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

李无情先生

李无情先生

2015-10-13 20:50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在与大人对话或其他形式的交流中,父母往往只注意到孩子语言或行为的表层意思,而忽略了那些隐含在言语之外的真实意图。譬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在某个场合说出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话:

  ——我就不明白,那个孩子干吗总哭呢?

  ——怎么对门的阿姨从来不大声说话?

  ——要是把我丢在街上就好了。

  ——真想当个老头。

  ——我妈妈真好。

  这些话不时灌进父母耳中,有的他们只是当做孩子的自言自语忽视了,有的却不得不引起注意,然而追究起来,却得不到任何结果。

  实际上孩子在情感上的敏感性不亚于大人,只是这种敏感更多局限于所处环境及环境中的人,不外乎父母、老师、小伙伴。如果这个环境充满敌意,威胁到他心理上最敏感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言行。说话方式和内容便能够反映出来。上述列举的几句孩子的话,如果细究起来,则可能追踪到孩子的父毋身上,那里面明显存在了某种不满的成分。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实际上都围绕着自己,都取自自己的生活内容。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五岁的女儿搂着妈妈的脖子悄悄问:“我们会搬家吗?搬到爸爸上班的地方去?”妈妈听到孩子的问题自然有些奇怪,因为一个孩子很少会提这种与他们生活相距甚远的问题。不过房子是刚刚搬过的,而且离孩子爸爸的单位并不远。妈妈便用心向孩子解释了一番,可是孩子好像并不甚满意,她又跑去问爸爸。爸爸的回答是:“我们不会搬家了,再搬也要等到你长大以后。”奇怪的是,这个回答却使孩子平静了下来。这时,做母亲的才恍然大悟,女儿询问的并不是搬家的事,而是怕失去爸爸,因为就在最近,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因车祸丧生,孩子由此联想到爸爸每天上班都要骑自行车。

  又有一天,妈妈带着女儿上街,路过一个学校,女儿说:“这些孩子就像没人管!”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小学生在校园里奔来跑去。这次妈妈听出了孩子话里潜藏的意思,她是在表达对今后上学的一种若有若无的惶恐。妈妈说:“你看他们多高兴,在这以前,可是跟你一样上幼儿园呢!”孩子听到这个回答,立刻露出笑脸,感到很放心,这正是她想要知道的结果。

  孩子们都离不开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保护、永远生活在这个既温暖又有安全感的保护圈中,化们能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体昧出自己的位置、分量和父母对他们关心的程度。当他们感到不满意时,有时并不一定直言不讳地喊叫出来,而是用极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父母去心领神会。如果做父母的不理解或者不耐烦地说:“你有什么话可以好好说嘛!”这就会,他们认为,大人本来就应该知道这一切。

  不同性格的孩子提问题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无论男孩或女孩,性格内向还是活泼顽皮,都有自己独特的提问方式。很多做父母的,只是觉得孩子心地单纯,有什么要求绝不会隐瞒。他们的好恶都能通过既简单又朴拙的话语表达出来。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父母带着他们六岁的儿子去上幼儿艺术学校,一进学校就看见有些小孩子在大声唱歌,老师在弹钢琴给孩子们伴奏。这个六岁的孩子大声叫道:

  “怎么唱得这么难听!”当场把孩子的父母弄得十分尴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一个老师走过来笑着摸摸孩子的头说:“你说得不错,来这儿的孩子不要求唱得多么好,也许你更喜欢画画,或者别的什么?”这句话好像一股暖流通过孩子的周身,他感到愉快极了。因为老师解答了他的难题:在这里有些事不会做或做不好是允许的。

  通过下面这段有趣的对话,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妈妈,我昨晚做了一个特别好的梦。

  ——跟我说说吧,我很想听。

  一我梦见屈原了,他跟我说,河里的鱼虾吃了那么多年的粽子,已经厌烦了。希望换新的口味,叫你别再包粽子了。

  ——那么,屈原有没有说那些鱼虾喜欢吃什么?

  ——当然了,他们喜欢吃巧克力、冰淇淋、炸薯条和果冻。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单纯而明亮,同时却也有着令大人不易察觉的色彩和线条。因为成人观察事物更多地是出自经验和概念,而孩子那种不受条条框框左右的联想和充满“跳跃性”的、“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常常使父母茫然不知所措。这时,便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迅速地想一想:

  他在问什么呢?

  他想告诉我什么?

  这个回答会使他满意吗?

  是不是一定要让他满意呢?

   “你静静地睁着一双乌黑澄澈的大眼睛,久久凝视某处空间,不知在想什么,那目光自信而超然,真令人感到神秘。”一位父亲这样描述他刚出生的孩子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是父母最着迷的地方,它纯洁透明,一尘不染,具有感动人、征服人的魅力。父母可以通过眼睛和孩子交流。父母对孩子说话,孩子眼里会闪过理解的火花,父母从孩子尚未沾染岁月的尘埃的目光中领会了孩子内心的一切。

  然而,几年过去,父母却发现孩子的目光里多了很多东西,孩子的目光令父母迷惑不解。父母须知道,孩子的目光永远与孩子的语言紧密相连。孩子喜欢看父母,他们用眼神说话,表达“潜台词”,表达难言之隐,表达内心感受,可父母的目光中却没有与他们交流的内容。父母1门匆匆下结论,提出要求或者干脆回避,令孩子伤心无比,觉得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孩子息以为父母是洞察一切的,他们把心里的话用目光表达出来,在孩子看来心里的话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了父母,父母却经常奇怪:“我的孩子什么话也不说就哭起来了。”“我的孩子看着我不说话,反而怪我们不理解他。”其实,孩子的目光已经告诉了父母,只是父母不去解读或者没有读懂罢了。

  一个女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以前跟妈妈很亲,现在她下班后总是显得很疲惫,不愿理我,我想跟她说话,又不知道怎么讲,我就坐在床边看她。妈妈可能遇到了不愉快的事,闭着眼睛不理我。我多么伤心,我也不知道和她说什么了。我害怕慢慢和她疏远了。”

  父母忽略了孩子用目光交谈的方式,便不能细致体会孩子的心理,孩子会感觉灰心丧气,于是跟父母产生隔阂以致疏远父母。

  孩子为什么要用目光说话?孩子碰到的事情往往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碰到的事,他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只好用目光求救于父母。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常为一些不必要或子虚乌有的后果担忧,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到委屈。孩子有许多难于启齿的事,而这些事本来算不了什么,但他们会顾虑重重。孩子还善于对大人察言观色而不表态,用目光来表明态度,即使最外向、最善于表达的孩子也常用眼睛“说话”。

  有时候孩子满眼激愤回到家,父母看着他脏兮兮的衣服、抓破的脸,很可能会以为孩子又在外面闯了祸、打了架,但这一次很可能是孩子挨了打,受了委屈。父母不懂得孩子的目光语言,便予以批评,让孩子伤心无比。

  父母做了让孩子不高兴的事,孩子常用不耐烦、焦急的目光来制止他们。父母如果我行我素,孩子很可能会显得烦躁或莫名其妙地大喊大叫。

  孩子还会用目光跟父母挑战。当父母命令他们干这干那时,孩子会用目光固执地表示“不”或“我喜欢这样”。

  孩子经常用目光表示抱怨和失望,因为这类痛苦的情绪很难用语害表达。父母不知道孩子目光的含义,很可能在情绪上与孩子越走越远。

  父母说话时,孩子喜欢看着父母,孩子也需要父母用温暖、愉悦、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们,以此建立心理上的联系。

  孩子常把目光用于对父母的检测。父母理解孩子的目光才是真正地理解孩子,孩子的目光就是孩子的心理状态。

  孩子的目光可以告知父母:

  微笑眨眼:我有一个秘密。

  眼珠子往上移动:让我想一想。

  眯眼:表示怀疑或戒备。

  目无定珠:被别的事情缠着。

  目光呆滞:遇到忧郁的事。

  眼珠滴溜溜乱转:轻视父母的言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呆望:渴望得到一样东西。

  睁大眼睛:充满疑问或者恐惧。

  低眉不语:有难言之隐。

  视线不集中: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

  惊神不定:可能是在撒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当你和孩子其乐融融时,你一定是和颜悦色,可当孩子不听话,把你的话当耳旁风时,你的声调难免越来越高,嗓门越来越大,一阵暴风骤雨后,孩子哭着耍起了脾气,你也板着脸,既没有取得孩子的合作,也失去了教育他的最佳机会。

  所以,当你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升级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透过事件的表象,准确把握孩子心理,并且用语言循循善诱的家长。但是如何才能成为“会说话”的家长呢?

  争分夺秒的早晨,冲突高发期

  早晨,3岁的洋洋不肯起床,妈妈哄了好久也不行。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无论是用物质诱惑,还是讲道理,洋洋就是不为所动。于是妈妈只好硬从被窝里把洋洋抱出来,结果洋洋大哭起来。此时妈妈真的生气了,大声说:“就是因为你,妈妈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样,动不动就迟到!迟到要扣钱的,你知道不知道?没有钱,你还想要变形金刚玩具?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请你深呼吸:

  3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走出“第一反抗期”。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的家长常常感觉心力交瘁,难免认为孩子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带着这样的负面情绪去应对亲子关系,必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每天清晨的宝贵时光都被用来和孩子进行拉锯战,一天的开端是那么紧张、焦虑、不顺利!

  试试这么做:

  1.尽量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简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继续这么做的后果:“因为你不肯起床,让我感到很生气,这样我们两个人都会迟到。”

  2.就事论事,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家长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无限联想、给孩子贴标签,从孩子赖床(事件)联系到孩子不懂事(个人品性)。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在结尾处加上“我不喜欢你了”这类威胁的话语。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尝试将语句的“你”都替代成“我”。 可以这样说:“我喜欢早晨按时起床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按时起床的小宝贝呢?”或者:“我希望你能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愿意上幼儿园迟到。”

  4.功夫用在平时。晚上让孩子早点睡,尽早让孩子习惯用闹钟叫醒自己而不是妈妈,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迟到了,更难过的是自己而不是妈妈。

  以上四条也许能在忙碌的早晨帮你降低冲突发生的概率。

  吃晚饭前,妈妈说什么都没听见

  4岁的苗苗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就一直在看动画片。到吃饭时间了,妈妈叫她,结果她一动不动,妈妈提高嗓门又说了一遍,苗苗依然没动静。此时的妈妈又想用“戴高帽子的方式”让苗苗自己关掉电视,可苗苗“不接招”,说:“我不饿,我要看完这集,你别管我!”于是妈妈“啪”地把电视关掉,说:“我叫你吃饭,你就像没长耳朵一样,跟你讲道理也不管用,没见过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苗苗感到十分委屈,放声大哭。

  请你深呼吸:

  4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控力,但还只是处于低级阶段;面对喜欢的事物,很少有孩子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苗苗沉浸在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中,当然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那么善于批评孩子的父母会怎么做呢?那就是强制执行和事后讲道理。

  试试这么做:

  在提示无效后,建议用强硬执行的方式结束冲突。看着孩子的眼睛平静地说(不是用吼叫的方式):“我需要你马上关掉电视,洗手吃饭。不然,你未来三天都不可以再看电视了。”当然,前提是你真的能说到做到。若是不喜欢这种强硬的姿态,也可以选择和孩子商量,例如:“你再看10分钟电视,关掉电视洗手吃饭,吃完饭后再继续看。”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所以当你预感自己要发火时,不妨转过身冷静5分钟。也许等你再回过头来时,孩子已经明白自己的错误啦!其实,即便是小婴儿也知道哪些行为是许可的,而哪些又是被禁止的,要相信孩子。

  在强制执行之后,还要和孩子讲讲道理,不过需选择时机。当孩子的情绪还停留在看电视这个节点上时,跟他大谈保护视力、动静结合、按时吃饭等道理,无疑对牛弹琴。不妨选择晚上陪伴孩子睡觉的温馨时光,跟他说说之前的事,两个人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办法。当然不要忘记告诉孩子,虽然妈妈批评了他,但他还是妈妈最爱的宝贝!

  在公共场所,孩子不上台面

  6岁的咚咚,爸爸利用假期给他报了一个游泳班。第一次游泳课上,咚咚有点害怕,结果最后一个下水。下了课,爸爸立刻跑过去,当着小朋友的面说:“你看你,人家一节课下来,姿势都学得差不多了,你连下水都不敢,胆子怎么那么小?”咚咚很不服气地说:“人家有的都学过了,我是第一次。”爸爸有点生气了:“那也有第一次来的,人家都会了,怎么只有你笨手笨脚的,还是教练把你拖下水的……”咚咚嘟着嘴走开了,爸爸的火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么大点的孩子居然都不听话了,你这是什么态度?”

  请你深呼吸:

  6~7岁的孩子正处于自尊心发展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孩子的错误或失败,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当着小朋友、老师的面批评孩子,已是亲子沟通中的大忌。

  孩子畏缩,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孩子胆怯,不能大方地表现自己;孩子内向,受了欺负也不敢吭声,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罗列很多,也许家长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每个孩子的长处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不必强求孩子处处都表现得优秀,这会让孩子有强烈的挫败感。

  试试这么做:

  用鼓励的语言而不是消极的指责来让孩子逐步提高。对于咚咚,爸爸可以说:“你今天第一次来,能带着板子游已经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点会更好!只有不怕水才能游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作为咚咚听到爸爸这么说,是不是会更舒服呢?所以,每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家长不妨先肯定一下孩子的长处,将原本批评的话语用鼓励的方式说出来,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总结:跟孩子说话的4个要点

  1.谨记对事不对人,一事一议,不要过多联想,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2.讲道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果彼此都快情绪失控时,讲道理会演变成“到底应该听谁”的权威性的争执。

  3.语言要明确,便于执行,例如孩子没有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时,家长不要笼统地说:“你就知道玩,你又不收拾玩具。”而要说:“我希望你能把玩具都放到盒子里面去。”

  4.不要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也不应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天天,小男孩,两岁,最喜欢的“玩具”是家里那个大纸箱子。每天一早起来,天天都会指着大纸箱,给妈妈提要求:“妈妈,进。”于是,妈妈把天天抱起来,放进大纸箱。

  一进大纸箱,天天便兴奋地折腾开了——蹲下,起来,拍打纸箱壁,在纸箱壁上抓挠……一天,妈妈将天天抱进大纸箱,见他玩得忘我,便安心去收拾屋子去了。谁知,妈妈刚离开一会儿,天天就在那边大声叫嚷起来:“妈妈,门!门!门……”

  妈妈走过去,赶紧附和:“哦,对,这个是门。你看,门在这里呢。”

  可是,天天听后用力地摇头。看来妈妈会错了意。

  “是要妈妈关上房门吗?”

  天天又使劲地晃着脑袋,那神情已经略显不耐烦了。

  “是有人来了,在敲门吗?”

  这时,天天的小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眼里的泪珠就要夺眶而出了。

  妈妈一头雾水,也变得焦躁起来。不过,她还是不断提醒自己“要冷静”,一边搜肠刮肚地展开各种联想。可不管妈妈说什么,天天只是一味摇头,不耐烦地小嘴一撇,大声哭了起来。看来,妈妈并没有读懂天天在说什么。

  很多次无效沟通之后,妈妈也开始变得很烦。这个小东西,他究竟要干什么?怎么这么难缠?听着天天尖尖的哭闹声,妈妈再也受不了了,照着他的小屁股来了一巴掌。这一下虽然不重,天天却哭得更厉害了,豆大的泪珠连成了串。妈妈赶忙心疼地把他抱了出来。就在这时,天天的号哭奇迹般地止住了。他的小脸上甚至漾出了满足的笑容。原来,小家伙只是想从大纸箱里出来。

  正如天天妈所经历的一样,很多爸爸妈妈都被孩子的“儿话”折磨得抓狂。经常有爸爸妈妈一脸无奈地对我说:“有时候,我实在是不清楚孩子究竟要干什么。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能把你折腾坏!这也就罢了,这小东西人虽小,脾气可挺大,有时候简直一点儿道理都不讲。这个坏毛病不治可不行,要不就惯坏他了。”我非常理解爸爸妈妈们这种抓狂的心态,但是,我相信,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足够好,他一定会很委屈地抱怨:“唉,连爸爸妈妈都听不懂我的话,这太让人难过了。听不懂也就算了,他们居然还要整治我!这个世界太恐怖了!早知如此,我就躲在妈妈肚子里别出来了!做一个小孩怎么就这么难呢?!”

  因为不被理解,孩子不开心,变得焦躁不安。如果一时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就会让父母也跟着产生挫败情绪,这又会无形中影响孩子。找到读懂孩子儿话的窍门,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增进亲子关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可要读懂孩子的儿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样的烦恼,在琛琛小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记得有一次,看到书中的绿苹果,他纠结了很久,直至哭得伤心至极,我透过他的眼神才明白,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书上那只绿苹果跟茶几上的红苹果颜色不一样。在我说出这层意思之后,小家伙的哭声戛然而止。

  回过头来,再看看天天妈的经历。“纸箱子”事件之后,天天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天天在很多时候都会用“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经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纠结后,天天妈豁然开朗,终于理解了他“门”的内涵。原来,天天所说的“门”,并非单纯指“门”这个实物,而是有更多的含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指真正意义上的“门”;二是指他被困在某处,要找一个出口出来,所以这个“门”还有“出口”和从什么地方“出来” 的含义;三是指跟“门”有关的动作,如“关门”、“开门”;四是指“门”的不同特性,如“门”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上面的纹路不同,开启方式不同;五是指与“门”相关的一些事件,比如哪个小伙伴踢了门,捶了门等。

  从天天这个“门”事件可以看出,因为表达能力有限,孩子的语言反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再分析几则发生在天天身上的小故事,我们对孩子表述自己想法的特殊性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了。

  起床后,天天站在柜子旁边,小手指着高处,大喊“楼梯”。妈妈以为他要去爬楼梯,便牵着他的小手往门外走。可天天不仅不肯往外走,反而憋着劲儿把妈妈往屋里拽。这个小家伙究竟要干什么呢?

  经历了天天一轮又一轮哭闹之后,妈妈筋疲力尽,不过最终还是明白了他的心思——他想爬到柜子上去够爸爸的剃须刀。之所以没有及时听懂天天的心思,是因为妈妈忽视了一个细节——天天小手的指向。如果妈妈看一眼他手指所指的方向,也许就能更快地明白他的想法了。

  在经历很多次类似的折腾之后,天天这个“楼梯”的含义变得越加明晰了:毫无疑问,第一层含义当然还是“楼梯”;第二层含义则是“高处”;第三层含义是“爬高”。之所以衍生出“高处”与“爬高”这样两层意思,是因为天天观察到,只要一爬楼梯,人的空间位置就会提升,这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他就很自然把“楼梯”这个词跟“高处”“爬高”等概念联系起来。当他想要爬高,或者想要去够放在高处的某个东西的时候,他就会用“楼梯”来指代。

  继续看天天的故事。天天指着身体某个部位说“药”,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未必是要吃药。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除了指吃药之外,“药”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指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因为每次生病,他都会感觉身体不舒服,并且要吃药。于是,以往吃药的经验就会让他产生联想,把身体感知到的所有不舒服诸如痛、痒、冷、热等都跟这个“药”字关联在一起。

  天天看姑姑在吃藕,突然开心地大叫:“牛!牛!牛!”天天的这个“牛”把所有人都给弄糊涂了。谁也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看人家都没明白,他又补充了一句:“蛮波波”。直到天天提到“蛮波波”,大家才意识到他究竟想说什么。因为我们老家跟小孩说牛,统统以“蛮波波”指代,所以“蛮波波”就是“牛”的意思。原来,姑姑吃藕的时候,藕断丝连,这使得姑姑看起来很像被绳子牵着的牛。当别人都不明白他这个“牛”的含义的时候,他想到了用另外一个词“蛮波波”来替换。对天天来说,这个“牛”或者“蛮波波”还不仅仅指牛。他甚至将所有跟绳子、丝、线有关的东西都跟牵牛的绳子联系起来,继而跟牛扯上关系。这就是他的逻辑。以后每次要吃藕,他不说要吃藕,而是说“蛮波波”。当然,看到其他绳子、丝、线等,他也一律以“牛”或者“蛮波波”指代。

  当孩子语言能力有限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像天天一样,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词汇,去描述一些与这个词汇相关的场景、人物、事件、动作,或者指代有类似形态,与该词汇指代的事物存在因果关系的一切。举例来说,一个家里养了小狗的孩子,他对小狗的认知会先入为主地影响他对其他动物的认知。因此,当他在户外看到牛羊的时候,他会一律称之为“狗狗”,仅仅因为它们都跟“狗”一样,有四条腿,有头有尾巴,会叫唤,或者有其他相似的特性。了解了孩子语言表达时存在的这个特点,再细心观察孩子的眼神、动作、表情,我们就能更好地听其音辨其心了。

  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他们的“儿话”就不仅要听其声,还要辨其容(形)才能读懂。在学会母语前,婴儿通常有一些原生态的语言,并通过这些语言与我们交流。如果我们足够细致、耐心,并试着去分析、总结他行为背后的意义,就能轻松读懂他的需求,跟他有更多的互动,帮助他获得更好的发展。

  琛琛几个月的时候,他有很多特别的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多年之后,我又听很多妈妈提到过婴儿类似的行为。可见婴儿的原生态语言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看看玖玖的故事,我们就会明白婴儿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1、妈妈,我不饿,只是想跟你说说话——

  玖玖哼哼唧唧的,妈妈以为她要吃了,赶紧给她喂奶。在奶头送过来的那一刻,小家伙迅速含住了奶头。不过,她含住奶头的方式跟平时可大不相同——她只用半边的嘴唇含住奶头,用舌头将奶头顶过来顶过去。小家伙一边顶,一边嘴里叽里咕噜说着话。看得出来,小家伙并不饿,她仅仅想要以此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和妈妈有些交流而已。相反,饿的时候,她会将奶头整个包住,急不可待地吸吮着,没有余暇顾及别的事情。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无须继续给孩子喂奶,陪他玩玩,他的需求便得到满足,自然就开心了。

  2、妈妈,我很寂寞,需要你陪伴——

  玖玖大声地哭起来,声音响亮而吓人,但是眼里没有眼泪。妈妈一走到她身边,她的哭声就停了。每当玖玖这样哭的时候,妈妈立刻明白,她只是寂寞了,希望跟妈妈玩儿,而妈妈又没有及时满足她的需求,她只好通过这种方式来抗议。

  3、妈妈,我好委屈啊——

  玖玖扁了扁嘴,看起来十分委屈。随后,眼泪慢慢地从她眼里渗出来,在眼泪出来之后,她委屈的哭声随之响起,那声音简直令人心碎,仿佛她受了天大的委屈。妈妈将她抱在怀里,她依然在委屈地哭。直到她哭够了,她的委屈劲儿过去了,她的哭声才转换成抽泣,逐渐停息下来。遇到这种情形,那就说明玖玖是真的感觉委屈了,只有给予她足够的安抚,她的委屈劲儿才会真正过去。

  4、妈妈,我尿湿了——

  某一天,到了喂奶的时间。妈妈抱玖玖在怀里喂奶。玖玖一边吸吮着,一边使劲地踢腾着双腿。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妈妈很奇怪,这小东西怎么老是在踢腿呢?妈妈正疑惑不解呢,玖玖干脆把奶头吐了出来,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看着妈妈,又使劲地踢起腿来。妈妈心想,是不是小家伙尿湿了?她打开尿布一看,果不其然。妈妈给玖玖换完尿布,继续抱在怀里给她喂奶。这下,玖玖的一双小腿变老实了,小嘴巴迫不及待地吮吸起来。原来,玖玖不停地踢腿,只是想告诉妈妈,她大腿根部不舒服,尿湿了,需要先把这个问题处理了再吃奶。

  5、妈妈,纸尿裤系得太紧了——

  到睡觉时间了。妈妈给玖玖换完尿布,然后把她像往常一样放在床上,哄她入睡。可是小家伙今天似乎特别精神,到了睡觉时间,居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刚把她放到床上,她就不停地踢开双腿。妈妈拍拍她,想安抚她一下,让她尽快入睡。不过小家伙一点儿都不领情,仍然继续踢腾着,那架势仿佛在说:我今天还就不睡了。妈妈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明白她到底怎么了。小家伙踢着踢着,终于不耐烦,大声哭了起来,看起来有点不舒服。妈妈排除了所有可能性,也没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妈妈将她的小裤子脱下来,看看是不是纸尿裤系得太紧了。果然是这样。等妈妈重新给玖玖系好纸尿裤,小家伙立刻一脸的满足,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6、我要的是妈妈,不是外婆——

  到了该陪玖玖入睡的时候了。这天,妈妈在本该陪她入睡的时间,去洗漱去了。于是,外婆便临时替代了妈妈一下。外婆将玖玖放在床上,玖玖哦哦地跟外婆说着话,小嘴到处舔着,似乎想要寻找吃的。外婆将手指放在玖玖嘴边,玖玖立刻将小嘴巴伸过去,但是她随即委屈地哭起来了,原来她发现自己上当了,那不是妈妈的奶头。听到宝贝委屈的哭声,妈妈立刻跑过来,将玖玖抱在怀里。这是玖玖哭得最久的一次,她似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释放这种委屈的情绪。原来,她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要妈妈,不要外婆。”

  7、高兴还是不高兴——

  对于小婴儿,踢腿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作。当他往上踢腿的时候,通常表示他很满足,很高兴。如果他往下踢腿,那就说明他开始烦躁了,不开心了,我们就需要去关注他一下了。如果我们对他的这个动作无动于衷,他的不高兴就会升级——皱眉、咧嘴、更加使劲地踢腿,终至哭闹不休……

  玖玖妈敏感细心,又颇爱琢磨孩子的心理,因此,她养育玖玖有很多的心得。而玖玖在妈妈的细心照料下,很多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这使她看起来比其他孩子显得更加快乐、满足。在养育琛琛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孩子,他是幸福、快乐的,满足的,很少有闹腾的时候。因此,如果我们试着读懂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他就很好带,而我们自己也会更轻松。

  不仅如此,孩子的需求如果能被我们及时读懂,并获得回应,他表达自己需求的行为得到鼓励,就会尝试更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与爸爸妈妈互动。于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就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否则,他就会放弃表达,变得越来越安静。如果孩子长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大脑的发育都会受到阻碍。因此,读懂孩子的心思,并给予恰当的回应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

分娩
父母需注意孩子语言中的独特意义

父母给孩子买房注意事项 父母给子女买房需注意什么

买房 买房注意事项
父母给孩子买房注意事项 父母给子女买房需注意什么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动作语言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生活百科
动作语言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动作语言对孩子有什么意义

生活百科
动作语言对孩子有什么意义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C语言中可变参数的用法

编程语言 网络编程
C语言中可变参数的用法

C语言中trim的实现

C语言教程 C语言函数
C语言中trim的实现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怀孕11周每日胎教故事

怀孕11周每日胎教故事

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 切忌急功近利

孩子3岁前背书识字会变笨 切忌急功近利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