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指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症状:
1、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内闷胀。
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4、儿童病人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镜检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
中耳炎的诊断鉴别
1、中耳炎
是引起鼓室硬化最常见的病因。表现为鼓膜增厚,内陷。鼓室和或乳突窦及乳突气房内充填软组织密度影,乳突气房含气减少或消失,鼓室及乳突内可以出现积液征象,听小骨破坏甚至消失,少部分患者可有乳突及鼓室壁的骨质破坏,但不会出现钙化。
2、粘连性中耳炎
鼓室硬化和粘连性中耳炎都是中耳炎迁延过久,导致的永久性、非活动性的不可逆性病变,其中以机化粘连为主者,称为粘连性中耳炎,而以透明样变性、钙化为主甚至出现骨化者,称为鼓室硬化。两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及病史极为相似。鼓室硬化斑块出现钙化或骨化后,在HRCT上可明确的诊断,而在出现钙化或骨化之前,在HRCT上很难区分,均表现为鼓膜正常或增厚、内陷 。鼓室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和骨壁、听骨链相连。鉴别方法主要通过病理或手术证实。
3、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
中耳炎的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对于中耳炎的治疗自然成了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近日,有报道指出,有个老伯因中耳炎治疗不当而引发脑脓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案列回顾:
家住金坛的农民王老伯最近有点不舒服,头晕晕的,有时还隐隐的左边头疼。他自以为是感冒,随便吃了些消炎药,没有好转。不得已去了镇上的卫生所,挂了3天水,也还是不见好。几天后,他居然发烧了,眼睛睁不开,饭也吃不下。着急的家人把他送至大医院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高明显,但其他项目都很正常。在详细询问他的病情和病史后,医生发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原来王老伯年轻时左侧患过中耳炎,老是耳朵流脓,听力也差,左耳几乎成了“摆设”,只是近几年没有再流过脓。继而又进行颞骨CT的检查。检查结果证实:由于年纪较大、抵抗力差,王老伯不仅是左耳的中耳腔、乳突有了感染灶,而活跃的细菌甚至沿着中耳和颅底之间的骨缝跑到了大脑里,形成了一个脓肿!
中耳炎治疗不当或引发脑脓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自抗生素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以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尤其颅内并发症的病人明显减少。然而在农村基层,仍有不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于治疗不当,转变为慢性中耳乳突炎,其中部分病人最终导致严重的合并症——耳源性脑内并发症,脑脓肿就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小脑的脓肿基本上从耳部疾病而来,凡患有耳源性脑脓肿者皆有多年中耳炎病史。所以,得过中耳炎的人千万不要以为治疗过后就可以掉以轻心,应不间断地到医院进行复查。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药物治疗
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药物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病情,终究不是根治的办法。目前市场上没有治疗中耳炎的特效药,一些患者盲目吃药只是治标不治本。
鼓膜修补术
鼓膜修补术是一种适用于骨疡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是将乳突、鼓窦和鼓室内病变三者与外耳道相通,形成一个覆盖上皮的空腔,以达到清除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鼓口病变组织,停止流脓、获得干耳的目的。缺点是虽可治愈部分中耳炎,但无法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复发可能。
中药散剂治疗——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
优点:可直接作用于病患处,无痛无风险。
功效:消炎除湿,祛除表症,缓解耳鸣、耳痛等症状;清热泻火,内解肝郁热积、肾气虚弱、理气通窍;彻除炎症,恢复听力,防止复发。。
用法:用消毒棉签将耳道洗拭干净;以纸卷成细管或用细塑料管摄入适量药粉,吹入耳道深部。
温馨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耳部健康,如果出现头晕,一侧头痛,甚至是恶心呕吐的情况,就需要赶紧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出现生命危险。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