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的早产无明显原因。常见诱因有:
1。孕妇方面
(1)合并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子宫颈松弛、子宫肌瘤。
(2)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阑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热、风疹等急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慢性疾病。
(3)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吸烟、吸毒、酒精中毒、重度营养不良。
(5)其他,如长途旅行、气候变换、居住高原地带、家庭迁移、情绪剧烈波动等精神体力负担;腹部直接撞击、创伤、性交或手术操作刺激等。
2。胎儿胎盘方面
(1)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
(2)羊水过多或过少、多胎妊娠。
(3)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胎位异常。
(4)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1先兆早产的处理 (1)左侧卧位以提高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子宫活性,使子宫肌松弛从而减少自发性宫缩。 (2)静脉滴注平衡液500~1000ml以扩张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子宫活动,按100ml/h的速度进行 (3)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作肛查或阴道检查,以了解子宫颈容受及扩张情况。观察1~2小时后如宫缩变稀、消失,不再复查以免刺激阴道、子宫颈,激发前列腺素及缩宫素的分泌 通过以上处理40%~70%的患者不需其他治疗即愈。若情况不见改善,应再次肛查或阴道检查以明确是否进展至难免早产而给予相应处理。 2难免早产的处理 (1)药物抑制宫缩 1)应用条件: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应用宫缩抑制剂以延长妊娠数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争取时间;或数周,使胎儿能继续在宫内发育生长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病率:①难免早产诊断明确;②妊娠28周以上;③无继续妊娠的禁忌证;④胎儿能继续健康成长;⑤子宫颈扩张≤4cm,产程尚处于潜伏期,或即将进入活跃期 2)药物的选择及作用机制:按作用机制宫缩抑制剂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阻断或抑制释放合成宫缩物质,如乙醇、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等;第二类:改变子宫肌对宫缩物质的反应性如硫酸镁、β2-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降压药等如不能阻止产程进展,应立即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吲哚美辛(消炎痛):前列腺素有刺激子宫收缩和导致子宫颈软化容受作用吲哚美辛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常用剂量25mg口服,每6小时一次;或50mg肛栓每12小时一次,直至宫缩停止。吲哚美辛对母体的不良反应极小妊娠<34周时,胎儿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敏感,尤其短期用药不至于促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关闭以致肺高压、心力衰竭和死亡。 硫酸镁:镁离子可与钙离子竞争进入肌质网并可直接作用于肌细胞,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差降低而不产生肌肉收缩,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血清镁浓度为2~4mmol/L(4~8mEq/L)时,可完全抑制子宫肌的自然收缩和缩宫素引起的宫缩。首次剂量为4g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滴注,在30~60分钟内滴完尔后将5~10g硫酸镁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以1~2g/h的速度静脉滴注,直至宫缩停止或在产程已明显进展治疗无效时停用。滴注过程中,密切注意镁中毒症状监护孕妇呼吸、膝反射及尿量。如出现呕吐潮热等不良反应,适当调节滴速。若宫缩一度消失后再现可重复应用。有严重心肌损害、传导阻滞肾功能损害者禁用。此外,应避免与其他呼吸抑制药物同用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β2-受体主要在子宫血管、支气管及横隔平滑肌内。药物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环化酶而使平滑肌细胞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抑制肌质网释放钙细胞质内钙含量减少,使子宫肌松弛而抑制宫缩。此外由于β2-受体兴奋,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动脉血管扩张子宫胎盘血流量增加,亦可降低子宫活性而使子宫松弛。但该类药物有恶心头晕头痛,致心率加快、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并可引起高血糖、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等。目前用以治疗早产的有硫酸舒喘灵(salbutamolsulfate)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terbutalinisulfas)、苯氧丙酚胺(isoxsuprine)、羟苄羟麻黄碱(ritodrine)硫酸舒喘灵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小而抑制子宫收缩的效果好。4.8mg口服,如无不良反应半小时后再给予2.4mg,8小时后再给予2.4mg,需要时可重复再用苯氧丙酚胺的剂量为每分钟静脉滴注0.5~1mg,直至宫缩停止,以后予以最低有效量维持8~12小时再改用口服药,5~20mg,每3~6小时一次如静脉滴注>1小时,宫缩持续,表示失败应停药。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抑制宫缩时间较长,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小常用剂量为每分钟静脉滴注10μg,逐渐加量,每次增加5μg/min1小时后,每30分钟减量,每次减少5μg/min至最低有效量维持8小时。以后改用皮下注射250μg,每6小时一次共3天,再改口服5mg,每8小时一次直至36孕周。羟苄羟麻黄碱的常用剂量为每分钟静脉滴注50μg,以后每10分钟增加50μg至宫缩消失后1小时为止。如心率>120次/分,则依次逐步减量直至心率正常。一般静脉给药不超过12小时,在停止静脉给药前半小时开始口服10mg,每2小时一次,持续24小时然后逐渐减量,每日20~60mg,分2~3次口服 钙拮抗剂:主要作用在于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膜阻止细胞内肌纤维膜释放钙及增加平滑肌中的钙逐出,使细胞质内钙含量降低,子宫肌因而松弛这类药物中,药效最强的是硝苯地平(心痛定,nifedipine)剂量为10mg,每日3次口服,舌下含服作用较快可减弱宫缩的振幅及肌张力。但可致外周血管扩张、房室传导减慢及随后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头痛、皮肤潮热以及降低子宫胎盘血流量。 (2)药物促胎肺成熟:估计早产已难以避免应在给予产妇宫缩抑制剂的同时,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或羊膜腔内注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促胎肺成熟而预防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常用地塞米松5mg,肌内注射每日3次,连续2~3日;或倍他米松12~24m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2日。一般在24~72小时后有效 3分娩的处理:重点在于避免创伤性分娩、新生儿窒息以及为出生后的复苏与保暖作好充分准备。 (1)吸氧 (2)第一产程中使临产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灌注量。 (3)避免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 (4)肌内注射维生素K110mg以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5)进入第二产程后适时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作会阴切开术,以减少盆底组织对胎头的阻力,必要时施行预防性产钳助产术但操作须轻柔,以防损伤胎头。 4早产儿的处理 (1)出生时的处理 1)体位:为防新生儿的血液向胎盘逆流娩出后,使其躯体低于胎盘水平;为促使咽喉部的粘液、血液和羊水排出先使新生儿面朝下或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用盐水纱布轻轻挤捏鼻腔及揩拭口腔。 2)清理呼吸道:在第一次呼吸前清除呼吸道内的粘液、血液和羊水至关重要。使新生儿的头部伸展用电动负压或口衔导管吸净咽喉部液,尔后轻击足底,刺激啼哭早产儿对子宫外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随胎龄及出生体重而异。如出生前胎盘功能良好,出生时多数能适应新环境而在娩出后1~2分钟内开始自然呼吸若出生时体重过低(<2000g),则其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对物理和化学刺激反应性弱。此外早产儿在娩出过程中脑部易受损伤,而发育不成熟、缺氧颅内出血等均为呼吸中枢反应性迟钝的诱因;胸廓肌肉薄弱,又不能充分维持呼吸运动,以致出生后出现肺泡扩张不全呈肺不张状态,往往发生呼吸障碍。呈苍白窒息者应迅速气管插管,吸出气管内液后,输氧加压呼吸。出生后肺呼吸的转换越迟,以后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可能性越大 3)断脐:在清理呼吸道复苏的同时,立即断脐,以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而增加肝脏负担 4)保温:断脐后迅速擦干全身但不必擦去皮肤表面可起保温作用的胎脂,以暖干布包裹躯体避免散热过多。 延伸阅读: 分娩时出现难产怎么办 子宫收缩乏力 良好的子宫收缩应该是宫缩间隔2~3分钟一次,持续40秒左右。宫腔压力>50mmhg(指压子宫肌壁不出现凹陷)。如果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高峰时用手指压子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我们就称之为子宫收缩乏力。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高龄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力是分娩的动力,它同时又受胎儿、产道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对分娩有顾虑的产妇,尤其是35岁以上的初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再加上睡眠减少,进食不足以及过多的体力消耗,均可导致宫缩乏力;胎儿大小不相适应或胎位不正,如臀位,则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因而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而导致宫缩乏力。由于缺乏有效的产力,又使得宫口扩张缓慢及胎头下降延缓,将出现产程异常导致难产。 枕位异常 如果是头位,即以头为先露先进入骨盆入口就是正常胎位。但是胎头在下降过程中还有一个枕位的问题。骨盆的入口平面是一个扁的椭圆形,所以胎头入盆时一般是以枕横位即胎头枕骨位于母体的侧面入盆的。进入到中骨盆时(即宫口扩张5cm时),骨盆形态变成了左右径小,前后径长的漏斗形,为适应骨盆的形状,胎头也必须旋转成枕前位,这样胎头就可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如果胎儿相对骨盆较大或产力差,妨碍胎头旋转,最后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这样胎头的径线增大,通过骨盆困难,则有可能造成难产。所以有的产妇及家属不理解:为什么医生一直说能生最后却生不下来?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分娩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