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鼻血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如过度抠挖鼻子,异物进入鼻腔,缺乏维生素,气候条件差等都可引起鼻出血。那么,宝宝鼻出血怎么护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宝宝鼻出血怎么办
1、孩子流鼻血时,应安静地坐下,且头稍向前倾,以免鼻血从鼻腔流入口腔,家长可用脱脂棉塞住孩子流血的鼻孔,并解开孩子的衣领扣,让孩子放松心情,再用湿毛巾冷敷孩子的鼻子,以利于止血。
2、让孩子将流入口中的血液尽量吐出,以免咽下的血液刺激胃部,进而引发呕吐。
3、纠正孩子抠挖鼻子,往鼻腔里塞东西等不良癖好;积极防治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
4、当孩子鼻出血较多且不易止住时,应及时送院就医。
5、患儿可适当地多吃新鲜蔬果,如番茄、芹菜、白萝卜、莲藕、荸荠、西瓜、雪梨等,以利于保持鼻黏膜湿润,防止鼻出血;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
以上是一些关于宝宝鼻出血怎么护理的介绍,希望对妈妈护理鼻出血的宝宝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孩子经常流鼻血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宝宝高烧抽搐,家长该怎么办?
受访专家/武警番禺医院儿科主任 罗有同
刚立冬,天气突变,气温骤然下降,这让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纷纷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儿童的抵抗力弱,更容易受天气的“牵累”。记者从武警番禺医院儿科了解到,近期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儿童因为感冒而出现高烧抽搐尤为突出。专家称,经常感冒发烧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高温惊厥,家长应注意学会给孩子及时进行物理降温,避免孩子发生抽搐时,对大脑造成严重的缺氧性损害。
高热惊厥
常发高烧的宝宝易得
在武警番禺医院,一位年轻的爸爸抱着小宝宝在儿科到处找医生,一脸慌张害怕的表情。怀里的宝宝双眼上翻,面色苍白,全身抽搐。
“我儿子高烧抽筋。”这年轻的爸爸找到儿科主任罗有同。罗有同立即让宝宝仰卧在病床,把宝宝的头转向一边,按压人中大约5分钟,宝宝这才清醒过来,又给予吸氧、清理口腔内呕吐物、注射镇静止痉药物并物理降温等急救措施。半个小时后,宝宝终于止住抽搐,高烧也由入院时的39.2℃降到38℃。
儿童发烧后出现抽筋,在医学上称为“高热惊厥”。这主要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高热等),兴奋容易扩散而引起抽搐。
一般来说,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尤其是易发高烧体质的小宝宝。患儿体温急剧升高之际,体温越高越容易发作。发生高温惊厥时,会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等症状。罗有同称,经常感冒发烧的宝宝,就最容易出现高温惊厥。抽筋的时候,多数发生于宝宝高热时,比如体温在39℃-40℃,持续时间比较短,约2-3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抽搐停止后,患儿也随之清醒。
不少家长认为,高热抽搐会把宝宝的大脑烧坏,一旦发生抽搐就惊慌失措,用力地猛掐宝宝的人中、涌泉等穴位,常常弄伤宝宝稚嫩的肌肤。其实,绝大部分高热抽搐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家长不必太过于慌张。但抽搐发生时,宝宝神志不清,这时如果宝宝嘴里的呕吐物吸入气管,就会引起窒息的危险。因此,需要家长镇静、及时地处理孩子口腔里的呕吐物。
专家支招
家长镇定给宝宝降温
高热惊厥在儿童中十分常见,患病率为5%-10%。家长最好能掌握一些处理高温惊厥的基本常识。罗有同认为,家长如果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因为高温惊厥而造成的并发症发生。
1、发生抽筋时,一定要保持镇定,避免摇晃小孩,或使劲搓揉小孩的手脚,更不要对其大呼小叫。
2、将小孩的头往后仰并偏向一侧,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头枕冰袋。松开衣领,用湿毛巾擦浴小儿颈部、腋窝等地方给其物理降温。
3、用干净的纱布缠在筷子,放在小儿的上下牙齿中间,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舌头及避免口腔唾液及呕吐物返流入气管内,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约3分钟左右宝宝抽搐就会停止,之后多给小孩饮水,以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专家提醒,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家长最好不要自行让孩子服用退热药,因为这可能耽误或加重病情,给治疗带来麻烦,建议孩子发烧的时候(38℃以下),家长最好能先使用较为安全可行的物理降温,如冷毛巾敷额头、擦拭颈部、松开衣服等。
Tips
立刻带孩子就医的状况
由于个人体质、饮食习惯以及生活环境不一样,少数高热惊厥是孩子病情危重或复杂的表现,需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
1、38℃以下出现抽搐情况时;
2、抽搐持续时间在5分钟以上时;
3、抽搐的同时又伴有反复呕吐时;
4、24小时内再次出现惊厥,并在两次以上时;
5、不是全身抽动而是身体某个部位抽动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6、6个月以内的婴儿和6岁以上儿童发生抽搐时。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