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吊丝有未来么

吊丝有未来么

2015-10-13 20:54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成长,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将门出虎子”,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塑造非常关键。父辈窝窝囊囊,做事信心不足,孩子也会很胆怯,遇事退缩。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在消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最爱说不。即便别人给他东西,即使他心里非常想要,也只会说:“不要。”这样的家庭处在着一种消极的氛围中。无形中把一种“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渗入了孩子的性格里,老师妈妈认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人生的发展。

  1.重视心理暗示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是孩子最近的权威和最有效的成长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心态心理对孩子的心理或行为影响很大,使孩子在生活中出现与父母相符的行为表现倾向,更甚者孩子就是父亲或者母亲的翻版。

  每个人的易感性不同,受心理暗示的效应也不同。但是孩子的年龄越小.对心理暗示的阻抗也就越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越强,心理暗示的效应也就越显著。

  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充分发展,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发展远远落后于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及观察力。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

  如果在生活中,父母坚强乐观,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褒奖,就会收到“镜像效应”似的心理暗示效果。因为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多,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变得乐观、自信、积极进取,能找到生活的动力和激情,敢于竞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被挫折击倒,容易成功。

  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意识中形成一面变形的哈哈镜——不良的自我心理暗示,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从主观上认为自己不行而自卑,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看不到未来,任何事情他看到的都是消极的一面。从而精神萎靡、缺乏人生的动力和竞争意识,这样的人生当然不会美好。

  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孩子,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

  比如当孩子面临考试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从“我一点没底,我恐怕要考砸”变为“别人行,我也行”。在这样的积极心理的暗示下,孩子才会全力以赴、信心百倍地去获取好成绩。

  2.谨防不良的心理暗示压倒孩子

  如果父母是一副坚定的保护者的姿态,孩子的心里就会踏实。尤其父母注视孩子的时候,目光是肯定的、和善的,孩子就会昂扬向上。如果孩子感到被轻视,被人嘲笑或者被人羞辱,会深深地感到自卑。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害羞、被压抑着的,当孩子一出生,他周围的父母就为他准备好了“场地”。如果一个不被期待的孩子诞生后,其父母会屈服于艰难的命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紧张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孩子被越来越复杂的生活包围着,每个人心里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释放蓄积在心里的矛盾和压力,孩子长期被复杂的心理暗示着,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也许有一天,这个不被重视的心理问题就会转化成一种生理上的疾病。

  儿童的智力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在6~12岁之间,外界环境的重视、鼓励、关爱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内心产生同样积极的评价和自我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感,激励他们实现这种外部和内在的期待。

  和睦愉快的家庭氛围赋予孩子明朗的性格,不论孩子的天生气质如何,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做积极的评价,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指导,愿意与别人交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拥有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善于与人相处,不容易被挫折击倒。

  愉快的氛围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父母之间、祖辈和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和谐关系自然是温馨愉快的。你争我夺、互不理睬、互相攻击呈现给孩子的只有冷漠和混乱。所以家长需要学习用冷静理智的方法解决家庭中难免的纠纷,避免使用争吵、冷战和暴力解决问题。愉快的氛围对孩子有利,对家长也裨益无穷。

  5岁的小海吃过饭在自己的房间玩,突然听见父母的房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小海惊了一下。接着父母的吵架声传了过来,小海悄悄走出房间,探了探脑袋,又折了回去,把自己的房门轻轻关上。父母的吵架声越来越响,小海换了一个又一个玩具,有些心神不宁,并开始敲打积木。突然,父母的房门开了,传来妈妈愤怒的叫嚷:“小海,看你把客厅弄的!”小海缩成一团,不敢吱声。

  根据一项调查,3岁孩子就能准确地判断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并开始对家庭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冲突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情绪反应。半数以上的孩子感到情绪波动和沮丧,并强烈希望争吵停止。1/3的孩子表现出矛盾心理,在沮丧的同时又有点兴奋,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调查还表明,绝大部分孩子认为自己是引起父母生气的主要原因。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是常有的事,生气也不可避免,关键是选择发泄怒气的方式。谩骂和暴力是不可取的,更不能迁怒于人,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长之间发生争执,尽量克制情绪,一旦有了火药味,不妨采取撤退的方法,暂时分开,不让怒火升级。如果孩子在场,可以告诉孩子父母争执的原因,以免孩子以为是自己惹父母生气而负疚。

  两岁半的欢欢听见爸爸妈妈说话声音越来越响,口气也越来越激烈,就哇哇大哭起来。欢欢的父母意识到自己不太冷静了,都闭了嘴不再说话。妈妈抱起孩子,安慰她:“宝贝,爸爸妈妈在讨论问题呢,不是生你的气。爸爸妈妈都喜欢你。”欢欢在妈妈的怀抱里渐渐平息下来。欢欢父母因为孩子的干预停止了争执,也冷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和和气气地商量着把问题解决了。

  孩子也有生气发怒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发泄怒气,也是保持家庭愉快氛围的重要环节。允许孩子有脾气,告诉他们发脾气的正当渠道。可以教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去打球而不是打人,去跳绳而不是跳脚,去唱歌而不是骂脏话,去找朋友谈心而不是躲在屋里生闷气。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发泄因怒气而激发的能量,蒸发掉不快的情绪。打扫房间、刷地板也是好方法,既可以释放能量,还可以增加成就感。找人倾诉,永远是好主意。当孩子还不能主动运用这些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安排一些活动,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机会。

  下雨了,4岁的新新不能去向往已久的动物园了。他气呼呼地撕扯他的故事书。妈妈拿来一个纸筒做成的小喇叭,对新新说:“下雨很讨厌是吧?你可以对着这个喇叭喊‘我讨厌下雨’。”新新大喊几声以后,脸色缓和了许多,他举起喇叭看看,觉得挺新鲜。接着妈妈又提议,把准备去动物园进行的野餐改在家里的客厅举行。新新一下子又来劲了。

  读初一的大春因为被同学捉弄,十分愤怒,要追打那个同学,正巧被父亲遇见。父亲阻止了他。了解原因后,父亲没有责备大春,而是拉他跟自己打了一场球,接着又看了一部喜剧电影。

  16岁的雨洁竞选班干部失败了,在家闷闷不乐,妈妈觉得自己也不知怎么开导她,就向雨洁最信赖的小姨求助。小姨一时来不了,打电话建议雨洁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愉快的氛围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来提升。平时有规律的生活中可以穿插些小节目活跃气氛,唱唱歌、说说笑话、比比手劲儿,下雨天在家打打扑克、下下棋,好天气出门散散步、打打球。不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家庭里的笑声却平添许多。节假日可以策划集体活动好好乐一乐,去郊游、看演出、撺掇上亲朋好友来个家庭游艺会,活动不在形式,开心就好。家长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创造出的生活情趣,会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嘉嘉一家是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嘉嘉,还有叔叔都住在一起。嘉嘉总有人玩儿,他可以跟叔叔打游戏、下围棋,跟爷爷奶奶去爬山、学京剧,和爸爸妈妈打羽毛球。周末时不时有全家的集体活动。过年过节的时候最热闹,全家一块儿去逛灯会,酷爱京剧的一家人还要举行京剧表演会。嘉嘉越来越活泼,因为她点子多,组织能力强,在小伙伴中间很有号召力。

  幽默,是愉快氛围的空气清新剂,它能轻松驱散人际交往中不妙的气息,给周围环境增添快乐因子。在人见人爱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不管遇到多少成长的烦恼,杰森一家轻松愉悦的氛围不会改变。父母处理各种矛盾时采用的方法妙趣横生,即便是严肃的对话也不乏幽默的色彩。虽然真实生活不可能像表演喜剧一样,处处搞笑,但仍需要不时制造出诙谐一刻,巧妙消除紧张或尴尬,润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家庭的凝聚力。

  幽默对天性缺乏风趣的家长是个挑战,它需要你越出思维定式,不按常规思考,这样才能对一件事作出出人意料的反应。同时你又必须具有乐观的心态和善良的意愿,才可以使这个出人意料的反应产生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而不是危言耸听或是挖苦讥讽。当然,幽默是勉强不来的,如果你感到实在困难,可以多读一些笑话,适时讲一则切题的笑话,也是不错的幽默。但记住不要在同一群人当中重复同一则故事。会欣赏幽默也很重要,笑话有人讲,没人笑,就不成为笑话了。学会发现别人,尤其是孩子言行中的有趣成分,给自己找点儿乐,你会体会到幽默的。

  4岁的小宇每次上完厕所,就坐在马桶上大叫:“妈妈,擦屁股啦!”妈妈说:“以后大便完了,你就大声唱首歌,我听见歌声就来了。”小宇挺认真地照妈妈说的做了。从此,大家经常能听见小宇响亮的歌声,他一唱大家就乐。

  元元的爸爸在造武器的军工厂工作,由于保密需要不能告诉元元自己具体是干什么的。7岁的元元问爸爸:“如果同学问我,我该怎么说呢?”爸爸回答:“那就说我是打铁的。”妈妈在一旁噗嗤笑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农民工子女的家长给予孩子的多是物质支持,却忽略了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周小西说,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者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回到家里已是疲惫不堪,很少能够顾及到孩子,更不用说与孩子沟通了,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

  “如果你能够获得一个帮助,你希望是什么?”周小西走到学生中间,提出这个问题。

  “妈妈的一个拥抱!”一个脸蛋憋得红扑扑的女孩说。

  “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希望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瘦高女孩小颖说完这话后,眼泪溢了出来。

  5月中旬,“红云图书室·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走进新疆,在农民工子女占70%以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奎屯河流域管理处中学和乌鲁木齐市第79中学,新疆团校副教授、新疆儿童保护专家周小西分别与400多名农民工子女开展了“欢畅说说心里话”的对话活动。

  忙于生计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往往“沟”而不“通”

  13岁的孔磊转入奎管处中学就读小学5年级,在学校,他是个“阳光男孩”,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偶尔会向老师打开心扉。可回到家,他却变成了另外一幅模样:不断地向父母要钱,不给就大发脾气,最后因抢劫被送上了少年法庭。

  “孔磊从小在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来城市和父母团聚是他最渴望的事,但不知从何时起,一道冰冷的墙横亘在他与父母之间。”班主任老师徐蕾蕾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不对等,是目前流动儿童群体的最大问题。许多父母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情,也不会对孩子说‘我爱你’,让许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情。”

  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了周小西与孩子们对话活动中以及孩子们即兴表演的场景里。

  这是一场“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中”的场景。

  “怎么又没考好?”“爸爸”暴躁地冲上去,大吼道:“你知不知道我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辛苦打工赚钱为了谁?”

  “妈妈”在一旁阻拦,说:“别老打孩子。”

  “爸爸妈妈”开始为了孩子的成绩争吵起来。

  “孩子”怯懦又反感地叫着:“你们别吵了。”

  在孩子们神态逼真的表演中,暴露出许多的家庭,常常是在争吵和不愉快中度过的。

  “外来务工者普遍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尽一切所能让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周小西说,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为的就是能给孩子更好地创造学习条件,但往往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导致家长不能很好地理解和信赖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另外,农民工子女在不同城市间频繁转换,不断地流动、迁移,在成长中缺乏安全感、归属感,难以建立自信、不愿被约束,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很叛逆,使父母与孩子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在活动现场,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都认为有些话总是没办法跟父母说,父母总是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不理解、不相信自己。

  乌鲁木齐市第79中学校长王盛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关心孩子,或是采用的方式、方法不恰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往往‘沟’而不‘通’。”

  孩子也要学会夸父母

  在对话活动现场,男孩小虎被要求当众唱一首歌。

  没有忸怩,许巍《蓝莲花》的曲调小虎脱口而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歌表达出了我的心声!”小虎说,只要晚回家就会挨父母批评,很多时候没有玩的时间,内心渴望自由。

  像小虎一样,不少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但当孩子准备把烦恼或是某些想法向父母吐露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或是因为工作繁忙而拒绝自己。

  “农民工子女的家长给予孩子的多是物质支持,却忽略了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周小西说,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者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回到家里已是疲惫不堪,很少能够顾及到孩子,更不用说与孩子沟通了,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而孩子由于自制力不强或是没有人倾诉,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往往都是对孩子说:我们拼命挣钱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将来能有钱上大学!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而这些话孩子却往往听不进去。

  “但是作为孩子,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和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并且理解和感恩父母。”周小西认为,孩子不能总是抱怨父母对自己不了解,而是应该试着敞开心怀与他们交流。不要嫌父母话多,孩子和父母都有责任把家庭氛围营造好。

  比如,当看见父母吵架时却不知道该怎样劝说他们,只会使劲摔门或是制造一些噪音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种做法会让父母觉得孩子很不懂事。此时,孩子应该说:“爸爸妈妈,你们吵架的时候我真的很害怕,我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快快乐乐的。”

  “其实父母每天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候情绪不好也情有可原,孩子要理解和体贴父母,主动找父母聊天。”周小西说,孩子支持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夸奖父母“这个菜真好吃”,或者对下班回来的爸妈说一声“辛苦啦”,在父母需要帮助时说“我能为你做什么?”。

  “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周小西说。

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毁了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之凤或人中之龙,那在父母在家庭中该担任什么角色?该怎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呢?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怎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密切家庭成员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完整性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冲突,使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疏于和子女交流,而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阂,只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才能缩短心理距离,增加共同语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还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安排家务劳动、重大决策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情、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一员,乐意与父母沟通。

三、调整心理,对孩子期望适中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骂,影响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父母应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

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二)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三)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会深深感染孩子,从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积极向上。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分娩
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家庭气氛和谐有利于孩子成长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家庭气氛和谐有利于孩子成长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话语祝福”有利于孩子成长

分娩
“话语祝福”有利于孩子成长

什么有利于宝宝成长

生活百科
什么有利于宝宝成长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有哪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游戏

亲子
有哪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游戏

如何断奶更有利于宝宝成长?

断奶
如何断奶更有利于宝宝成长?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家长选择才艺班应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长选择才艺班应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和宝宝的15款专属游戏

爸爸和宝宝的15款专属游戏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