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国内的小朋友们快放寒假时,阿根廷的幼儿园也要开始放暑假了。最近,人在阿根廷的anton妈晒出的儿子这学期的一些手工作品照片成了亲子群里的大热话题。“国外的幼儿教育看似都在轻松地玩耍,实际上大到爱护环境、亲近自然,小到与人相处、动手动脑,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其实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从这些稚气的图画和手工制作中,我们不妨看看国外幼儿园是怎样进行艺术教育的。
4岁就下厨,国外流行厨房教育
anton妈说,老外非常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就帮助做简单的家事。刚刚过去的这个圣诞节,儿子从幼儿园带回了自己做的圣诞小饼干。“儿子的幼儿园里在kinder4阶段(四岁班)就开设了烹饪课,老师会带他们一起烤饼干、打果汁、拌沙拉等,做一些不使用明火的简单餐点。课外活动也可以选择参加cooking的项目。”
在阿根廷,每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都有一顶印着自己名字的厨师帽。孩子们还会把在幼儿园里做的各种小点心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父母也都会对他们的劳动给予热情鼓励。
对于孩子们来说,烹饪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如同我们小时候,在爸爸妈妈包饺子时,自己也在一旁拿块面团捏小人,这是温暖一生的美好记忆。”
画什么,怎么画,抹去吧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美术教育基本走整齐划一的路线,比如画我的家,大家基本都是一个尖顶小房子,房后一棵树,房前几朵花,然后三个小人手拉手,代表自己和爸爸妈妈。”anton妈说,一些所谓的儿童画,一说畅想未来就是人在宇宙建房子、在海底漫步,从笔法、构图到色彩都训练有素、无可挑剔,可如果连孩子最宝贵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被复制成了一个模式,这样的教育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而阿根廷的老师从不规定孩子们画什么,怎么画,自己抹去吧。对于小孩子来说,画什么象什么的确难得,但如果能够抛开一些套路式的技巧,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去发挥想象力岂不更好?
“儿子这学期的部分图画,感觉都是毕加索风格啊。”而画画工具也是天马行空,彩色胶水随意挥洒也行,除了双手,一双小脚丫也可以充当画具。老师亲身示范后,孩子们轮番上阵。大作就是这样诞生的。
手工材料也很随兴。用冰棍棒制作小蜜蜂,泡沫塑料制作的小蝴蝶。家里的废报纸、纸箱纸盒、购物袋,还有一些没有用的零七八碎小物件,家长都可以收拾干净后拿到学校,成为手工课的材料,这对孩子如何进行废物利用,培养环保意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言传身教。
不管我们身处哪里,相信所有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就是孩子,与其过早地攀比几岁就能认识多少字、会多少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讲多少英文,不如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开朗的性格,更能使他们终生受益。”
由于传统文化的因素,儿童性教育始终是国内爸妈们的难题。小编收集以下3个国家的儿童性教育奇闻,不如一起来“围观”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英国日前曝光的一些性教育材料令人咋舌。在针对5岁儿童的性教育漫画、电影以及课本中,充斥着成人语言描述、性爱图片和赤裸裸的性交描述等内容,其直白程度堪比色情文学。
《我是如何出生的?》一书,刊出了一幅漫画插图,画中一对夫妇赤身裸体正在床上亲热,配文用直白的术语露骨地描述了性爱行为。
英国广播公司资源部推出的性教育视频则镜头暴露的是男性正面全裸图,展现多幅计算机生成的男性器官图片。这些材料都被一些英国地方议会推荐为“7岁以上”儿童性教育教材。
日本 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
小学里1年中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初中1年当中也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在体育保健课里面也讲到,学校呼吁不要进行危险的性行为,还学到避孕和性病知识。
高中时是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关于避孕、性病,还讨论伦理道德方面和流产。
在初、高中,日本每所学校里都有专门由专家学者成立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
美国 1/3学校进行禁欲教育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知识。
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和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
有一些学校会提供在何处可获得控制生育器具(45%)或如何使用避孕套(39%)的资讯。尽管少女早孕在美国现象很普遍,但较过去,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后,早孕人数已急剧减少。
瑞典 学校对7岁以上儿童进行教育
瑞典的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成为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的青春期性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其早期学校性教育是国际公认的青春期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