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身体的茁壮成长,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各位家长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人格的培养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始发站”。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那家长应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
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
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适当的管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
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都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
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正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时间久了孩子过分依赖,会对他的长大成人产生不利影响。
培养有良好健康人格的孩子使我们每个当父母应该做好的事情,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自身成长,也是对社会保持良好风气的基础。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引导着孩子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怎样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小孩,子女关心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共同生活,这样的家庭对子女有一种凝聚力,孩子在这种气氛中,人格才会健全发展。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客人要热情、谦虚、礼貌。这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德。
家长要引导孩子与亲人平等相处,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和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性格。
(2)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过程中,孩子会相互教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孩子在家里,父母往往处处都依着他,可在群体之中,就得平等相处。这实际上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可是,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许多家长生伯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得不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事生非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一个人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使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慢慢孩子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