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爆发,颇有一泻千里之势,挡都挡不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定期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定期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发展,为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增加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检查发现并发症就可及时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驾马车”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能痊愈,但可以有效控制,其关键在于控制并发症。目前公认的糖尿病治疗包括五大部分,俗称“五驾马车”,缺一不可,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的自我监测,最后才是药物治疗,前四项都是患者的自律行为。
虽然医生频繁告诫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吃药、坚持检查、坚持忌口等,但很多患者,尤其是年纪较轻、发病之初的患者,一旦没有病痛症状,就不再遵从医生的嘱咐;还有的患者认为各种检查太麻烦,天天吃药太繁琐,于是放任自流。殊不知,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像山洪一样,一旦暴发便不可收拾。因此进行早期检查,可以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每年必查三项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的项目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和八项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两三个月的血糖水平,每年至少应检查两次,血糖控制不好或者改变治疗方式时宜每3个月检查1次,当糖化血红蛋白值介于4%~6%时,表示血糖控制理想;6%~8%表示一般;超过8%表示不良。
糖尿病的八项并发症中,其中三项是特有的并发症,即眼病、肾病和神经病变,每年都应及时筛查。
眼底检查:主要排查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每年均应检查1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视网膜的病变分为六期,四期之后进入治疗困难期,因此早期排查眼部疾病,可以提前为眼睛安上“警报器”。
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排查糖尿病肾病,每年坚持1次。这项并发症与肾病相关联,在做一般尿常规检查时,如果发现蛋白尿迹象,千万不要放松,此时要进一步专门检测尿蛋白排泄率。肾病病变通常分五期,当出现微量尿白蛋白时,表示病变处于第三期,此时马上治疗可使病情逆转,向好的方向发展;过了此阶段,治疗难度递增。如果一般尿常规检查出现明显蛋白尿,代表肾病已经在向患者“招手”了。
尼龙丝试验:用10克的尼龙丝排查神经病变。尼龙丝刺激正常人手心手臂,会有明显的刺痛感,而糖尿病引起患者神经病变后,会导致感觉失常,对冷热、刺痛等判断失准。这项排查操作简单、反馈效果明显,患者可自测。
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的误区
除了要定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外,患者在家里也要注意自我检测,然而,患者的检测常常陷入误区。
1、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测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管血糖。这种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当血糖超过13.3mmol/L或低于1.1mmol/L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只显示过高或过低,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时,情况就比较危险,应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治疗。
2、早起吃药后测空腹血糖
有的糖尿病患者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样会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所以,空腹测血糖千万不要吃药。
3、运动前不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很重要,很多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运动,却忽略了运动前对血糖的检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做运动的,否则可能会晕倒。
不要将检查想的太过麻烦,平和对待,才能将血糖控制,将健康自我掌控。
图老师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图老师健康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延伸阅读:
如何让新生儿安然入睡
创造环境让3个月婴儿学会入睡
婴儿常会在瞌睡时哇哇大哭,民间叫“吵瞌睡”,其实就是入睡困难的表现,大多数3个月以前的小婴儿没有学会怎样入睡,需要家长创造一个符合睡眠卫生的环境:安静、通风、温度湿度适宜、睡具柔软、厚度适中。并且,给予适度的轻拍、摇晃或摇篮曲等帮助入睡,一般3个月后,宝宝就会自觉顺利入睡了。
睡眠觉醒频繁使睡眠“碎片化”,将影响体格和精神发育,是家长较多关注的问题。噪音、过强的光照,暴露于吸烟环境、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睡眠地点频繁改变都可造成睡眠不宁。睡眠中不合适的干扰,如频繁地喂食,摄入液体过多使夜尿次数增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饮食及药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如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等也常导致入睡困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发育异常,例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婴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睡眠不宁。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