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的家长给予孩子的多是物质支持,却忽略了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周小西说,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者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回到家里已是疲惫不堪,很少能够顾及到孩子,更不用说与孩子沟通了,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
“如果你能够获得一个帮助,你希望是什么?”周小西走到学生中间,提出这个问题。
“妈妈的一个拥抱!”一个脸蛋憋得红扑扑的女孩说。
“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希望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瘦高女孩小颖说完这话后,眼泪溢了出来。
5月中旬,“红云图书室·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走进新疆,在农民工子女占70%以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奎屯河流域管理处中学和乌鲁木齐市第79中学,新疆团校副教授、新疆儿童保护专家周小西分别与400多名农民工子女开展了“欢畅说说心里话”的对话活动。
忙于生计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往往“沟”而不“通”
13岁的孔磊转入奎管处中学就读小学5年级,在学校,他是个“阳光男孩”,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偶尔会向老师打开心扉。可回到家,他却变成了另外一幅模样:不断地向父母要钱,不给就大发脾气,最后因抢劫被送上了少年法庭。
“孔磊从小在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来城市和父母团聚是他最渴望的事,但不知从何时起,一道冰冷的墙横亘在他与父母之间。”班主任老师徐蕾蕾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不对等,是目前流动儿童群体的最大问题。许多父母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情,也不会对孩子说‘我爱你’,让许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情。”
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了周小西与孩子们对话活动中以及孩子们即兴表演的场景里。
这是一场“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中”的场景。
“怎么又没考好?”“爸爸”暴躁地冲上去,大吼道:“你知不知道我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辛苦打工赚钱为了谁?”
“妈妈”在一旁阻拦,说:“别老打孩子。”
“爸爸妈妈”开始为了孩子的成绩争吵起来。
“孩子”怯懦又反感地叫着:“你们别吵了。”
在孩子们神态逼真的表演中,暴露出许多的家庭,常常是在争吵和不愉快中度过的。
“外来务工者普遍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尽一切所能让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周小西说,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为的就是能给孩子更好地创造学习条件,但往往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导致家长不能很好地理解和信赖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另外,农民工子女在不同城市间频繁转换,不断地流动、迁移,在成长中缺乏安全感、归属感,难以建立自信、不愿被约束,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很叛逆,使父母与孩子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在活动现场,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都认为有些话总是没办法跟父母说,父母总是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不理解、不相信自己。
乌鲁木齐市第79中学校长王盛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关心孩子,或是采用的方式、方法不恰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往往‘沟’而不‘通’。”
孩子也要学会夸父母
在对话活动现场,男孩小虎被要求当众唱一首歌。
没有忸怩,许巍《蓝莲花》的曲调小虎脱口而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歌表达出了我的心声!”小虎说,只要晚回家就会挨父母批评,很多时候没有玩的时间,内心渴望自由。
像小虎一样,不少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但当孩子准备把烦恼或是某些想法向父母吐露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或是因为工作繁忙而拒绝自己。
“农民工子女的家长给予孩子的多是物质支持,却忽略了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周小西说,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者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回到家里已是疲惫不堪,很少能够顾及到孩子,更不用说与孩子沟通了,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而孩子由于自制力不强或是没有人倾诉,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往往都是对孩子说:我们拼命挣钱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将来能有钱上大学!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而这些话孩子却往往听不进去。
“但是作为孩子,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和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并且理解和感恩父母。”周小西认为,孩子不能总是抱怨父母对自己不了解,而是应该试着敞开心怀与他们交流。不要嫌父母话多,孩子和父母都有责任把家庭氛围营造好。
比如,当看见父母吵架时却不知道该怎样劝说他们,只会使劲摔门或是制造一些噪音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种做法会让父母觉得孩子很不懂事。此时,孩子应该说:“爸爸妈妈,你们吵架的时候我真的很害怕,我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快快乐乐的。”
“其实父母每天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候情绪不好也情有可原,孩子要理解和体贴父母,主动找父母聊天。”周小西说,孩子支持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夸奖父母“这个菜真好吃”,或者对下班回来的爸妈说一声“辛苦啦”,在父母需要帮助时说“我能为你做什么?”。
“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周小西说。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毁了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之凤或人中之龙,那在父母在家庭中该担任什么角色?该怎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呢?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二)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