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愿做家务的准妈妈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借口:她们不必打扫房间,无需洗餐具,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做家务可能损害宝宝的健康。
研究显示,“枯燥乏味和重复性”的家务活会增加婴儿早产的风险。但是,运动对妈妈和未来的宝宝均有好处。研究人员询问了12000名新妈妈在孕期包括做家务活在内的运动量。他们还问及这些新妈妈的工作、婴儿的体重和婴儿是否早产。结果发现,包括每天做家务在内的无需刺激脑力的工作会增加婴儿早产至少三周的概率达25%。
虽然准确原因尚不明确,但是,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枯燥的任务增加了引起分娩的应激激素的水平。这一研究报告发表在《产期流行病学》杂志上,该研究还得出了一些其他的有趣结论。例如,上夜班的妈妈生下的宝宝似乎更重一些。虽然原因依旧不明确,但是,可能是孕期一直工作的女人普遍较为健康。
研究还显示,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生产重量不足的婴儿的概率,与此同时积极锻炼对妈妈和婴儿均没有害处。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哈加·韦德查特说:“怀孕不是疾病。事实上,大多数孕妇是健康的,她们大多数人会生出非常健康的婴儿。那些身体健康而且未患孕期并发症的女人,不应该为了追求更好的孕期效果而限制她们的活动量。或许她们能安全地继续自己以往的日常锻炼,包括诸如慢跑、打壁球等适度运动,甚至一直持续到孕后期。”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孕期锻炼是安全的,但是,有些运动准妈妈应该避免,如身体接触运动、脚踏车、滑冰和骑马。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发言人、产科医师顾问帕特里克·奥布里恩说:“这一建议相当合理。”运动对孕期有好处,它能保持你的有氧健身,保持控制你的体重,可能降低难产概率,让生产和产后恢复变得更容易。”当被问及准妈妈是否应该把家务活留给他人做时,他说:“我想知道这一推论是否正确:如果超过预产期不生产,而你希望生产,或许你能得到解决方法。”
又是一年一度的劳动节,除了一家人享受小长假带来的欢愉玩乐之外,爸爸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怎样让宝宝把这个节日过得更有意义呢?劳动从来都是最光荣的,“养懒”一旦成为习惯,宝宝就很容易成为好吃懒做之人。那么,宝宝第一次参与劳动要怎么安排呢?怎样让宝宝愉快地劳动,又能学会照顾别人呢?
宝宝第一次劳动该怎样安排?
1、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入手
一般情况下,孩子满2周岁,就可以从事简单劳动了。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应该尽量安排在家中常见的、比较容易的事情。为了激起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应该让孩子去拿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在生活中与孩子亲近的物品。刚开始,应该让那个孩子帮妈妈拿玩具、娃娃、牛奶、零食等熟悉的实物,然后逐渐提高劳动的难度,可以让孩子接触水、面纸、报纸等在生活中会常见的实物。
2、由父母先做示范
嘱咐孩子做简单的劳动之前,应该由父母先帮孩子做一些事。孩子还不知道从事简单劳动就是帮助别人,因此在父母帮孩子做事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自然了解劳动的意义。如果孩子跟妈妈杯睡喝,妈妈就要在给孩子倒水的同时说“哦,宝宝口渴啦?妈妈帮你倒水。妈妈是不是听了你的要求啊?宝宝也要帮妈妈倒一杯水好吗?”用这种方式自然地引导孩子做简单的家务。
妈妈在给宝宝分配家务劳动时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同时尽可能地将任务内容具体化,一个整体的概念,如“将你的房子收拾干净”远远不如“把玩具放到箱子里,再把鞋子摆放整齐”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3、应该让孩子做父母需要的简单劳动
如果孩子做好了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做父母需要的简单劳动。劳动就是给别人提供帮会组,因此当孩子在跟别人接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提高劳动难度。
当然,在让宝宝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情。
给孩子安排劳动注意事项
1、用商量的口吻嘱咐孩子从事简单劳动
很多时候家长叫宝宝做某件事情时习惯摆着大人的姿态和用命令式的口吻,但是宝宝大多都会讨厌,因为你剥夺了宝宝的选择权利!如果想要宝宝帮忙家务,你应该以“能帮我拿面纸吗?”等商量的口吻,委婉地嘱咐孩子。给宝宝提供选择比直接地安排任务更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再小的孩子都喜欢被家长尊重的感觉,所以妈妈可以列出一张家务清单让宝宝在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两项家务,家务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因此心理上会承担起完成任务的责任心。
2、当宝宝玩游戏的时候,不能让宝宝做劳动
在房间里玩得正高兴投入,妈妈在这个时候让孩子去做家务活,肯定只会引发宝宝对家务劳动的厌烦心情。因此,你要选择好一个合适的时机。在指派任务时不该采用强迫的方式,可以适当地留给宝宝一个缓和的过程,比如“我让你再玩十分钟,之后要去把地上的书放到书架上整理好。
3、事情做得好积极夸奖,做错时候给鼓励
对孩子来说,积极参与劳动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家长不必纠结于结果的细致与完美。如果宝宝这次做得很好,或这次结果和以前相比进步很大,家长都应该积极夸奖宝宝,用这种成功的愉悦情绪来强化宝宝的行为。
但如果宝宝做错事了,桌子擦得还是不够干净,或者摆放碗筷时不小心打破饭碗,家长都不应该随便责骂孩子,而是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指导,让孩子有信心下次做得更好。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