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吓唬”孩子 对不对?

你的幸福我能满

你的幸福我能满

2015-10-13 20:59

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家长“吓唬”孩子 对不对?,一起了解下吧!

  很多孩子出去玩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哄、怎么跟他讲道理都不管用,这时妈妈就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其实,哪个父母会忍心不要自己的子女,这不过是吓唬孩子罢了。

  有些父母看到这招管用后就经常使用。但是专家提醒,在适当时候说反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是非观念,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最好是正面引导、直面交流和坦诚相待。

  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欢欢今年5岁,她性格开朗,天性好强,在同伴中,总是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欢欢很听话,也很懂事,有一次,欢欢小伙伴的玩具坏了,她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欢欢妈说,可是最近她发现欢欢变得很调皮、贪玩,叫她去写作业,她却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脏了让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没办法。

  有一次,欢欢又不愿意写作业,可把欢欢妈惹急了,欢欢妈瞎吓唬说:“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上床睡觉”。没想到欢欢乖乖地写作业去了。看发脾气这招挺管用的,欢欢妈也越用越多,欢欢不吃饭时,她说,“欢欢不用吃饭了哦,这样妈妈就省粮食了”,欢欢贪玩不去学习时,她说,“欢欢下次语文考试肯定只拿50分,绝对不会上60分”。欢欢妈发现,每次这样刺激欢欢时,她总会乖乖地去吃饭或写作业。

  专家分析

  正话反说可成教育“偏方”

  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此时,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好胜、好强,同时还特别叛逆。这时,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可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写作业了。而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家长说,“不去就不去吧,妈妈还省了一笔学费呢”,此时孩子会说,“我就要去上学,我才不让你省学费呢”。

  正话反说,主要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故意挑起孩子的好胜心,正话反说也属于一种沟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说反话要注意年龄、性格

  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也不能随时使用,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数。由于5岁的欢欢正处于4~7岁这个“竞争期”,她常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此时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些孩子天性好强,这时家长如果还是发挥一贯的唠叨本色,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话,是根本行不通的。请将不如激将,如果家长适时改变方法,正话反说,孩子反而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专家提醒

  常说“反话”容易影响是非观念

  欢欢妈抓住欢欢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根据地进行教育,发挥了正话反说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饭,偶尔给他吃点酸辣粉一样,孩子可能更爱吃。不过如果经常给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 反话说多了,会影响孩子是非观念规范的形成。

  3~5岁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就喜欢恶作剧,唱反调。如果再从成人身上接触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欢欢妈就习惯性地正话反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学,到处用,并从中感到很大的快乐。

  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的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

  建议: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是非观念的形成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多与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直面交流做到坦诚相待。

  “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长适当正话反说,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现,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话反说是一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应该把孩子压垮,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另外,家长经常正话反说,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父母经常欺骗自己,从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议:教育孩子就像骑单车一样,要随时查看路况。在用反话激励、“威胁”孩子的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同时,一个孩子通过正话反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时,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孩子也适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和孩子交流中说反话时,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过于激烈时,家长就应该停止。

编辑推荐:

从小被恐吓的孩子易有心理障碍

父母不要随意恐吓宝宝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可适当“吓唬吓唬”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哇哇大哭,妈妈怎么哄劝都无济于事,忽然灵机一动就吓唬他道:"快别哭了,再哭就把大灰狼引来了,大灰狼是要吃人的。"孩子立刻就吓得不敢吭声了,其实,这种"大灰狼来了"的教育虽然暂时达到了家长的目的,但是它带来的不良后果却也不容忽视。

  首先,吓唬会使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失去安全感,变得胆小怯懦。孩子刚出世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对恐惧的体验是在后天获得的,吓唬孩子虽然达到了一时目的,在客观上却使孩子胆小怕事,对一些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产生害怕和抵触,甚至不能与其它小孩子进行交往,长大以后很容易形成内向、保守的性格。

  其次,孩子神经系统脆弱,吓唬会使孩子精神持续处于紧张不安状态,惊慌不定,如夜间睡觉会突然惊醒,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最后,吓唬会使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错误的观念。孩子的求知欲望很强,对周围的一切事都具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家长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引导他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劳动者的热爱。但是由于家长的吓唬,一些正常的自然现象,如刮风、打雷、闪电,使孩子感到异常恐怖。而一些可亲可敬的叔叔阿姨,如大夫、警察等,却让孩子感到一种畏惧感。这是多么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面对爱哭、爱闹、不听话的孩子,有些家长常常采用瞪大眼睛,装出凶相,“吓唬”孩子的教育方法。一般,会用这样的话来“吓唬

“你你再哭,老虎听见就会来吃你!”

“你再到处乱跑,就会碰到妖怪。

妖怪是专门吃小孩子的!”“你再不听话,我去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

可能这般“吓唬”会立竿见影,孩子立刻被吓得老老实实,不哭不闹了。

但是,它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很严重的。其害处至少有四:

一是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丽和恐惧心理,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许多孩子夜里常做噩梦,睡不稳,很多都是“吓唬”造成的。

二是容易形成幼儿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个性。

三是会损害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

家长“吓唬”孩子的话,大多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来的,兑现不了。

久而久之,孩子把大人的话便看成了是“骗人”的谎话,再也不相信了。

四是家长顺口说出的“妖怪吃你”、“警察抓你”之类的话,不讲科学,不合情理, 不符合、法律规范,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

因此,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益少,不如用循循善诱、说明道理的方法,更有益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更有益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

  “孩子这么小”“孩子听得懂什么”这是家长们常有的想法,抱着这种想法也就会在孩子面前松懈,不管好自己,放纵自己的坏习惯,但是事实上是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已经超过了父母预计的范围,很多事情他不懂,但是他却学会了模仿,不要等到孩子成为你坏习惯的小翻版之后,才后悔莫及……

  1、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2、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孩子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是很强的。因此,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处不好的行为或态度,孩子很容易就学会并内化为他自身的社会习惯。哪些不好的行为是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显露的呢?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5、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孩子、钱,亲戚、性”四大忌讳

  孩子 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问题而争吵,孩子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有责任。这种争执极可能伤害到孩子与父母之间一方甚至双方的关系。比如,父母二人针对是否该让孩子参加春游活动进行讨论。

  在孩子看来,赞同的一方简直就是英雄,而反对的一方则是大坏蛋。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和家里管教方式比较严格的一方家长产生隔阂。

  家人和亲戚 在孩子面前讲祖父母的是非极不明智。孩子和祖父母往往关系融洽,在孩子面前说对祖父母不利的话,对孩子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如果孩子在你公公婆婆面前学舌,那该有多尴尬!

  金钱 凡涉及金钱的问题往往让人无法平心静气。就算开始时你还能保持理智,但只需一会儿,你激动的情绪就足以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了。而且,现在很多孩子对贫穷和无家可归心存恐惧,你可能很清楚家里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这一点,这样只会增加他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

  性 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你们的浪漫生活,谈论这种话题还为时过早,相信你们也不希望孩子为了调和矛盾而睡到你们两个中间去吧!

编辑推荐:

家长如何与“淘气包”斗智斗勇

父母不得不教会孩子的三种生活技能

家长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家长“吓唬”孩子 对不对?

分娩
家长“吓唬”孩子 对不对?

宝宝剃胎发到底对不对

生活百科
宝宝剃胎发到底对不对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吃得对不对全都写在你的脸上

生活常识 生活小常识
吃得对不对全都写在你的脸上

满月宝宝剃胎发到底对不对?

生活百科
满月宝宝剃胎发到底对不对?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满月宝宝剃胎发到底对不对

生活百科
满月宝宝剃胎发到底对不对

心理健康:心情不好自检坐姿对不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心情不好自检坐姿对不对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家长从小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要

家长从小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要

父母如何化解孩子害怕“鬼”的心理

父母如何化解孩子害怕“鬼”的心理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