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电脑的普及,让写字这件事变得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可作为一种开发智力的方式,家长早早教孩子拿起笔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不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对此明确表示,过早,特别是6岁前教孩子学写字,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
沈晓明解释说,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6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笔时只能握成拳头状,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
从事相关教育工作已近15年的殷勤老师也告诉记者,孩子过早地学写字,不仅姿势难以保持正确,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写出刚劲有力的漂亮字,加之家长本身对于一些汉字的笔画笔顺并不了解,容易造成孩子笔画与笔顺的错误,这三个不利影响对孩子来说犹如“拔苗助长”,因此并不可取。
殷勤老师提醒年轻家长们,6岁以前,可以以教孩子识字为主,马路上的商店名称、指路牌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天然教材,这些比死板的识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6岁以后可以适当地教孩子学写字,但务必遵循“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写得不过关一定要严格要求重写,但在孩子手腕与手臂力量尚未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写字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刚开始的1个月,以每次一刻钟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最重要的,无论教识字还是学写字,家长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丧失对汉字的兴趣,以免给课堂学习及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经常看到幼儿园老师跟宝宝玩手指游戏,可别小看手指游戏哦,它不仅帮助锻炼宝宝手指的小肌肉群,而且还能帮助提高宝宝的控制力和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经常和宝宝玩手指游戏,会让宝宝的小手越来越巧,好处多多,现在就带领宝宝将手指舞动起来吧。
与宝宝做手指游戏的三大益处
好处一:培养动作感
心理学家Jean Piaget根据调查发现,小孩子是以他的动作来发展他接触社会所需要的基础技能的。如果一个小孩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动作感的话,在以后的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知觉器官的锻炼能使孩子的认识和学习技能得到跟好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现在很多游戏和玩具都能帮助宝宝训练到手指,学会手的精巧运动和手眼协调的能力,例如最传统的搭积木、捏橡皮泥等游戏。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示范,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发挥现象空间去玩。
好处二: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
当宝宝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宝宝的十个手指头在上下、前后、左右、正反之间不停的相互藏绕,这样能使得宝宝的多个指节关节得到充分的运动,而且还能帮助带动手腕、肘部、肩部等关节的运动。幼儿在做游戏或念歌谣的过程中,都会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动作,这样就需要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是个手指上,随着每一个动作接连下一个动作。如此,手指游戏对孩子几种注意力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好处三:认识数字更形象
其实在玩乐中也能学习到只是,孩子大多都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轻松愉快的清风能让孩子更好的吸收知识。在幼儿时期,家长可以借跟孩子玩手指游戏时教他学会数手语的一到十。而且大部分孩子都会喜欢这种游戏,他们看着不断变化的手指也会想要模仿,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学会认识基本数字了。
让宝宝写字学得快的手指游戏
游戏目的:
食指和其他指分开翘起,对以后宝宝应用手指完成写字、拿汤匙都很重要。
游戏步骤:
1、在和宝宝差不多高的墙面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动作、人物图片,让宝宝靠在墙边用小手去摸。
2、尽量鼓励宝宝食指翘起来,指指墙上的各种图案。
3、一边指一边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4、当宝宝食指能翘起来指墙上的各种图案时,再让宝宝指其他物品,如家里的洋娃娃、钟、桌子、凳子。
5、对行走不稳的宝宝,大人可以牵着宝宝的一只手,让其用另一手去指。
游戏互动:
宝宝对于这种用手指指东西的活动还很陌生,大人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小的图画让宝宝指,然后再慢慢让宝宝去指大的图画。在宝宝眼里,大的图画是很可怕的,如果要用手指亲近是很吓人的。所以大人要不断地鼓励宝宝,让宝宝习惯用手指来指东西,这样宝宝的食指就可以和其他手指分开了。
家医提示:
当宝宝兴趣不高时,可抱着宝宝去指高一些的贴画,不断地赞美宝宝,或者对宝宝说一些有趣的事情。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