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参加早教班好吗?现在的亲子园很多,很多妈妈带孩子去参加学习,可是又怕孩子小不适合,请问孩子多大可以参加一些早期教育学习班?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1岁以内的孩子可以上一些相应的早期教育学习班。人类新生儿是在脑未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还要继续生长发育,继续完善大脑的功能。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候。神经系统连续不断地发育,在某一阶段有其敏感期(或叫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完善的功能就应该完善,错过了机会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近来科学家研究表明,婴幼儿脑组织的发育还离不开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和给予婴幼儿各种刺激及教育的机会,为此就需要有专业的教育机构指导家长对婴幼儿从小进行教育。各种亲子园应运而生。我国已经将0~3岁的早期教育纳入议事日程。
早期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1)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中,为他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给予孩子符合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及教育机会,让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知觉和语言都在相应的阶段得到及时的发展。通过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器官将听到的、见到的、感知到的大量信息抢先注入到大脑里,使得大脑成为储存信息的大仓库和汇聚知识河流的大海洋。
(2)妈妈在这些亲子园中也学习一些先进的育儿知识,与老师和其他的家长交流一些训练孩子大运动、精细运动的技巧;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其他技能的启蒙教育、喂养的知识以及聆听全面素质培养的讲课。孩子从小开始接触外人,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减轻容易出现的分离焦虑。同时大一些的孩子多接触其他的小朋友,让孩子有一个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有助于提高社会交往技巧,也有助于改善“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德国就有这样的机构,叫做“儿童工作室”,就是我们说的“亲子园”。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可以参加一些这样的早期教育班。一般这样的班每次以1个小时为宜。这时我提醒妈妈一下,因为目前社会上的很多早教班良莠不齐,还要好好调查一下,不要去商业性倾向太重的早教班,最好选择与孩子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孩子兴趣相一致的班。
早期教育对于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周岁宝宝早教如何做才比较适合呢?
1—2岁的宝宝身体快速增长,开始具备最基本的大肌肉运动能力,能站能走之后,宝宝的生活范围扩大,大脑发育迅速,开始产生探索世界的愿望。这个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关键期,也是生活习惯养成、认知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
平时在家除了可以看一些早教生活基础理论,还可以给宝宝听一些开发智力的纯音乐、儿歌、小故事等,或者听一些知识性的三字经 论语等。一岁以后还可以慢慢可以给宝宝接触一些有引导意义的动画和视频之类的,比如引导宝宝汉字,英语的动画等,都是属于早教的范畴。早教是多方面综合性引导的。
1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婴儿学走路进展迅速的时期,开始可能仅是蹒跚地走几步,但宝宝会很乐意一遍遍地走。父母要多给婴儿一些锻炼的机会,逐渐拉长练习的距离。可与婴儿一起玩扔球、捡球、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婴儿独自在地上玩,独立蹲下捡东西,独自站起,并独自稳定地行走。
还可让婴儿拉着小拖车之类的玩具练习走路,并使婴儿有机会学习拉着玩具侧着走和倒着走。在婴儿能够独立行走后,可拉着宝宝的手练习迈楼梯,开始婴儿可能抬脚费力、身体不平衡,父母可用较多的助力帮宝宝迈楼梯,以后逐渐减少助力,锻炼婴儿用自己的力量迈楼梯。
1岁的婴儿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操作。这时可以和婴儿玩多种动手游戏,如搭积木、叠小套桶等,可先给婴儿做示范,说:“我们来搭一座高楼”,然后让婴儿模仿做,以后让宝宝自己搭着玩儿,从搭两块积木开始,逐渐增加。
该年龄的婴儿一般可搭起3—4块积木。还可教婴儿把铅笔插入笔筒内,开始用大口的笔筒,慢慢地改用小口的笔筒,或者是仅可插一枝笔的笔座。也可教婴儿玩插插片,把小的东西装入小口径的容器中等,这些都是训练婴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这个时候的婴儿已开口说话了,父母首先是要经常给婴儿看些画片、幼儿图书等,教宝宝正确地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其简单的用途。
要经常带婴儿出去玩玩,使婴儿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婴儿认识的过程中多引导和鼓励宝宝自己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主动地称呼周围的人,对各种东西父母都要问:“这是什么?”以启发宝宝说出名称,婴儿说不出来时,父母要清楚地告诉宝宝,并反复地强化,使婴儿能够说出更多物体的名称。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达,要教宝宝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婴儿可能多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父母要坚持教婴儿用语言来表达,如“要”、“拿”、“喝”等。这时的婴儿大多只说一个单字,但这个单字往往代表了一句话,而且可能是多种意义的表达。
如“拿”可能是“把东西拿给自己”,也可能是“拿给你”等。父母要善于理解婴儿的语言,正确满足宝宝的要求,并教会婴儿用更明确的词语来进行表达。
父母要给婴儿自己做事的机会,即教宝宝学着做事。首先是从吃饭开始,教婴儿学会自己拿着勺子从碗中取饭往嘴里送。开始婴儿可能用勺很不准确,会洒落很多饭菜,但父母仍要给宝宝机会尝试,可单独给宝宝一个碗和勺,里面放较少的食物供婴儿练习。练习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开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婴儿自己端着往嘴里送,父母可适当给予帮助,以后逐渐由婴儿自己来完成。
父母不要因为怕宝宝把食物洒得满地,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不允许婴儿学习,这样会挫伤婴儿的积极性。因为做这些事情不仅是婴儿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婴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
随着婴儿活动范围的增大,宝宝和外界交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要有意识地让婴儿和小伙伴一起玩,也可教宝宝将布娃娃当作小伙伴。此时婴儿虽然不能你来我往地合作玩,但要使宝宝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培养婴儿与别人一起玩耍的愉快情绪。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