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以内小儿“吃手”是正常生理行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从中可以获得巨大快感。只要注意保持他们小手干净,“吃手”本身并没什么大的害处,就让他们去“吃”吧。况且,这时宝宝活动范围有限,要保持双手干净并不困难。
小儿“吃手”生长发育好
宝宝“吃手”还能加强触觉、嗅觉和味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吸吮水平。妈妈会感到,她的宝宝吸起奶头一天比一天有力,不把小胃装满,那张嘴就裹住不肯放松;要是奶汁不够,还吸得有些痛呢。这对小儿生长发育有好处。
长大“吃手”妨碍咀嚼功能
不过,宝宝长大,还喜欢“吃手”就不正常了。这正如小儿遗尿一样,不能老是这样。过了周岁以后,孩子活动范围早就不在摇蓝里了,学会了行走,到处乱跑,到处乱抓,拿笔舞铲,追鸡撵狗,无所不为,一双小手老是脏兮兮的,要是塞进嘴里,不知有多少细菌跟着进去了。老是“吃手”,还可能引起了下颌发育不良,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对合不齐。这不但影响宝宝容貌,还会妨碍咀嚼功能。
孩子吃手不要打骂和惩罚
有的父母一发现孩子“吃手”便急不可待地将手从嘴里拽出来,甚至打上两巴掌,以加深“痛苦”印象,防止再次吸吮。可是转眼间,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照“吃”不误,有的将自己的拇指或其它指头“吃”得又红又肿,甚至变形。极个别孩子“吃手”时间甚长,到了高中时还在“吃”。
下一页推荐阅读:宝宝无名热 洗澡除一除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吃手”习惯呢?
首先,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看看是不是缺少某些微量元素,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都可能导致孩子吃手。如果是微量元素缺少,则要及时给孩子补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其次家长要注意对吃手的孩子不能采取强硬措施,任何形式的打骂或惩罚都无效,而且很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家长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来促进孩子改掉坏习惯,如口头表扬。当发现孩子吃手时,您要提醒他,“好孩子是不吃手的”,他若把手放下不吃,就要表扬他是好孩子。
同时物质奖励不可缺少,当孩子在大人的提醒下不吃手时,比较好的办法是以物质刺激来激发他除掉坏习惯的勇气。一般来说,这种方式比较奏效。最后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吃手的时候,以某种特别引人注目的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的心里想着另一些有趣的事,或者干脆动手做这件有趣的事,这样自然就会停止吃手。
此外,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像画画、下棋、做游戏或其他体育活动等,让孩子把精力投入到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而将吃手的嗜好逐渐淡忘。
宝宝聪明与否,有来自先天的原因,但也有后天的培育,合理的智力开发、膳食等都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从四个方面诠释一下提高孩子智商的做法。一个情绪智商高的孩子,往往比一个单纯只是聪明的孩子来得更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表现出色,他们懂得如何表达,如果观察他人的反映,如何去利用各种条件完成任务。
以往,脑科专家们总认为智力商数是与生俱来的,根本不可能提升。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类的智商是可以在两岁之前获得提升的。
加拿大的脑外科手术医生阿里拉加扁提出,人类的智商可分为遗传性智商和后天结晶智商两种。这两种智商都可以通过“四管齐下”的做法来增强。
美国的科学人员曾对纽约803所小学的1万名资质普通的学生进行了试验,探讨饮食习惯与智商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学校在规定食堂不准售卖含附加糖分的食物,并规定学生不准带含有附加糖分的便当到学校后,学生的课业成绩和考试成绩都显著进步了。后来,科学家们又禁止这群学生吃含有色素和高脂肪(超过30%)的食物。几个月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又再次出现骄人的表现。
这4种做法是:
1、改变儿童的饮食习惯
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提升智力的方法。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有利于智力开发,而且对宝宝的身体发育也很有好处。
2、为儿童营造一个具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
同样,如果可以给孩子一个具有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行为和语言等各项能力的发展都会非常的有帮助。
3、增强孩子的情绪智商
一个情绪智商高的孩子,往往比一个单纯只是聪明的孩子来得更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表现出色,他们懂得如何表达,如果观察他人的反映,如何去利用各种条件完成任务。
4、引导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启发他们进行创意思考。
如果有了这些,再加上,能够确定目标,具备合理的有步骤的实现目标的能力,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非常的出色了。
其实,无论是哪一点,都是要从小开始培养,从生活中点滴做起,而不是要一早就给孩子订立什么大的目标,什么宏伟的志向,培养一个具有良好的品格和素质的人才是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