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也会有“七情六欲” 如何教宝宝管理自己的情绪

白灝宇

白灝宇

2015-10-13 20:28

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宝宝也会有“七情六欲” 如何教宝宝管理自己的情绪。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会笑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呀!但其实,新生儿的笑容是生理性的反应,这种微笑是脑干部位的脑电波活动的信号,而并不是爸爸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孩子高兴的反应。从4~6周开始,宝宝的笑开始与他们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了。这时候的笑是生理情绪的体验,宝宝感到身体内部舒服了,他就会用笑来表达。奶奶碰碰宝宝的脸,爸爸轻轻地触摸宝宝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等,都会引起宝宝愉快情绪的反应。

从2~7个月开始,宝宝的喜悦情绪出现了分化,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4个月时,宝宝对熟悉的人脸比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甚至只对亲近的人微笑。这时妈妈会发现,妈妈笑,宝宝也会有意识地笑,这是宝宝应答,性的微笑。慢慢地,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开始能引起宝宝的微笑和大笑,妈妈用玩具来逗弄宝宝,或是爸爸轻轻地给宝宝呵痒,他会因为觉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兴地咯咯笑起来。

愤怒

愤怒,也是宝宝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尤其是一些“聪明”的宝宝们,他们会因需要(饥饿、口渴、倦等)没有得到满足而将愤怒情绪转变为哭声,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就是靠哭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满。

嫉妒

通常认为2岁后的宝宝才会有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但其实从婴儿3个月大开始,他们就已经会因为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如和别人聊天或逗弄其他婴儿师生气,他们会以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来表示抗议。“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而宝宝的“吃醋”心理与人际沟通有关,是感觉到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关系后所做出的反应。

恐惧

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似乎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惧怕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依恋

从7个月开始,宝宝开始出现了依恋亲近的人的依恋情绪。宝宝最喜欢和亲近的人接近,这样的接近会给宝宝带来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绪。当亲人一旦要离开,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1岁之前的宝宝处于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和依恋建立期(2个月~1 2个月)。处于前依恋期的宝宝会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依恋建立期的宝宝开始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和他接近。如妈妈用身体同宝宝进行接触,如抚摸、搂抱、摇晃等,宝宝感受到这些触觉和运动觉的刺激,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亲近的照看者需要暂时离开,那宝宝也能忍受,但是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

情绪周期

“情绪周期”是指一个人的情绪高潮和低潮的交替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当我们情绪出现不明波动时,在我们的心情低落的时候常会找出生理周期做为借口;而宝宝时好时坏的心情,是不是也有“情绪周期”在作祟呢?其实很多细心的妈妈都已经发现了,宝宝会在一个时期内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情绪高涨,和人亲近,如成人处于情绪周期的高潮;有时则会莫名其妙的不安和愤怒,并且常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就像处于情绪周期的低潮。

宝宝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既然,宝宝情绪管理如此重要,那么要如何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呢?

教宝宝情绪管理的方法

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妈妈好高兴哦”“恩,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你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幼儿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 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教会孩子适当宣泄不良情绪。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泪水含有的毒素比较多,用泪水喂养小白鼠会导致癌症。可见,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一、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

  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努力争取成功。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对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五、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六、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弄坏东西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八、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3岁前务必亲子同住

  亲情和信任是父母首先要建立的亲子关系。宝宝出生后,要坚持母乳喂养,多和宝宝进行皮肤接触;宝宝哭的时候要马上照料,使宝宝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感。很多父母以为不能孩子一哭就给予安慰,否则会惯坏孩子。殊不知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只能用哭来表达需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那么将来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出现急躁攻击或者冷淡孤僻两种极端。

  专家说:“小孩三岁以前最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倪倪的父母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了美国,把她丢给了爷爷奶奶。年老的爷爷奶奶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她,所以倪倪小时候过得很孤独。她六岁的时候父母回来了,但倪倪已经变成一个有自闭症的小女孩。

  抑制锻炼必不可少

  八个月时,宝宝的情绪抑制中枢开始发育,这个阶段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抑制锻炼。一些坏习惯如果这个时候不纠正,将来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佳佳在幼儿园时老喜欢打小朋友的脸,老师怎么说她都不听。原来佳佳以前打过奶奶一巴掌,奶奶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笑了,于是佳佳就把打别人嘴巴当成打招呼的方式。

  一些父母觉得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困难,专家给出了几个好建议:

  彤彤老喜欢把东西塞到嘴里,怎么办呢?爸爸妈妈可以在彤彤喜欢的东西上涂一层大蒜汁,告诉她那是臭的、辣的,不要放到嘴里。彤彤真的尝到苦头后,就再也不会把东西放到嘴里了;

  有些小朋友特别依恋妈妈,妈妈一离开就哭闹不止,这时妈妈可以和小朋友玩“byebye”游戏。和小朋友说“bye?瞓ye”,暂时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要让小朋友觉得妈妈不是一直离开,她还会回来,这样,小朋友上幼儿园就不会一直哭闹不止了。

  有意识培养承受力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承受能力差,经不起一点挫折。专家指出,承受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在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要告诉他们游戏就有输赢,不要老是让着、迁就孩子。平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称赞其他小朋友,让孩子知道优秀的人不止他一个,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承受力的培养可以从平常的游戏开始训练。专家提供了三种游戏方案: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和角色游戏。父母可以循序渐进,带领小朋友开展这些游戏,并从中教会小朋友如何与人相处,接纳他人,学会承担失败,克服困难。

孩子性格懦弱怎么办?儿童的性格懦弱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往往是由于幼儿期开始家庭和父母的影响而造成的。那么,要如何纠正孩子懦弱的性格的呢?在这里,小编就来为你出出招,看看怎样帮孩子改掉懦弱的性格吧。

家庭因素导致孩子性格懦弱

父母之间关系冷淡或恶劣。家庭心理环境不良是导致孩子性格懦弱主要原因之一。家庭心理环境包括父母之间的亲密程度,父母彼此之间的情感表达方式,父母的品德意志力和道德观等。如果父母过分严厉,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比较粗暴,就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因而从来不敢在父母面前说个“不”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特点。因此,一个融洽亲密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

家长的教育以恐吓为主。当孩子调皮捣蛋时,父母为了制止孩子胡闹,经常恐吓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再闹就让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听话,晚上就把你关进小黑屋”等等。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殊不知,这些话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大的心理隐患,也会导致孩子性格的胆怯和懦弱。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苛刻。大多数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要求都很严格。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就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责骂孩子,甚至体罚孩子。这样做会大大地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因而心理信念越来越弱,最终形成懦弱性格。

家长对孩子过度地溺爱、越庖代厨。有些父母因过分疼爱孩子,代替孩子做了孩子们自己应做的所有的事情,包括穿衣、洗漱、吃饭甚至是大小便等这些孩子生活中的必备的技能也一一包办了,导致孩子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儿,比如:“饭不用自己吃,怕洒出来,妈妈喂;有棱角的玩具不能玩,生怕伤着;路不让他多走,生怕累着;高处不让他去,生怕跌着;剧烈游戏不能玩,生怕摔着……”其实父母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必须依靠父母来帮助,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家长自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有些父母自己很自卑,在生活中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情绪传递给了孩子,让孩子无形中就形成了自己生来就比别人低一等的概念。还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些卑颜屈膝的事情,让孩子从小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懦弱的性格。

让孩子打回去。首先要说,这种立意本身并没有错,让欺负者尝尝被欺负的滋味,他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倡不要“怨怨相报”,这并不对。欺负人者只有尝到了被欺负的滋味,才是对他的最好教育。否则,国家何必对罪犯要设立监狱。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孩子没有还手,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如果我们强调孩子要还手,但他知道自己不行,也就会让他更加会觉得自卑。特别是在还手后,遭到更大的报复时。

家长急于参与到解决之中。孩子处在成长阶段,有时候无法解决与其他孩子之间发生的纠纷,但是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法官,而是需要父母起到提示的作用。如果妈妈代替孩子出面,把丢失的玩具要回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害怕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事事都要请示汇报。

事事都告老师。孩子在校园里与同学发生磨擦是常有的事,有时吃点亏也是免不了的,如果时时都家长出面,或者鼓励孩子告诉老师,那样无益于孩子的成长,有时还会把事情搞僵。告诉老师虽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否每个老师都愿意管,是否管得过来,是否能管得公道?都还是问题。而且,如果样样“报告老师”,孩子不但会被同学看不起,还会成为一个依赖性很重的人。孩子的事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

完全不闻不问。一孩子常在幼儿园被捉弄,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间打打闹闹的事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家长预料,儿子会用暴饮暴食发泄苦闷和烦恼,看到动画片里弱小者受欺负也会胆战心惊,害怕这种遭遇会落到自己头上。显然,姐姐的处理方式不好。

3岁宝宝情商培养的方法

要经常表达爱意。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教会孩子自主决定。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不过分溺爱。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宝宝也会有“七情六欲” 如何教宝宝管理自己的情绪

分娩
宝宝也会有“七情六欲” 如何教宝宝管理自己的情绪

解读宝宝的七情六欲

分娩
解读宝宝的七情六欲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洞察宝宝的七情六欲

孩子
洞察宝宝的七情六欲

植物会有七情六欲吗?

植物
植物会有七情六欲吗?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你了解宝宝的"七情六欲"吗

宝宝 小孩
你了解宝宝的"七情六欲"吗

准爸爸"七情六欲",谁关心?

怀孕 胎儿 胎教 孕前
准爸爸"七情六欲",谁关心?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影响婴儿智力发育的7个因素

影响婴儿智力发育的7个因素

抚摸胎教的好处究竟有哪些 抚摸胎教的三个方法介绍

抚摸胎教的好处究竟有哪些 抚摸胎教的三个方法介绍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