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白天多做运动,每晚入睡就快,睡眠时间也长。
据英国国际广播公司报道,来自这两所大学的专家是对519名7岁儿童进行研究而得出这一结论的。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大部分在45分钟内睡着,平均“入睡时间”为26分钟。
研究发现,儿童白天每坐1个小时,就要多花3分钟才能睡着,这和他们坐着干什么没有关系,不管是读书还是看电视,结果都一样。
研究人员说,儿童睡眠时间短可能会导致肥胖和认知能力下降,因此培养儿童健康的睡眠习惯极为重要。这些发现强调了体育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不仅仅与体能、心血管健康和体重控制有关,还能促进睡眠。
专家建议,针对入睡困难的孩子,可以观察一下他们每天的活动量,如果他们活动量偏小,可以尝试增加孩子的日常运动量,譬如步行送他们上学或者鼓励孩子进行一项运动。但是,儿童不要运动一整天,特别是睡前不要运动。
近日,英国专家提醒,佝偻病又回到英国儿童身边,而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佝偻病卷土重来的主要原因。专家指出,冬季儿童日晒减少,更需预防佝偻病,而晒太阳则是最好的预防佝偻病的方式。
室外活动少易致病
过去佝偻病泛滥是源于营养不良,而现在佝偻病发病率增高则是源于青少年儿童花费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更多,接受日照更少,难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英国研究人员认为,英国儿童佝偻病发病率“高得令人不安”。 一位专家表示,现在的孩子们更愿意在屋里玩电脑,不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这意味着他们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水平低于几年前。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王俊怡介绍,佝偻病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正生长的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主要的来源途径,人体维生素D80%是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人体皮肤,使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二是通过饮食摄入和药物补充。所以儿童户外活动是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日照又不及时补充维生素D,很容易患上佝偻病。
好哭或为佝偻病
由于佝偻病会使儿童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王俊怡介绍,儿童发生佝偻病早期表现多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佝偻病患儿最主要的变化是由于骨骼病变所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6个月以下的孩子,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8-9个月的孩子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1岁左右的孩子,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孩子,容易跌跤,到了1岁以后会走路可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O形腿或X形腿。此外,孩子的出牙也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
目前,随着我国儿童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佝偻病的骨骼病变已少见,现在多为佝偻病早期表现。
补鱼肝油有讲究
为了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不少家长会选择冬日给孩子吃鱼肝油。专家指出,在晒不到太阳的情况下,给孩子补充一定剂量的鱼肝油是必要的,也是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二是预防的维生素D剂量为每日400~800IU。
专家提醒,鱼肝油和晒太阳最好互相结合和互补。例如如果很长时间阴天,晒不到太阳,那么,每周可以吃一些鱼肝油,但是要谨记的就是鱼肝油服用过量会导致中毒,最好根据说明书来补充。
此外,通过一些饮食也可以达到补充维生素D的目的,如吃苹果、动物肝脏和蛋黄等。
延伸阅读:
如何让新生儿安然入睡
创造环境让3个月婴儿学会入睡
婴儿常会在瞌睡时哇哇大哭,民间叫“吵瞌睡”,其实就是入睡困难的表现,大多数3个月以前的小婴儿没有学会怎样入睡,需要家长创造一个符合睡眠卫生的环境:安静、通风、温度湿度适宜、睡具柔软、厚度适中。并且,给予适度的轻拍、摇晃或摇篮曲等帮助入睡,一般3个月后,宝宝就会自觉顺利入睡了。
睡眠觉醒频繁使睡眠“碎片化”,将影响体格和精神发育,是家长较多关注的问题。噪音、过强的光照,暴露于吸烟环境、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睡眠地点频繁改变都可造成睡眠不宁。睡眠中不合适的干扰,如频繁地喂食,摄入液体过多使夜尿次数增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饮食及药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如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等也常导致入睡困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发育异常,例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婴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睡眠不宁。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