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时期,孩子有了一定的空间知觉,有了一定的图形感知觉。孩子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发展了。总之,孩子具备了“识汉字”的可能性。但如何教孩子识字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给孩子视觉形象,引起孩子对新鲜东西的敏感来学识字‘提供孩子看<婴儿画报>、(娃娃画报),买些小玩具、小图书,结名图像教孩子识字。如画报上有个孩子哭的特写,可以把孩子看到的视觉形象与汉字结合起来,把“哭”字分解开来,并饶有趣田地对孩子说有个小姑娘有两只大眼睛“00”,再有一个小鼻子“0”,一张小嘴张开来“哭”,可小姑娘爱掉眼泪“哭”,这样就很形象地教会孩子识“哭”字了。
②在游戏中学识字。游戏是孩子的最好伴侣,游戏带有面的因素,孩子乐意在玩中接受知识。我们可在游戏中教孩子认字,如给孩子玩水,提供一些小东西,孩子奇怪地发现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沉到水底,这时结合孩子玩,让孩子锣“浮”、“沉”。然后把这两个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字写在纸上,在墙上,让孩子辨别、记忆。又如孩子玩着小竹竿进门来,就让他想一想,竹竿怎样拿才能顺利地进门来,孩子竖拿着竹竿进了门,就让孩子识“门”字,孩子会形象地把“门”字看成门框,“门’字右上角的“一点”形象地看作是电铃呢!在游戏中识字,孩子情绪好,记忆好。
③结合儿歌、谜语、故事让孩子识字。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孩子都是非常喜欢的。我们可结合这些饶有兴趣的形式教十孩子识字。如春天到了,讲个春姑娘故事,结合孩子看到的花、草、树、木等春天景象,出现个“春”字让孩子认。又如下雨天给孩子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河里着不见。然后让孩子认个“雨”字,并启发孩子想象。外面像窗户,里面是雨点“雨”,孩子很快地认识了。
适当、形象、愉快地让孩子认字能发展孩子的思维、想象,丰富孩子的知识,为孩子自己阅读打基础。但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认字,或枯燥无味地认字。片面地认为字识得越多就越聪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怎样教宝宝识字呢?幼儿识字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编所带来的是一种DIY小卡片的识字方法。爸爸妈妈可以试试这种简单轻松的方法哦,接下来就来详细介绍宝宝识字卡的制作方法,一起来学两招吧。
宝宝多大识字最好
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认识其它物品一样自然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普遍可以学认字,而且识字速度不比6~7岁的孩子慢。研究还表明,5岁多的孩子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且能运用笔划分析字形和书写。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从孩子有图案识别能力开始,就可以教他们识字了。也就是说,识字教育,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下面就来看看宝宝识字卡的制作方法吧。
宝宝识字卡的制作方法
挂式字卡:这种识字卡片可以挂在墙壁、黑板,门窗等处,隔几天换一次。妈妈要用6厘米以上的纸来写字,孩子认会以后就把它们集中到另一地方,并排列成短句,便于认读巩固。
“口袋”字卡:这些识字卡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放进口袋,用1~2厘米见方的硬纸块两面写字。父母要经常带一些放在口袋里。当与孩子上街,上公园,散步,走亲戚或买东西排队时,利用一分钟左右鼓励他集中注意认几个字。这时袖珍卡片就是游戏工具了,因为孩子的玩,本身也需要动静结合。回到家还可叫孩子找出相应的大字来,“搬家认字”。
玩式字卡:用4-5厘米见方的美观的木块或厚纸块,两面写字教孩子认读(两面的字应有一定联系,或是形近字,或是反义字,或是一个词的两个字)。孩子认读后给他当玩具。可以玩“看谁找得快”的游戏,如妈妈说一个字,爸爸和孩子一起去找,看谁先找出采,玩拼句子游戏,如说一个短句,叫孩子找出相应的字拼起来等。如果玩时掉了一个字块,父母就可问“什么字掉了?快拣起来!”也可在孩子玩的积木上刻字,染上颜色。这样的字就成了不同积木零件的名称,边玩边认。
家长教宝宝识字要有耐心哦。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