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惊魂 生仔“太快”致婴儿窒息
与其他行为一样,宝宝哭不仅是一种反射,也是个性的一种反应。总的来说,把新生儿哭的时间累计起来,每天有2~4个小时。通常哭是一种信号,表示“我饿了”、“我想睡觉”、“我需要一个拥抱”等等,但哭经常也是情感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当宝宝哭时,有时你能很快就让他(她)安静下来,但有时却得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些宝宝则哭得比较多,以至家长觉得他(她)没有不哭的时候。
宝宝哭是一种最急切的交流方式,因为哭马上引起你的注意。不管他(她)是因为饿了、累了、不舒服了、生气了或者觉得无聊了,都希望你能关注他(她),也需要你能识别他(她)的环境来适应他(她)。当他(她)哭的时候,会让你知道哪些是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哪些是能忍受,哪些会觉得累,以及他(她)有多看重你的爱和关怀。如果他(她)想要一种安全感,就会频繁地引起你的注意,而且,如果某一天他(她)过得很顺心,就会很满意身边人和事,会通过触摸、移动身体和眼神来交流。
时间长了你就能识别出宝宝的不同哭声。宝宝能发出一个调的5个音,钢琴能发出10个音,而且他(她)还会有“保留节目”。根据不同需求,如食物、玩耍、拥抱,等等,哭声会有不同的停顿和强度,哭声大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如果他(她)感到无聊,哭声是间断性的,哭一会儿就会停一下看你是否过来陪他(她)。但是宝宝的哭声并不一定传达的都是消极的含义,他(她)可能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而已,在出生后的6个月,哭声是他(她)能发出的最为寻常和频繁的声音。
学着理解宝宝的语言,是一直需要进行的工作,但是你还是会经常对宝宝的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感到惊讶。一些你不熟悉的呜咽和持续不断的哭声,经常让你感到无措(大多数父母都会这样)。有这种担心的时候,就看一下表,你觉得已经长达1小时了,其实可能只有5分钟。对照下面列的小贴士,看哪些情况符合你的宝宝。如果你还是不放心,或者认为宝宝病了,可以去看医生,征求他们的建议。如果你感到担心或不安,觉得宝宝的哭声可能暗示哪里出了问题,出于本能让你会迅速做出反应,并尽快寻求他人的帮助。
等到宝宝越来越适应,哭得就越来越少。尽管有时(白天,也可能是在晚上)会哭得比平时多,那是在发泄情感,并能很快破涕为笑:他(她)可能在你怀里哭喊上20分钟,但是爸爸一从你手上接过去,他(她)就开始笑了,或者刚刚还在小毯子上哈哈大笑,一眨眼的功夫就皱起眉头开始哭了。
那么应该用什么的技巧让宝宝改正错误学“乖”呢?
1.说一次就要做到
对孩子提出他力所能及的要求时,必须要求他第一次就做到,不要因为心软破例。比如,孩子在看动画片,妈妈让他洗漱就寝,孩子仍双目盯着电视不理会;过了一会,妈妈提高声音再次命令,孩子仍若无其事,但在妈妈做第三次“警告”时,孩子即刻动身刷牙去了。为何孩子不在第一次被叫的时候就行动呢?这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妈妈的教导方式,知道只需在第三次被叫时才行动,可以拖延看片,又免受罚。宝宝比父母要厉害,他更了解父母,知道你总会在几次过后才施罚。因此,要避免宝宝利用你的弱点,就要坚持说一次必须做到的原则。这个技巧还可以用到让宝宝吃饭、写作业、穿衣服、起床等各种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2.和宝宝说话要巧妙
父母常命令孩子“不要跳”、“不要爬”、“不要吵”,其实,父母应该明确指示孩子,你要求孩子做什么。如果看到看到孩子爬高,你可直接叫他“下来”,他们吵闹,用“安静”来取代“不要吵”,效果会很不同。父母不要直接问宝宝“洗脸了吗?”、“吃饭了吗?”、“功课做了吗?”,更不要责问,不要怀疑,而是换一种肯定和认同的方式去问:“功课一定做完了,对吗?”即使孩子没做,他回答的心情肯定不一样,可能还会有些内疚。时间到了,孩子还未刷牙,换个句子:“你要先刷牙还是先洗脸?”这样宝宝必须选择一个,心理就没有抵触情绪。
3.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不管父母是否爱孩子,但如果孩子感觉你不爱,你就是不爱。上一代父母做不出的拥抱,我们要勇敢做;每天看到孩子,告诉他你爱他。对孩子要有大量的肢体接触,例如拥抱、摸头、拍拍肩膀等,因为人与人之间肢体上的接触,感情会比较好。这个妈妈比较容易做到,爸爸也应该做。
4.惩罚的方式要科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惩罚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清楚和了解他的不好行为会让他“不舒服”。例如孩子打人,罚他面壁、独处、不能玩游戏,几次后,同样的处罚让他觉得不舒服了,从此“不要打人比较好。”处罚不是让孩子害怕,很多家长只是严肃,却不严格,其实应该讲到就做到。比如,孩子要求买东西,如果不允许,就得坚持,不能经不起孩子的撒娇,改变初衷,让孩子得逞。孩子更了解你,因为你每次都是这样。打骂累积下来,你的孩子只会越打越顽强,再不然就会变成懦弱的人。
5.适时的鼓励特别重要
在孩子沮丧的时候,或者是在惩罚过后,要让孩子知道。爸妈还是一样爱他。鼓励不要事先预订,而是给他事后的惊喜。 父母不要用“如果你……我就……”来当作奖励的条件,否则孩子再得到奖励后就难以维持原来的好行为。动物园的海豚每一次都会尽全力去做最好的表演,因为它不知道训练师几时会赏它吃的。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