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求助:
孩子学习不主动、不刻苦,认为是在给家长学。我们教育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的饭碗和前程,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名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失业,就会被人瞧不起……但是这种教育收效甚微,孩子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到底应该怎么办啊?
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研究组专家支招:
“饭碗教育”是家长最熟悉,也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对于在富裕时代出生,在殷实甚至很富有的家庭里长大,不知道为谁学习,没有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和人生方向的孩子,“饭碗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胜于完全没有教育。但是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副作用还不小。
“饭碗教育”是家长自创的一种“危机教育”模式,即在孩子还不谙世事的时候,提前将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实告诉孩子,企图激发孩子发奋读书。按照常理,“危机教育”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但前提是孩子本人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危机,并因此产生了跳出这种危机的紧迫感。例如:当农村的孩子随着大人来到城市,看到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走在柏油马路而不是有牛粪的泥泞小路,可以在明亮的日光灯下读书,而不是在昏暗的柴油灯下读书的生活时,孩子的灵魂因此承受了剧烈的震动,并开始对自己进行“危机教育”——如果我不好好读书,我就会永远只能赤脚走在有牛粪的泥泞小路,甚至连在柴油灯下读书的自由也会被剥夺。这也正是很多贫寒出身的孩子,通过努力读书,改变了命运。现在正处在中小学生家长位置上的这一代人,很多人也正是在这样的“危机教育”中自我奋起,并因此而改变命运的。所以,当看到孩子不发奋、不努力、不进取时,他们会驾轻就熟地拿起“危机教育”的法宝,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但是,这一次,他们发现,“法宝”失灵了!为什么呢?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就是因为家长们忽略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环境和时代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由于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即使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孩子的生活也是衣食无忧,家长为他们描绘的“危机”,在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像家长在他们童年时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第二个反应是,“即使信,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而且孩子还有一个心态:“不用怕,有父母在,能让我饿死吗?”
当然,“饭碗教育”和“危机教育”也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无效。尤其是到了高中段。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危机,知道家长并不是在“吓唬”他们。但是,对已经有危机感的孩子进行“危机教育”也许并不合适,它往往会增加孩子对危机的恐惧感和想成功、怕失败的焦虑感。而这种焦虑不仅不会变成孩子的动力,而且还会变成压力和阻力。
所以,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尽可能摒弃类似“饭碗危机”形式的教育,而从早选择对孩子进行“梦想教育”。因为科学家的科研实践证明,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只有在为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学习和劳动时,才会以苦为乐,乐此不疲。
所谓“梦想教育”就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发现孩子的潜能优势,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自己的“梦想”学习。家长首先应该明白这种教育方式的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 家长要明白,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里都有“梦想”的种子,家长的任务只是发现、呵护和培养。发现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和沟通。在现代科技发达的前提下,也可以辅以测评手段予以旁证。
第二, “梦想”一定要是孩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梦想。
第三, 当孩子的“梦想”与大人期待的“梦想”大相径庭时,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对“梦想”的选择。当然,前提是孩子的“梦想”不能违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第四, 当孩子的“梦想”也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确定后,家长要做孩子梦想的守护者和孩子实现梦想的相伴者,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第五, 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实现这个“梦想”的最近期目标,而后根据这个目标找出孩子实际存在的差距,再根据这个差距制定缩小差距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然后再督促孩子把这些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第六, 家长还必须明白,不能把孩子的“梦想”确定为考上某一所名牌大学,更不能是在某一次考试中排名多少。“梦想”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上科学测评后的获得相关指标,由孩子、家长、老师甚至还有专家共同为孩子设计的人生奋斗目标。“梦想”比考名校、争名次要大得多。如果“梦想”只是一个在三年两载就能实现的具体目标,孩子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人生就会陷入新一轮迷茫。
惩罚宝宝反而强化了不良行为?
惩罚之所以不生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给予了宝宝一种变相的关注,虽然这种关注不是那么令人心情愉悦,但是对于宝宝来说,成功地吸引爸妈尤其妈妈的注意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父亲影响孩子未来前程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新书中论证说,你在职场中是获得成功还是失败与你拥有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有关。
“咆哮”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诚然,这位官员的孩子将来什么样现在还不好说。试想,如果此次事件没有被公开,校方与这位官员达成了某种默契,那在孩子的眼中,这种权力的蛮横就会是达成目的的有效手段……
最近接二连三接到家长的咨询寻案例,初三和高三孩子的比例较大。这些家长大都非常焦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中、高考来临之际,反而是想弃学、厌学,不想看书、拖沓,有的甚至患上严重的失眠,孩子苦不堪言,家长也心力交瘁。在沟通过程中,很多家长坦言,孩子若不考到某一分数线、上不了好的大学,那么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好的前程,他们因此而深深焦虑。但孩子还不买帐,完全不理会家长的苦心,变得更加逆反、厌学。个性较为乖巧的孩子就会以沉默来对抗,甚至造成身体上巨大伤害,令家长崩溃。有的家长提出来:“老师,你帮我劝劝孩子吧,让他放弃一切杂念,安安心心读书,在最后这段宝贵的日子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考到更高的成绩。”面对家长如此请求,我们心理咨询师只能对他们说明:心理咨询的原则,是对求助者施助,我们只能解决前来求助的人的问题,如果TA的问题解决了,那么造成TA情绪困扰背后的问题也可能因此解决掉。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越到考试的关键时候,反而越不想学习了呢?
第一、孩子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尽管家长、老师几乎天天跟孩子灌输学习的重要性,考上名牌大学的种种好处,但孩子内心并没有认同。孩子虽在口头上认可,但在他们看来,考上名牌大学是家长的需要,并不是他自己的需要,所以,无法内化为他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于是就表现出懒惰、拖沓、得过且过。
第二、孩子自身的压力非常大。好多家长不停要求孩子“一模考试要保持在年级第几名,二模时候一定要前进几名”,这给了孩子特别大的压力。孩子其实也想进步,也想考到年级的前几名,可他能力毕竟有限,有时候拼了吃奶的力气也达不到家长设立的目标,几次受挫之后,他就想放弃了。“反正我努力了也没用,永远都达不到要求。”这时孩子的内心非常脆弱,家长如果再进行指责或者做一些不当的激励,就会雪上加霜,更加重了孩子的厌学情绪。
第三、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在上了初中以后,自我意识迅速增长,他们急于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想听家长在他们看来已经很过时的说教了,不管你说教的内容如何正确。而此时的家长,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他们认为孩子永远只是孩子,“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是他们的口头禅,出于一切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家长是无法控制自己教导孩子的欲望的,于是家里硝烟四起,亲子关系紧张到极点。曾经有一位母亲半夜打来电话哭诉:“孩子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一句都说不得。为了一句话,父子俩吵得天翻地覆,父亲忍不住对孩子大打出手,孩子跑出家门不知去向了……”我深深能体会母亲此时的悲伤。但我更能体会那个深夜流落在外的孩子的绝望——连从小到大最亲近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这个世界哪里还能找到让他足以信任的温暖呢?这是亲子关系中最严重的冲突。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真的是孩子错了吗?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会突然发现,孩子的手和脚开始飞速长大,也许只过了一、两个月,新买的鞋子就小了,这就是孩子飞速发展的最明显的一个证明。人的发展是均衡的,他手脚迅速长大的同时,心智也是在飞速长大,但家长无法适应这一“长大”,就觉得孩子逆反了,不听话了,于是心理失衡,和孩子展开了无止尽的战争,结果双方两败俱伤,苦不堪言。所以,做为家长,如果希望树木生长,光给树叶浇水是没用的,应该去灌溉树根。“关系”才是一切的基础。亲子关系融洽了,孩子比大人更明事理,更懂得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付出汗水和努力。一颗种子播到土里,只需要给它足够的阳光和水分,就会慢慢天然长大,不需要刻意去指点它该怎样成长、干涉它先要长出哪一片叶子。由于社会机制的影响,现在的家长普遍焦虑。在我们不能改变机制的条件下,我们做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他、理解他,给孩子尽可能地松绑、减压。一个人一生幸福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上的哪一所大学。相比于那个较遥远的“锦绣前程”,孩子眼前严重的心理痛苦和折磨哪一个更重要些?这是我抛给一位求助者的问题。这是一个智慧的母亲,她告诉我她选择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愿天下的家长多一些智慧吧。真爱孩子,意味着接纳孩子的一切,而不是为他设计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以牺牲他当下的健康和快乐为代价。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 让孩子自己设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小,不能太遥远和难以达成等。当孩子经过适当的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他就常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这样人就感到自信和积极。当孩子达成目标时,家长需要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以刺激孩子不断的求知欲。
(二) 学习环境的影晌。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父母是工程师 医生 律师 教师的家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高,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刺激,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父母的潜默移化是很重要的,家中充满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心里熏陶了学习的真正含义
(三) 教育方式的影晌。孩子在家中经常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老师不能歧视学习感到吃力的孩子,如果孩子遭到批评和打骂,人就会变得自卑和冷漠。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同样要鼓励和欣赏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这样才能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帮助每个学生成才。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