然一位爸爸站起来说:“你们这样怎么行。”
“那你说怎么办呢?”两位妈妈异口同声。
“我这个人没什么耐心的,我家女儿要是这么不听话,我肯定会骂她的,她在我面前从来不敢的。”
……
看到这里的爸爸妈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除了讲道理、批评、责骂,无奈地自己收拾,或者是老人、阿姨收拾以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如果暂时想不到,我接下去写的内容也许能帮助你。
首先,我要说,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大部分案例中,孩子没有责任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1.带有强烈情绪的责骂
在父母的责骂中,孩子关注更多的不是自己的行为,而是爸妈的情绪。这样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不相信自己有负责任的能力。
2.无奈地收拾残局
有时面对孩子的耍赖父母变得心软,或者看到孩子总做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就开始放弃教育自己代办,这样的消极教育会让孩子每当遇到需要负责任的时候就会耍赖,或者失去自信,不愿对自己负责。
3.一贯代办,全权处理
当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阿姨大包大揽地全权处理孩子的一切时,就会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负责任的习惯。
4.讲大道理
教育孩子,我们提倡讲道理,但是如果只讲道理,会让孩子也陷在道理里而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丧失信心,阻碍责任心的建立。
当我们认识到了阻碍孩子责任心培养的因素后,试着通过以下的方法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
1.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印刻效应”告诉我们,人在幼年时期,父母与环境对身心产生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而父母的行为更是比他们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假使父母嘴上说,责任心很重要,但他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那么孩子习得的就是父母的行为而非言语。
我一直跟所有我认识的爸爸妈妈强调一句话:说到做到。这其实也是我们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肯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在责任心上明显优于其他孩子,而且因为对家庭作出了贡献,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有力量的,于是自信心也会普遍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很多小机会,当然一定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如果要求太高,孩子会因为达不到而感到挫折,从而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在孩子完成后一定要及时肯定、表扬,不要觉得这是孩子本就该做的。这是孩子最初行为的动力。孩子在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之前,需要成人的正面评价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另外,我们要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孩子参与、负责任的意愿一定要及时得到成人的关注与认可。
3.给予孩子帮助与引导
孩子的行为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成长的,而且也是需要用心培养的。有时,孩子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而放弃。这时的他们需要我们耐心地陪伴,需要我们情绪上的支持,并且需要成人的一些提醒与帮助。从最初的陪伴到最后能独立完成,我们及时的肯定与引导,对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4.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很多爸妈在孩子出现过失行为时,内心焦虑,不自觉地会把孩子成长中的小错误放大,担心孩子今后的品质会有问题。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批评只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好,降低自信心;而“贴标签”更会让孩子内心留下阴影。
合适的做法是:把孩子出现的过失当作是成长中的小插曲,同时让孩子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用事先与孩子约定好的小惩罚让孩子明白这是不应该的,是要承担责任的。另外,在孩子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发现与肯定。
5.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有时道理在孩子心中显得过于深奥,他们未必能明白,我们应该用讲故事、做游戏这样隐喻的方式,因为更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此时的引导也是尤其重要的,我们看来浅显易懂的道理,对孩子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引导,在孩子没有明白之前,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与解释。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玩具该怎么办?”建议爸妈们:
1. 和孩子一起以“玩”的形式收拾玩具,让孩子首先感受到收拾玩具的快乐。在孩子开心的时候及时询问孩子:“收拾玩具开心吗?”同时告诉孩子开心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把玩具收拾好了,获得了劳动的成果,所以开心。
2. 当孩子闹脾气,不收拾玩具时,先给孩子2分钟的冷静时间,等孩子情绪过了后,告诉他,如果不收拾好玩具,玩具散落一地很容易被损坏或者弄脏,那么,以后就没有玩具了,这样,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东西要懂得爱护,收拾玩具是自己的责任。
3. 如果孩子确实不知道该怎么收拾时,我们应该在旁边加以引导,用提醒的方式告诉孩子,比如:“宝贝,你看,如果把玩具狗横着放或许比竖着放好?”让孩子尝试用多种方式来放好玩具,可以增强孩子的兴趣,还可锻炼孩子的空间感。
4. 如果孩子执意按照自己“不好”的方法来归放,我们可以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当收拾到最后,出现有些玩具还不能放进去的情况时,爸妈可以说,“宝贝,你要不看看我的方法?”如果孩子不肯听的话,我们也不用着急,索性就让玩具堆在旁边,第二天再收拾,你可以跟孩子说,“宝贝,那这样吧,要不明天看看妈妈的方法,你给个评价?”这样,明天和孩子一起收拾,不仅让孩子懂得自己事自己做,而且还会让孩子在收拾玩具中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