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专家对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作了“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家”的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要求放在首位的并非是经济、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大在意,相反,却很关注自己的家庭精神生活。最喜欢的家有下列几种:
和睦、团结友爱的家。孩子们最喜欢爸爸和妈妈和和气气,不吵架,不斗嘴。全家老小和睦相处,让家里始终充满爱。
活泼、欢乐幽默的家。孩子们喜欢家里充满笑声和歌声,希望父母能抽出时间和自己一起玩,做游戏或讲故事。
求知、好学上进的家。孩子们说,看见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看书学习,自己也愿意翻书看画报。有的说,我的爸爸妈妈天天晚上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下棋,乱哄哄,使我也不能安心学习。
文明、民主的家。孩子们都喜欢自己的家讲文明、讲民主、讲礼貌,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有事能一起商量,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
整齐、清洁的家。孩子们都希望有个干净、整齐的家。孩子们还希望自己的父母在家里不要吸烟。
从以上要求中不难看出,孩子最关心的是家庭气氛和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在这种良好的家庭中生活,最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图)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图)
很多人说我的脾气好,跟小孩互动的时候会像平辈一样,其实我对他们也会发脾气,只是后来改进了不少,这是我自己比较庆幸的一点。
四个孩子的青少年期,家里其实是一塌糊涂。孩子天天早上不起床,我和太太怎么推、怎么叫就是没用,更离谱的是他们连穿衣服也会睡着!平常家里迪斯科音乐震天响,吵得我和太太快耳聋;老大的功课平平,老二则总是班上倒数几名,老三女儿从小爱漂亮,带回来的男朋友我们一个都不喜欢,总觉得这些男生看了都讨厌,想把他们赶出去!
那时候家里面常充斥着我和百龄大呼小叫的声音:“不快去睡觉!洗澡啰!”甚至骂小孩都已经成了顺口溜:“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你们还想要怎样!”不过这些方法还是一点用都没有。
直到我和太太去上卡内基训练,讲师要我们每个人定一个承诺,选一个对象来付出关心,我们订的目标当然就是四个小孩。讲师接着又问:“那你们具体的做法是什么?”这一问考倒我,只好说不知道?于是卡内基讲师问:“你的小孩最喜欢什么?”我想了想:“他们最喜欢迪斯科。”讲师问:“那你能不能学着去欣赏迪斯科?”我想这应该没问题,于是我试着跟孩子一起去迪斯科,哇!那音乐真的好大声、好吵,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忍耐、一定要忍耐,说也奇怪,听迪斯科的次数多了,好像也就没那么难听了,甚至还慢慢开始有点喜欢。
那个年代DJ都是用手扭唱片来做一些音效,偶尔我也会跟他们一起去跳舞,就这样和孩子们一起扭啊扭的,也是一个很好的运动方式,一开始跳迪斯科纯粹为了陪孩子,作梦也没想到,后来有一次我跟我太太两个人到巴里岛去度假,只有我们两人,住的Villa(渡假旅店)里头没电视,也没电话、报纸,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觉得无聊,干脆半夜溜出去到迪斯科跳舞,哈哈,想起来也觉得很有趣。
其实父母没必要把和小孩一起做他们喜欢的活动,当成一个苦差事,有时候其实你会发现也挺有乐趣的。我有时候想,如果我也是一个传统的父母,只会要求他们写功课的话,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四个小孩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模样。
我最欣赏四个孩子的好个性及善良的心。有一次带孩子们去看棒球,最小的儿子黑立行才幼儿园大班,好动的他会靠着栏杆,走过去拥抱其它的小朋友,虽然被抱的小朋友有点吓一跳,但在小儿子黑立行的眼中,他觉得这是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他很轻易可以去拥抱、关爱别人,这一点至少我做不到,他的哥哥们也做不到。坐在我旁边的有两个女生看到立行很可爱,就过去问他:“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几岁?”而立行也很快跟他们熟稔起来了。想想看有多少小孩对陌生人会害怕、会恐惧,但如果能让孩子们从小觉得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该有多好。
父母可以为孩子做那些事呢?美国卡内基有一位在学校教书的兼任讲师跟我说过一个故事。小布什还是州长的时候,老布什和柯林顿竞选输掉了,他们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就是小布什的女儿,那个小朋友常常带着笑容,是非常友爱的个性,选举结果公布的时候,老布什输了,午餐时间就有很多人围着那个小朋友揶揄他:“你的爷爷输掉了,你的爷爷输掉了!”老师看到这个情形,觉得小朋友很不应该,正准备出面干预的时候,没想到这位小朋友不但不生气,还跟嘲笑他的同学说:“对,我爷爷输了,但我相信柯林顿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总统!”我听了非常感动,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一定是言行一致,虽然柯林顿是老布什的对手,但也没有口出恶言,否则孩子不会有这样的反应,而在这种教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想一定会成为一个保持客观、中立,有独立人格的人。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