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在一项问卷调查中,53%的家长的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对孩子犯错会采取什么方式教育?”75%的家长表示会“批评教育,耐心说教”,24%的家长会“不理睬、打骂挖苦”。而在对家长和孩子更细致的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的“批评教育,耐心说教”并不到位。有些做法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等,还可能引发不少心理问题。
小鱼喜滋滋地告诉妈妈数学测验考了98分,妈妈立刻问有多少同学得了100。当她知道有5名学生得了满分后,脸就沉了下来:“你还有没有自尊心,考了98还洋洋得意?你怎么不跟好同学比,我看你是不求上进!”
芳芳妈妈在做饭,发现盐用完了,就给了8岁的芳芳5块钱,叫她去买盐。过了半小时,妈妈已经等得着急了,芳芳才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妈妈,钱丢了。”“你怎么搞的!整天魂不附体。你这个样子以后什么也做不好!”
小震被父母叫做“闯祸精”,几乎没有一天不挨骂。爸爸经常对他吼叫,不耐烦到极点时就一巴掌挥过去:“滚,你这个败家子!”妈妈则唉声叹气:“你怎么才能学好呢?”
家长必须学习接受孩子的错误,不要苛求孩子,把不算错误的事当成错误对待。更不要抓住他们的错误不放。许多家长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做错的事上,指出孩子犯的每一个错误,提醒他们必须改正。在这样的指导下,孩子会觉得自己必须完美才能为父母所接纳,这样的想法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和恐惧,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勇气,阻碍了他们提高的进程。学过外语的人深有体会,如果老师不断纠正你的口语错误,你会越来越不愿开口,害怕出错丢丑,因而导致缺乏训练,进步缓慢。
孩子犯错有时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或经验的缺乏,比如,丢三拉四,粗心大意,冒失莽撞。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弱点,纠正不当的行为,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才是明智的做法。
小珏把妈妈给买酱油的钱丢了。妈妈没有责备她,而问道:“你刚才把钱放在哪里的?”“放在裙子口袋里的。”妈妈检查了小珏的裙子口袋,说:“口袋没破,但你看,这个口袋太浅了。你走路一颠一颠地,钞票就容易冒出来。”小珏点点头,说:“知道了,我下次注意把钱放在深一点的口袋里。”“要是没有口袋呢?”“放包里。”“那放在包的什么地方最安全?”“放在夹层里,就不会被偷掉。”“这就对了,喏,妈妈再给你5块钱,把酱油买回来吧。”
春节前,10岁的红叶帮父母在家大扫除。她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完后,就出去玩了。回到家,妈妈就对她说:“你自己看看你擦的家具,干净不干净?”红叶一看,全是大花脸!红叶纳闷地申辩:“我擦的时候觉得挺干净的。”爸爸在一旁告诉她:“你没有勤搓抹布,用一块抹布从头擦到尾,湿的时候看起来亮光光的,干了以后泥浆就看出来了。下次记住要勤换水。”妈妈接着说:“先吃饭,吃了饭你再重擦一遍。”这回,红叶擦得干净多了。
孩子有时也会故意恶作剧,但一定都有原因。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先设法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和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初一的小伟写作文时通篇不打一个标点符号。小伟的妈妈知道了他的恶作剧行为很生气,但她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问小伟:“我知道了你写作文故意不打标点的事,我很惊讶,也很生气。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是很喜欢作文吗?”
“我以前喜欢作文,现在不喜欢了。”
“那是什么原因?”
“以前的语文老师有水平,现在的老师差远了。”
“是吗?”妈妈想起小伟对上学期教语文的张老师非常崇拜,张老师也经常夸小伟作文好。“现在的赵老师怎么不好?”
“……”小伟一下子语塞,“她写字都歪歪扭扭的……反正不怎么样。”
“我倒不这么认为。”妈妈说;“起码她非常有耐心,也很宽容。你看,她把你漏掉的标点符号全都补上了。要是换成我,早罚你重写了。而且她没有告你的状,是我今天正好去学校问起,她才说的。这样的老师很难得。”
小伟不吭声了。
妈妈接着建议:“我认为你应该向老师道歉。是当面跟老师认错还是在作文本上留个条,你自己决定。”
两天以后,赵老师打电话告诉小伟妈妈,他在最近一次作文后面附了一张道歉条。而且这次作文他写得非常好。
因为消除了对赵老师的偏见,小伟对语文课的兴趣逐渐恢复了。他对赵老师也越来越尊敬。在妈妈的启发下,小伟从这次经历中明白了: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管束策略,家长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脸面和尊严。尽量避免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同学、朋友或他们看中的人面前训斥他们,让孩子下不来台。这样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因羞恼、气愤,而与家长发生冲突,使孩子和家长的感情都受到伤害。
15岁的小美一向很乖巧。有一次约了同学到家里玩。妈妈提醒她不要大声喧哗,因为爸爸在家赶写一份工作报告。结果女孩子们开始还很克制,一开心就忘了形,笑闹声响得简直能把房顶掀翻。妈妈进了女儿房间,不客气地训了小美几句。小美跟妈妈顶撞了起来,然后气呼呼地跟同学出了门。妈妈很震惊,因为女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理过。小美到很晚才回来,低着头不声不响进了门。妈妈已经冷静下来,她问小美为什么发脾气。女儿说:“你那么骂我,我太难为情了。你那么凶,我们同学以后再不敢来了。”妈妈觉得自己的确有失妥当,向女儿道了歉,同时也让女儿认识到她的不要之处。母女俩和解了。
家长做错事也是情理之中的,如果冤枉了孩子或是做法失了分寸,也应该向孩子道歉。不要为了维护所谓的家长尊严,贬低了孩子的自尊。其实,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家长不仅不会削弱自己的形象,反而能引起孩子对你的勇气的尊敬,同时,你的榜样也使孩子学会在遇到问题时不逃避责任,主动查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豁达的品行和宽阔的胸怀。
想像一下,当有人批评你做错了事,你希望他过后如何对待你呢?当然是希望别人不要揪住这点不放,仍像以前一样尊重和信任你。那么,换到孩子的角度上,当孩子做错一件事受到你的批评后,就该让这件事成为历史,让孩子继续向前。不要再反复提起,不要对孩子发表长篇大论,更不要把孩子犯错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小辉因为跟别人打架,被罚周末不许出去玩。恰巧,小辉妈妈的同事张阿姨带了孩子来约小辉去游泳,小辉的妈妈告诉张阿姨:“小辉今天不能出去玩。下个星期再跟你们一块儿去吧。”接着就岔开话题,与张阿姨聊起别的事儿来。
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存在脸面的问题,孩子不愿在众人面前遭到训斥,家长也不希望在别人面前显得缺乏威信。这时需要家长预先防范冲突的发生,在需要采取行动管束孩子的行为时,也要坚决,不要让孩子利用你要面子的弱点,放纵自己的行为或坚持不合理的要求。家长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冷静,与孩子一起转移到离开公众视线的角落,采取适当措施让他服从规则,并提醒他如果不希望丢脸就必须配合。
对于幼小的孩子,情况就不同了。
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在商场、马路上、公园里不服管教,哭闹、耍赖,路人的目光如芒刺在身,你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一定是个无能、冷酷、粗暴的家长。其实,你所想像的别人的看法多半是你没生孩子之前,对别的家长在同样情景下的反应。你可以放宽心,有孩子、有经验的人看你的目光是同情的,因为他们大多深有体会。
要避免公共场合孩子不合作的情况,首先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状态安排活动。当孩子感冒、疲惫、烦躁的时候,应避免漫长枯燥的旅程,也不要去对行为约束多的场合,如,高档的餐馆。当孩子特别兴奋,需要尽情玩耍发泄精力的时候,就不适宜带他进行长时间的购物。在进入公共场所之前,提醒孩子有关的规则,如果孩子小,可以让他重复一遍。给孩子带些玩具,无聊时可帮孩子打发时间。跟孩子做个游戏,讲个故事,也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孩子表现好,可以给一点奖励,比如,买个小零食或小玩意。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家长应立刻采取行动,可以视情况而定选用上面提到的各种管束策略。如果怕难为情,可以把孩子带到某个人少的角落进行教育。
4岁的蒙蒙和妈妈去商场购物,妈妈一再告诫蒙蒙别乱跑,可稍不留神,蒙蒙就跑得没影儿了,弄得妈妈提心吊胆。妈妈把蒙蒙拉到楼梯拐角,拿出包里事先准备好的家里隔离用过的椅子的照片,给蒙蒙看,并告诉他,如果他再乱跑,回家后立刻隔离双倍的时间。蒙蒙果然乖乖地跟着妈妈,直到买完东西。妈妈给他买了个冰激凌作为奖励。
孩子的成长在日复一日的进程中常常显得进展缓慢,并时时受挫,家长难免会急躁。家长应该提醒自己,学习的过程总是艰辛的。你不妨业余时间从事一项新的业余活动,重新体会一下掌握一门新技能的艰难。对于认知、运动能力已经成熟的成年人来说,学习的过程尚且错误不断,对身体和头脑仍在发育之中的孩子而言,艰辛更可想而知了。孩子的身边似乎总是围绕着一群比他们学得快的同龄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们仍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耐心,岂不反映出孩子天性的执着可爱?
带着宽容去管束孩子,带着欣赏去鼓励孩子,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严格家长。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充满自信,让孩子勇于负责,让孩子善于同情,让孩子学会自制。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的家庭氛围,形成牢固的亲子纽带,培养出健康、快乐、能干的孩子。
1.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
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么?”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宝宝说错的话
宝宝刚学说话,发音不准确的时候。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认真对待宝宝的提问
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么?”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给宝宝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
让宝宝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宝宝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宝宝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
给宝宝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让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他的宽容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
9.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不对宝宝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让宝宝偶尔当当家
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