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的孩子玩拼图可以有效开发智力哦,不仅如此还有其他鲜为人知的好处。今天小编就来为家长介绍不同年龄段宝宝适合哪种拼图,以及孩子玩拼图的好处,不要错过哦。
不同年龄的宝宝适合玩的拼图
0~1岁:看图案
0~12个月的宝宝,由于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活动的空间也有限,因此,这一时期比较适合给他看一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比较大的图案,尽量选用红、黄、蓝、绿这四种原色的玩具和图形,为发展宝宝视觉图像认知作准备。
1~2岁:玩拼装玩具
1岁左右的宝宝会走路了,视野也拓宽了,认识事物和图像认知能力大大提升。这一时期,你可以给宝宝玩一些简单的可拼装的立体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过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装的萝卜等是不错的选择。这类玩具可以帮助宝宝从拆分到拼装的游戏中初步建立整体——局部——整体的概念,同时也促进了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和发展。
2~3岁:玩四片拼图
2岁,宝宝的“正式”拼图游戏就可开始了。建议你,让宝宝先从4片式拼图玩起。在选择拼图时,要注意拼图的图案、线条要大而清晰,颜色的区块要明显。
那么,孩子玩拼图有哪些好处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玩拼图的好处
训练孩子了解“部分”与“全部”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全部”,以及“一个全部”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
培养孩子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在局限的2D范围里拼出一个物品,一个合于逻辑的东西。
培养孩子学会顺序、秩序、逻辑的意义。许多孩子在一开始接触多片的拼图时,自然就知道要从边缘开始拼,这就是学习顺序、秩序及逻辑的意义,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他得观察范例上的正确拼法,才能拼出正确答案。
增进孩子操作及手眼。拼图需要宝宝耐心的操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只要一不协调就不能将色块放在正确的位置,但一开始不会的孩子,只要多练习几次自然就会了。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培养耐心、专注力。通常拼图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孩子要熟悉身边的事物,才能按照逻辑拼出正确的图形,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及专注力,让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孩子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度及耐力。孩子在玩拼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拼错的时候,这时他们会感到挫折,表达不想玩的意愿,但是大人可以从旁协助他们,帮他们度过难关。
从混乱和破坏重建中获得肯定,同时建立对自我的信心。当孩子完成拼图时,容易让他感受到成就感,这是提高孩子兴趣很重要的,也是日后让他独立完成拼图的自信心来源。
孩子玩拼图的好处有以上几种,家长快来选一款适合宝宝的拼图吧。
现在的“低头族”可不仅仅是指成人,连很多幼儿都成了“低头一族”,一坐下便抱着ipad不放,玩起游戏上来,可比大人还厉害呢!虽说ipad里的确有不少益智的游戏,但君不见“小近视眼”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平板电脑、手机对孩子视力的危害,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现在,就让我们抛开ipad,回归最原始的游戏,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可是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哦!
有哪些游戏可以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呢?家长可以让宝宝玩拼图游戏哦。相信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幼儿玩拼图游戏有助于智力发育,那么,你知道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好处呢?
宝宝玩拼图游戏的好处
了解“部分”与“全部”的关系。在游戏中,父母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全部”,以及“一个全部”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
培养平面组合的概念。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在局限的2D范围里拼出一个物品,一个合于逻辑的东西。
懂得顺序、秩序、逻辑的意义。许多小朋友在一开始接触多片的拼图时,自然就知道要从边缘开始拼,这就是学习顺序、秩序及逻辑的意义,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他得观察范例上的正确拼法,才能拼出正确答案。
增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拼图需要小朋友耐心的操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只要一不协调就不能将色块放在正确的位置,但一开始不会的小朋友,只要多练习几次自然就会了。
培养观察力,培养耐心、专注力。通常拼图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小朋友要熟悉身边的事物,才能按照逻辑拼出正确的图形,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及专注力,让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孩子在玩拼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拼错的时候,这时他们会感到挫折,表达不想玩的意愿,但是大人可以从旁协助他们,帮他们度过难关。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将混乱的拼板一块块衔接以来,直至重新组合成功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成就感,这是提高孩子兴趣很重要的元素,也是日后让他独立完成拼图的自信心来源。
那么,要如何为宝宝选择适合的拼图呢?
宝宝拼图选择原则
0~1岁:看图案。0~12个月的宝宝,由于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活动的空间也有限,因此,这一时期比较适合给他看一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比较大的图案,尽量选用红、黄、蓝、绿这四个原色的玩具和图形,为发展宝宝视觉图像认知的准备。
1~2岁:玩拼装玩具。1岁左右的宝宝会走路了,视野也拓宽了,认识事物和图像认知能力大大提升。这一时期,你可以给宝宝玩一些简单的可拼装的立体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过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装的萝卜是不错的选择。这类玩具可以帮助宝宝
家长为孩子选择拼图游戏要根据年龄而定哦。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