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的3大益处
1. 促进感觉动作发展。例如肌肉力量、肌耐力、灵活性与协调性等。
2. 促进认识能力发展。如抽象数理观念:大小、多少、轻重等;序列能力,如前后左右的概念; 举一反三的扩展思维能力;记忆的广度与深度等。
3. 增加社会心理能力。如自信心、责任感、学习动机等能力的发展。
影响自理能力4要素
1. 幼儿自身的先天性因素
# 参与活动的兴趣高低(适应力高低)。
# 学习动机的强弱。
# 年龄大小(不同年龄有不同能力及不同的操作技巧)、能力高低(与本身存在的限制多少有关,如有无肢体、智力、知觉、视力或注意力缺失等障碍)。
# 健康状况。
2. 家长或是照顾者的价值观与支持度。
3. 家庭成员、同学等的影响力。
4. 社会文化的支持度与价值认同的高低。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4大妙招
妙招1——穿脱衣物
1岁——自己脱掉衣裤
孩子穿衣裤时,手脚会配合抬高的动作,也会使用手的力量来拉扯袖口,或是出现用脚拉扯裤口的动作,来脱掉衣裤。
2岁——自己脱掉已解开扣子的衣物
孩子已经会脱掉没有扣上扣子,或是没有拉链的外套。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可以自己脱掉裤子,也能够将手放进套头毛衣的袖子中。
2.5岁——在家长协助下穿上裤子
孩子自己会脱掉有松紧带的裤子,也可以用手解开比较大的扣子。
3岁——自己穿脱裤子
在家长协助下,孩子可利用从头部往下拉的方式将衣服穿上,也会用从下往头部拉的方式脱衣服。,还能够用手扣上比较大的扣子,并会自己脱掉裤子。
3.5岁——自己解开外套的拉链
孩子已经知道衣服前后的不同,自己能穿上衣服,并解开外套的拉链,也会自己戴上手套和扣3~ 4颗扣子。
4岁——自己穿外套、套头衣物
独立穿脱衣裤的能力大约在4岁完成。孩子能够自己脱掉套头衣物、拉上外套拉链,知道外套的前后不同,正确地穿上袜子、系鞋带等。
5岁——独立完成简易穿衣活动
孩子有能力学会打结,可以独立完成穿衣服的活动。
6岁——可自己拉上后背上的拉链
孩子可以自己拉上背后的拉链,或是扣上背后的扣子。
妙招2——穿脱鞋子
1岁——边玩边练习
让孩子练习把自己的鞋子从鞋柜里拿出来,由家长帮忙穿。家长一开始可以先示范,然后再和孩子玩,看谁先拿到指定位置。
2岁——穿有松紧带的鞋子
让孩子练习穿有松紧带的鞋子,请孩子先将脚放入,再用手指头拉后面的松紧带,让脚往内伸卡住。
2.5岁——穿有魔粘的凉鞋。
让孩子练习穿着自己的凉鞋,将右脚放在左腿上,把凉鞋的魔粘拉开,将脚放进去,再把右脚放在地上,用右手指头去拉后面的鞋跟,再将魔粘贴好。然后换左脚,重复上述动作。
3岁——穿有魔粘的布鞋 让孩子练习穿自己的布鞋,将右脚放在左腿上,把布鞋的魔粘拉开,左手扶着鞋子,右手拉着鞋舌,把洞拉大,将脚放进去,再把右脚放在地上,用右手指头去拉后面的鞋跟,再将魔粘贴好。然后换左脚,重复上述动作。
3.5岁——穿没有魔粘的鞋
让孩子练习穿没有魔粘的鞋,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左手扶着鞋子,右手拉着鞋舌,把洞拉大,
将脚放进去,再把脚放在地上,用右手指头去拉后面的鞋跟。然后换左脚,重复上述动作。
4岁——穿靴子
可让孩子练习穿长统靴。将长统靴子的拉链拉开,右手把鞋舌往前拉,左手拉住鞋子,脚神进去往下踩,再把拉链拉起来。 5岁——穿绑鞋带的鞋子
将有鞋带的鞋子打交叉结。先将右边的系绳伏在另一边的上面,系成交叉状,然后再将下面的系绳往上绕,穿回到交叉中间的山洞里,然后将两条系绳拉紧。
6岁——绑鞋带
将交叉拉紧的鞋带拉紧后,右手先把鞋带抓成兔子耳朵,左边也拉成兔子耳朵,然后把右边的耳朵伏在左边上,下面的耳朵再绕一圈上来,往中间的洞洞穿进去后,再拉起来。
妙招3——收拾床铺
1岁——枕头归位
让孩子将枕头拿起来,放到枕头的位置。
2岁——练习卷棉被
协助孩子一起将厚棉被叠成一点点圆形,并教孩子用双手的力量将被子向前推,推成蛋卷状。
2.5岁——练习摺棉被
让孩子自己练习将薄棉被向前摺成一点点,然后往前推成蛋卷状。
3岁——练习寝具归位
让孩子将棉被卷起来后,抱起来放到棉被的位置,再将枕头放在棉被上面。
3.5岁——练习将棉被收进睡袋里
让孩子先将棉被卷成蛋卷状,然后左手拉着睡袋的口,右手把棉被抓一点起来往袋子里塞。
4岁——练习将棉被摺得平整
让孩子抓住薄棉被的两端,成人抓住另外两端,2人一起抖一抖。让孩子将他抓的两角拉平,然后成人和小孩拉同一边的角,往另一角对摺,并用手铺平。
5岁——摺法初步练习
让孩子抓住小浴巾的两角,抖一抖放在地上,将两角和对面两角合在一起,再对摺,共摺2次。
6岁——摺法进阶练习
让孩子自己抓住大凉被的被角两端,抖一抖放在地上,将两角和对面两角合在一起,再对摺,共摺3次。
妙招4——收纳玩具
1岁——训练双手拿取能力
帮孩子准备大的玩具收纳箱,在收拾时教导孩子用两手将玩具从地上拿起,放到大收纳箱里,以训练拿取能力。
2岁——练习将玩具放进收纳箱 引导孩子练习用一手抓住玩具,并将玩具放到贴有玩具照片的收纳箱里,记得请孩子轻轻地放置好玩具。
2.5岁——练习自己到收纳区找玩具
在孩子将玩具收拾到收纳箱后,和大人一起将收纳箱放到指定地点,可在玩具收纳箱和指定地点贴上同样的贴纸,让幼儿自行去寻找。
3岁——分类收纳初步练习
可以准备2个收纳箱,贴上玩具的照片,让孩子对照着照片去摆放玩具。
3.5岁——分类收纳进阶练习
准备3种贴有不同照片的收纳箱,让孩子依据玩具的不同属性和照片图示来收拾,并用双手将玩具搬放到收纳箱里面。
4岁——拆解&收纳组合类玩具
让孩子在收拾时先将玩具拆解,然后再放回收纳箱:或者是将组合类玩具的零件一个一个都组合好,然后再放回去。
5岁——培养分工合作精神
若家中有2个以上的孩子,大人可以依照玩具的不同属性,来询问孩子谁要负责哪一类型玩具,由孩子各自负责不同属性的玩具,先收拾好的人帮助尚未收拾好的人,培养分工合作的精神。
6岁——分配收拾&栓查工作
在收拾之前,先让孩子自己讨论如何分配工作,再轮流互相监督,检查是否确实收拾整齐、干净。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社交能力是学龄前儿童在未来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所以,家长应把培养社交能力放在早教任务中。下面小编就来出出招,看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原则
给予关注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关注。多花些时间跟宝宝面对面地交流,尤其是在最初几个月里。他会喜欢被你关注,跟你做鬼脸。他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流,喜欢被宠爱和关注。
多多体验和认识他人
宝宝有几个阶段和怕生,小时候不让别人抱,大一点只喜欢和爸妈在一起,见了人总是躲在大人身后。这都是一种认生的表现。如果你的宝宝表现得很怕生,不必感到烦心或尴尬。这种始于宝宝7个月左右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表现。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强迫他,给予他安慰。熟悉他人总要个过程,所以不要太强求。
给予孩子安全感
宝宝离开父母或者监护人会感到害怕,这是正常的。他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去面对陌生,陌生大环境和陌生的人。他还小,不能独立处理问题也很正常,他们需要安全感。
到了一个陌生环境,你可以不断在房间里走进走出,最终你的宝宝会认识到即使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你很快还是会回来的。“这就是一种安全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丢下了他,这样他会非常畏惧和害怕。
帮助宝宝交上新朋友
对两三岁的宝宝来说,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是种天性,不过,给宝宝树立个好的与人交往的榜样从来不会太早。让宝宝听见你说“请”和“谢谢”,做错事说对不起。学会懂礼貌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当别人做得好时赞美别人。让他看见你跟别人分享零食和报纸。为你的宝宝报名参加群体游戏或各种亲子班,使他有机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快,宝宝就能学会如何认识和结交朋友了。这也是个提升宝宝社交能力的好办法。
而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培养社交能力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哦。
孩子不同年龄培养社交能力的方法
1-2岁:增加宝宝社交机会
勤带宝宝到亲朋好友家拜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玩耍,要增加交往机会。同时增大他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通常,1岁左右的宝宝已有了社交的意愿,比如,他们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会用手指指他,还会把食物送到别的宝宝嘴巴里去。
育儿专家指出,当宝宝想要争夺别人的玩具时,其实也是他社交的开始,这表明宝宝玩的时候开始注意别人,注意同伴的玩具了。这时,爸爸妈妈不要一味阻拦,更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可以示意宝宝向别的小朋友好。妈妈要多鼓励宝宝同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
这样的交换,会让宝宝体会到放弃一样东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小伙伴分享并没有什么损失;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小伙伴交换玩具教宝宝怎样用语言索要一件他想要的东西。在宝宝学会说“我要这个”之前,他可能只会用手指着一样东西表示他的需要。如果别的宝宝不把玩具给他,妈妈可以逗逗宝宝:“别人不同意呢,宝宝怎么办?”让宝宝学会怎样索取和让步。
2-3岁:游戏和童话的启发
拿宝宝平时喜爱的布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宝宝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并多跟宝宝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如果宝宝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只要事态不很严重,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并用平时经常讲角的故事启发他:比如故事里的小白兔和小松鼠发生争吵后,是怎么化解矛盾的等等。
3岁左右的宝宝已听得懂故事,有趣的故事,比简单生硬地讲道理能更好地开启宝宝的心扉。同时,这也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好机会,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和识别他人的表情,为他日后学会观察人,同小朋友打交道奠定基础。
实际上,宝宝和别的宝宝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他会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宝宝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的自尊心的培养有强烈的支持作用。
4-5岁:提高宝宝表达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口齿伶俐的宝宝朋友会更多。平时多让宝宝复述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3岁以下的宝宝,社交还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他们玩的时候,自己也参与。
宝宝和其他小伙伴玩耍时,要帮助宝宝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他感到挫折。当他和小伙伴发生打架时,要与他谈心,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也要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架不是表达感受的好办法。
然后,建议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他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而不是以前,让他向小伙伴道歉。一个4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明白“道歉”的意义。
家长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对未来是很有帮助的哦。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