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时有家长遇见或闲聊,会问我小露课外是否在参加什么培训,我摇头说没有,只征求小露的意见,她说要参加幼儿园的画画和舞蹈,就给她报了名,但我很少去关心所谓的学习成果。看家长们有些难以置信的样子,我偶尔也心虚是否自己有些不随潮流。
作为妈妈,我其实一直在思考并在现实中求证什么是孩子当下最重要的?
应该是语言能力与表达。因为语言是沟通工具,表达是让别人了解你的途径。通过这个工具,孩子才能说出自己的需要,妈妈才有可能去了解她并且引导她,彼此才会有交流和沟通,也才会涉及到孩子的思维与认知能力的建立。孩子才会有与之前阶段不同的方式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些妈妈会焦虑孩子在外的乖与内向,可我觉得不一定是孩子的性格,而是没有强化她语言能力、然后鼓励她去表达自己。当孩子能够用准确的语句和词汇来表达自己、表示事物,比较容易与人建立联系;若同时她发现因为表达之后,能获得大家的关注与重视,并解决了问题,他其实就获得了正向的鼓励,从而她会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之后开始进行良性循环,即愿意通过语言去解决问题。
那我是怎么提高小露的语言能力?
1、加强语言刺激。
首先多与孩子交谈,谈话中多涉及一些新的词汇,并将意思解释给她听,这同时也锻炼她对事物的理解力。遇到一些名词,最好是与现实中的情景和画面结合起来,而一些动词则是做些示范或在看见可以应用的场景时,强调一下。其次,多给孩子讲故事;故事有情节,通过故事将一些词语教给她,孩子比较容易理解意思。第三;与孩子一起玩情景游戏。小露喜欢角色扮演,或是模拟幼儿园的事情,或是模仿大人的言行,或是动画片里的剧情,或是把我讲给她听的故事要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于是通过这些情景模拟,在里面不断地与她有些即兴台词的交流和语句的渗透。
2、多用讲解和描述的语句将现实中看见的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叙述给孩子。
如每次带她出去,或将沿途的事情讲给她听,或者将西湖边风景的美丽用很优美的词句描述给她,或者她提问的时候,用准确的语句来说明和解释,感觉这样会给她一些语言逻辑的影响,也会给他一些句子结构,这样她以后在叙述事物的时候,潜移默化地会有顺序和思维框架,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培养了她思维的结构。
3 、鼓励她复述或模仿。
家长通过孩子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往往明白了孩子的意思,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反而弱化了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其实是变相的弱化对孩子的语言刺激。如果让孩子明白,任何她想的事情只有通过她表达出来,大人才会知道从而办到,那么孩子就会加强表达的意愿去表达。特别是内心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孩子一般比较习惯用哭,甚至有的用打人和咬人来反映自己的情绪。在小露哭的时候,我会用问句去问她的想法,在得到她确认之后,要求她复述并且在下次同样的情况说出来,而不是哭。虽然孩子急或者难受的时候,仍旧忍不住先流泪,但至少在引导孩子用语言去表述,一方面可以宣泄她的情绪,即将情绪用语言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也教给她正确面对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她一些表述情绪的词语,同时在自己遭遇到这样的情绪时,用词语准确地告诉给孩子。这样其实对孩子的情商也是有促进的,只有孩子认识了自己的感觉时,才能建立同理心,从而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未来会比较善解人意,从而容易有他人建立联系。
4 、让她能乐于表达和表现。
都有一种经验,在家或私底下很能说,但在公众场合就比较怯场和不善言辞。大人尚且如此, 孩子亦然,因此要鼓励她说,每次她用词准确或说的完整,要及时称赞与鼓励,当她不断发现自己说话能受到大家关注与喝彩,她就会很自然地在这方面提高。
3~4岁是人生成长“敏感期”最集中的一段时间,如智力、形象思维、观察力、社会意识、数学等形成,在这段时间稍微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玩耍中自己学习和经历,在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推波助澜,而不感兴趣的地方耐心引导,而不只是给他们上各种兴趣班。毕竟孩子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以理解。3-4岁是人格结构的形成时期,以电脑配置为例,将来的机器的运行、升级都要看当初的配置是否良好。 因此加强她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模仿吸收能力,比较重要,因为木桶的短板将决定木桶最后的容量。
还是那句“言传身教,然后温柔地坚持”。
1~3岁的孩子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家长应及时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语言本身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学会说话是个显著进步。首先要听懂别人的话,然后才能学会自己说话。
1~3岁的语言能力培养
对1岁左右的孩子,主要是学会听恐怖行动和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这期间孩子自己说放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有在玩得十分开心,或遇到亲人高兴时,才肯说话。由于这时所说出的词句的含义还不够确切,因此,只有与孩子亲近的人,根据其说话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说话的屈服于境才能听懂。
这个阶段一定要防止发生语言停滞现象。如孩子在要求别人满足他的需要时,往往是靠手势或点、摇头来表示,当成人猜中他的要求后,他往往也只是说“对、对、对……”,长此以往,手势、点头就会代替他的语言,就会产生语言发育障碍,出现了“语言停滞”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家长忽视幼儿的语言训练有关。孩子在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不一定能正确地、规范的说出事物的名称。这时,家长如果不是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定的词汇,孩子就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另一种情况,如果有的家长用方言、叠字,如“瓶瓶”,“碗碗”、“拉拉”、“尿尿”等不规范的词和孩子交谈,那么也将影响孩子正确地学习语言;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代替孩子说话,当发现孩子有某种表情时,就猜孩子的愿望,指指饼干桶说“你是要这个吗?”孩子摇摇头,又指指水瓶说“你是要这个吗?”孩子点点头,妈妈满足了孩子的喝水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的语言发展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因此,当幼儿有所要求时,家长应教会孩子用正确的词汇和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在生活中,要注意诱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情。如清晨,带着孩子,面向东方观看冉冉升起的太阳,用实物感染幼儿,抒感情:
太阳是多么红啊!像火一样。
太阳是多么热池!温暖大地。
太阳是多么亮啊!光洒人间。
使孩子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启迪了幼儿的智慧,产生一种表达情感的愿望,同时认识了事物,加强了记忆。家长可教师应多为孩子创造一些情感交流的机会,让孩子“轻松”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一般1~1.5岁的孩子会说“太阳”、“月亮”、“星星”、“小草”、“鲜花”等简单的词。1.5~2岁的孩子会说完整的简单句子,如“花是红的”、“草是绿的”、“云是白的”。2~3岁的小孩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我饿了”、“我渴了”、“我热了”,“我要去公园”等,如反复给他讲一种简单的故事,他可讲出主要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