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善良宽容的心理

我就是我的声

我就是我的声

2015-10-13 20:56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从小培养孩子善良宽容的心理,赶紧了解了解吧!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大人可能会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过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这有什么,我没教孩子打人啊。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女孩对心爱的布娃娃的感情绝不逊色于她对同胞姐姐的感情。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痛”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痛”的做法处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行为。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在嘴里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也只是很假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常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们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理呢?

  带着孩子欣赏和感激生活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儿子小宇第一次踏上了车程长达24小时的火车。对于这样长时间被困在火车上的经历,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无聊、疲倦、坐立不安是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的情绪,而孩子就更容易厌烦和疲倦了。可是没想到小宇的表现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似乎有忙不完的事:和同车的几个小伙伴玩躲猫猫;看那本已经看了1万遍的图画书;享受那些我平时很少给他吃的垃圾食品,睡觉……等郁闷的24小时终于熬过去之后,小宇抓着我的手,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坐这趟火车啊?”

  相信小宇能够不知疲倦地享受快乐,是一种天生的能力,是良好基因的结果。但是心理专家却不认为乐观和悲观的人只是基因上的差别。或许这的确和某些影响心情的大脑化学物质有关,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我们从小习得的某种态度和观念。孩子思考、感觉和行为的习惯倾向取决于我们让他如何认识世界、他人和自我。

  谁都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积极应对各种困境,享受生活中一点一滴,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最好自己的人,缺少的或许只是一些技巧。

  除了让孩子感觉快乐的气氛,你还有必要让孩子学会说谢谢,不管面对的是美丽的夕阳,美味冰淇淋,还是公园里和家里一起晒太阳的那一个小时。我们常常对陌生人或者朋友表达感激之情,却极少对家人这样。即使不说谢谢,我们也应该做些事情让家人感觉到我们心存的感谢和感激。孩子只有看到你做了,才会学着一样做。

  好父母的实践:在过去的三年里,小黎家尝试着做了一件事情:每晚睡觉前,小黎、丈夫和孩子每人说一件今天让自己感激的事。虽然刚开始大家感觉有些别扭和肉麻,但时间长了他们越来越发现这是结束一天最美好、最平和的方式。小黎说:“特别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感激家人、感激对方,这种感觉太好了。”

  让孩子尽情地倾诉问题,宣泄情绪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对朋友或家人发牢骚时,对方回应“别说了”,你一定会有刺痛或者堵得慌的感觉。那么,当你对孩子不耐烦或者轻视他的问题时,他的感受也是一样。孩子只有在感觉非常安全并被人无条件接受的时候,才会更加快乐和自信。所以当他倾诉问题时,你不要做出好坏的判断,只需要让他感觉到你的倾听和重视就行。比如,你女儿一推开家门就向你抱怨幼儿园里那个总爱嘲笑她的女孩,你也许会说:“别不停地抱怨,这可不好。”这么说或许会让孩子平静下来,但副作用是不好的情绪被压制在孩子心里。所以,也许你可以换个说法:“哦,看来她那样做确实让你不高兴了。”如果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他,他会更容易得到快乐。

  好父母的实践:每次鸣鸣伤心的时候,妈妈都让她尽情地哭,直到她哭累了,忘记难过的事。鸣鸣妈说:“我一般都会问她发生什么了事情,而且她哭的时候,说难过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把她搂在怀里。”

  保持规律的生活

  专家建议让孩子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不太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但是一旦作息规律固定下来,就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对事情的掌控感觉、满意度会提高,也就是说他会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得到愉悦感。比如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吃饭、洗澡、睡觉会牢固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能让大部分事情做起来效率更高,而保持刷牙、锻炼、洗手的好习惯显然也会更有利于健康。除此之外,一个生物科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规律的生活能让左右大脑得到有利的刺激和平衡。

  好父母的实践:从姗姗20个月开始,珍妮就立志让她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她说:“通常到了晚上8点,我们已经帮姗姗洗漱完毕,躺在床上,讲三个故事,唱一遍‘数鸭子’和‘TenlittleIndianboys’就关灯睡觉。除了第一个星期有些麻烦外,之后她都能做到,而且第二天精神也比较好。”

  允许孩子犯错

  从内心上来说,我们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因此总是不自觉地帮他清除障碍。但是等他长大后,碰到的问题越来越棘手,我们自信有能力帮他解决吗?所以,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具备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能力。这种能力养成的前提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允许他犯错,让他明白自己错的地方,并且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现在,孩子的抗挫能力普遍较低,也不太能等待迟来的满足感,可现实是处理压力和消极情绪,承认错误,在失败后调整前进的方向等,都是得到快乐生活的重要素质,学会这些技巧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实践。

  好父母的实践:每次芳芳猜不出字谜或者穿不上运动鞋的时候,芳芳爸都不会强迫她立即做到,只是耐心地对芳芳说:“别太着急。也许过了几天你再试试,就会好很多呢!”结果往往是,芳芳听到这样的话,过个半天甚至几分钟,她就真的会再尝试一下。

  停止使用计时器

  在如今这样紧张的、快节奏的大环境下,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也能高效度过每一天。但是你难道不觉得童年的美好正是因为孩子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在地做那些想做的事情吗?无数的心理学研究报告都表明,那些能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的成年人,能过上更加平静和满足的生活。

  所以,把追在孩子屁股后面的那个计时器扔掉吧!如果你的孩子上午10点学钢琴,下午2点练书法,4点还要做手工,他怎么能觉得快乐呢?虽然孩子确实需要规律的生活,但那只限于最基本的作息规律,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都要舍得让孩子“浪费”。

  好父母的实践:在蓝敏的心目中,女儿琳琳一直是个哲学家,因为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盯着一个地方发呆,看来还非常满足,一点儿都不无聊。原来蓝敏一直非常犹豫,要不要阻止她,让她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最终我还是忍住了,没有干涉她。直到琳琳8岁,她的绘画天赋开始一天天显现出来时,大家都觉得她的画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对于最细微细节的表达也非常出色。如果当时我阻止了她这看似无意义的举动,那一定会扼杀她某部分的天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大人会有压力,小小孩也有!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这点,即使孩子已经出现了许多“压力症状”,却误以为他是单纯的身体不适或只是在闹脾气,甚至因此觉得孩子不乖而责骂他,反倒加重了孩子的压力。唯有真正懂得孩子的压力来源、搭配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释放心中的压力。

  案例一:婷婷三岁半,是个性格活泼、外向、爱笑的小女孩,每天似乎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总爱探索生活里的新奇事物和结交朋友。凭着这样的个性,爸妈除了让她在三岁时开始进入幼儿园托班以外,另外帮她在课余安排钢琴、绘画与直排轮课程。

  但是近来婷婷脾气变得越来越大,常无端发怒,不肯去任何业余班。连幼儿园老师也察觉,婷婷上课时表现动机降低、胃口变差。爸妈带婷婷看小儿科医师,小儿科医师检查后表示婷婷身体很健康。

  案例二:小立两岁了,妈妈决定请保姆照顾小立,自己回原来的工作单位工作。在带小立认识保姆、渐进式地拉长小立与保姆单独相处时间的过程中,小立似乎没有太多不寻常的行为出现。但是妈妈却还是敏感地感觉到,小立变得特别“黏”自己,害怕一个人独处、晚上常常惊醒。

  放下身段以孩子的目光看事物,我们会发现孩子和我们一样,也可能面对压力的感受。像上述案例中婷婷的压力,来自于“过度的学习安排、缺乏个人空间”;而小立的压力,则源自于“生活习惯与依附关系的变动”。

  生活中的变动与不确定性、环境气氛的改变等,都是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压力来源。若比较过去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今天的孩子除了面对生活刺激、学习要求增加,过去较少迁徙且自然、稳定的生活情境,以及亲族彼此照护、手足众多的支持性系统结构已式微——所以作父母的我们,不该再忽视孩子的压力议题。

  培养健康心理9个No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一味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对孩子太苛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欺骗和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孩子面临压力症状表

  身体不适:疲倦、头痛、肠胃不适、磨牙、心跳不规律、呼吸浅短、频尿、皮肤长疹等。经生理检查未发现有特殊肇因,或原有之疾病(如过敏)无故恶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本来已能控制大小便后,又频繁出现遗粪或遗尿的情形也可能属于压力压力问题。

  情绪变化:忧愁、紧张、易怒、易惊恐不安等。

  行为变化:退缩、攻击(肢体、口语)、经常哭泣、注意力不集中、干扰行为增加、强迫性行为(频繁咬手指、拔头发、洗手、敲头)等。

  思考特征:负向、固执而缺乏弹性、犹豫不安等。

  睡眠习惯改变:夜惊、浅眠、难入睡或睡眠过度、终日困倦。饮食习惯改变:食量骤减或过度饮食。

  6个问题,透视压力

  帮助孩子减压的第一步,当然就是帮助孩子检视他是否存在压力感受。找找看孩子最近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身体症状、情绪与行为变化、睡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还有思考这些变化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较大一点的孩子或是口语发展较完备的孩子,或许在父母的引导下,可以提供部分自己对自己状态的看法,例如孩子可能会说:”我好烦,讨厌“、”我不喜欢“等等。但年纪越小的孩子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父母亲的行为观察就越显得重要。

  记得问自己几个问题:

  1.孩子出现了哪些不寻常的讯号?

  2.这些讯号是否在同年龄的孩子身上也常发生?

  3.这些讯号严重度如何、出现频率如何?

  4.这些讯号从什么时候开始,至今持续了多久?

  5.有没有相关的环境因素与这些讯号的变化作连结?

  若是今天孩子食欲不佳的情形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至今也一两年了,那么这很可能不是压力下的反应;但若是平时胃口佳,每天正餐外都要吃甜点的宝贝,突然好多天都对他喜欢的甜点失去兴趣,正餐食量减少,体重也在短时间内明显下滑,那么这就很可能是压力的征兆。

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关注孩子的正常心理行为,今天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几条,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还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积极的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也有自己的位置。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二)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从小培养孩子善良宽容的心理

分娩
从小培养孩子善良宽容的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生活百科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儿童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生活百科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主见

生活百科
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主见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色彩胎教的具体方法

色彩胎教的具体方法

怀孕初期通过提高自身修养的胎教

怀孕初期通过提高自身修养的胎教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