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大多数中国家长其实也是音乐门外汉,他们对音乐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一些流行歌曲开始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普通家庭里,实现“音乐之声”的梦想?
最好5岁以后学琴
5岁以前的幼儿,最需要的是学会用耳朵聆听各种音乐,享受身体有韵律的摆动,试着制造一些声响。通过对歌唱、舞蹈的感受,先累积一些音乐的概念,以此来丰富幼小的心灵。
从身体的条件而言,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神经肌肉发展未臻成熟,所以能够使用的乐器多少会受到一些限制。
家长们也许曾经听说过年仅2岁的儿童就已经开始学习小提琴、钢琴或大提琴,但是大部分的教学实践者仍然主张:对于钢琴、提琴、横笛或吉他这类正式的乐器,最好延迟到孩子5岁以后再学习。
手小不影响学钢琴
有的家长认为“手小的孩子可能学不好钢琴。”因此,在准备学琴之前,不少家长都要想方设法打听一下:我的孩子手型条件如何?
手小的孩子也能弹好钢琴。因为孩子正在成长期,小手会慢慢长大。一个学钢琴的孩子,个子很小,手也很小,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她练习钢琴,反而手的灵活性更突出,力度也很好,甚至可以弹肖邦的音乐会曲目,后来终于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去国外深造。手小的孩子一样也能学好钢琴,而且并不影响他日后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孩子弹错不要斥责
如果孩子在练习中弹错了音,明智的家长不应该当场训斥孩子,而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
父母要不断地激励孩子练习的欲望。假设孩子一弹错就被大人打断,他们的注意力就会从乐曲转移到父母的斥责上。由于生怕弹错,他们就会更小心翼翼地弹琴,这样就会影响音乐感受。
每天听、每天练,让孩子在鼓励中不断重复地练习。目前,大多数学钢琴的孩子都是每周上一次课,而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应是:先让孩子听要学习的乐曲,然后教他弹出这首曲子,当他能弹出这首曲子,就可以给他留作家庭作业,以后在家继续练习。
练琴习惯的好坏对效率有直接影响,我们必须注意要在孩子初学钢琴阶段不失时机地培养好习惯,否则坏习惯逐渐形成,等到觉察它的危害时再想改就困难了。
避免噪音带来伤害
无论是何种音乐活动,对音量的控制都相当重要。有时候因为声音过大、过于喧哗,会使孩子失去聆听的兴趣。
在嘈杂的环境中,绝对产生不了安静的孩子。音乐原本是带给人们宁静清澈的心灵,所以孩子在弹奏钢琴时,声量不宜太大,也不要没有节奏地乱弹琴。要让孩子知道,坐在钢琴前要安静,钢琴是优美的乐器。而且,在弹奏钢琴时也要注意,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而是有一定控制的,自然而放松地弹奏。
钢琴学习不仅仅在孩子弹奏时,我们无时无刻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吸收一切眼耳接触的事物。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运用各种资源,来协助孩子获得任何音乐成长学习的机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安排一些固定的时间,慎选不同形式的音乐(如歌舞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儿歌、合唱曲等),用适当的声量,播放给孩子听,让他们多多接触不同的音乐经验。
学钢琴,家长图什么
最初,父母决定让孩子学钢琴,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不少家长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而是觉得孩子可能需要参加一些比赛。
由于家长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也就有太多的失望。可以说,学琴之路并不轻松。
那些急于把孩子推上顶峰的家长,如果有机会冷静地重新思考一下,回头看看学琴路上孩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就很容易了解由于错误的引导,导致孩子失去了人生真正应该习得的宝贵经验。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包含了太多太多重要的因素。但是启蒙者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在成长的关键期,爸妈不能给予正确而良好的引导,这对孩子的损害将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很多妈妈说“曾经很有修养的我们,因为孩子练琴全家人变得很没有修养”。这句话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3000万孩子,这个数字庞大到让人吃惊,这么多琴童长大后会诞生多少杰出音乐家?几乎所有妈妈都认同,学琴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并非刻意让他们成为音乐从业人士。即便有这样的认知,但当孩子练习达不到要求时,急躁和失望还是在所难免。让自己和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情,这样才能发现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乐趣。
问题一:如何培养和维持孩子对弹钢琴的兴趣
刚开始孩子对发出动听声音的钢琴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向往,而真正开始学习后,才发现钢琴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好玩的大玩具。短时的兴趣激发对孩子来说很容易,难就难在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并坚持下去。
快乐法则:懂得孩子心理是关键除了用生动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引导或者表扬,懂得一些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很重要。
要想产生不间断的兴趣,实在是很难,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办法。对于大部分小孩而言,适当的表扬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增强小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对钢琴学习更有兴趣。比如晚饭后,让孩子给大家弹一段新学的曲子,在掌声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还有一个好办法是利用竞争意识,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需求,希望自己是突出的。妈妈不妨让自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练习,让其中一个看另一个弹奏,有了竞争者,小孩子就有了想要超过另一个的想法,练习时就有了动力和目标。
问题二: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练习达不到要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妈妈牺牲了逛街、做美容和健身的时间,陪孩子练习,在琴凳上一坐二三个小时却看不到成绩,通常会开始不耐烦,然后就会说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控制,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话语,甚至做出一些打击小朋友学习兴趣的举动。可是妈妈是否意识到,孩子同样牺牲了自己玩耍的时间,在做一件符合你意愿的事呢?又或者想想小朋友蹒跚学步时的憨态,再想想他们现在居然能弹奏钢琴了,又有什么好抱怨呢?
快乐法则:降低要求和尝试自己弹奏是控制情绪的好办法
当孩子的表现迟迟不能达到要求时,持欣赏的态度进行表扬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小朋友的自尊。积极的心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而批评和冷眼则容易产生对抗心理。
很多妈妈小时候都没有学琴的机会,这时不妨自己动手试着弹孩子正在练习的曲子,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话,家长和孩子的心态上就会形成平等的状态,并且会构成一种共同面对困难的联盟关系,这样在无形中抵消了孩子对家长的抗拒情绪,此时再巧妙地给予一定的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三:如何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练琴的效率
孩子天生会用很多小花招逃避自己害怕的事情,比如让孩子练习时,他们会说“妈妈你等一下,我还有一点点事情”,“我先吃点东西,喝点水”等等,其实是故意拖延时间。等到坐上琴凳后,也不时找各种借口开小差。
快乐法则:给孩子开小差的空间和时间是集中孩子注意力的好策略学龄前孩子注意力稳定性不强,这与生理条件有关,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当他们提出要喝水或者上厕所,明知道是小小诡计,也不妨让他们快乐地去做。科学研究表明,短暂的注意力的分散更有利于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反而会提高练琴效率。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所以适度地给孩子空间,也是对他自控能力的培养。
问题四: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和迅速纠正错误的能力
快乐法则:让孩子学会聆听,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我纠错作为陪练,妈妈应从多方面引导孩子学会聆听,比如购买适合孩子听的C D,作为孩子在睡前、起床、吃饭时的背景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度。别看孩子年龄小,其实小朋友已经有了鉴赏音乐的能力了,只是需要加强训练。他们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问题五:陪练到底应该教孩子什么?
快乐法则:教给孩子学琴的方法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
识谱是重中之重,这个问题解决了,再加上一些弹奏技巧就可以称为演奏了。
很多家长经常问孩子:“记住老师讲的内容没有,清不清楚?”事实上,当时孩子可能明白了,但人的记忆力是需要不断重复来加深的,在学琴过程中,教会孩子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学新课前,简单预习一下;学完新课后,很快进行复习。加深印象。“陪练是为了不用陪”,想要有这一天,妈妈就必须要有好的方法和心态。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