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分娩后身体比较虚弱,一不小心感冒发烧时有发生。在哺乳期感冒了怎么办呢?感冒了病菌会不会传染给宝宝?感冒了还能不能继续用母乳喂养呢?这些都是新妈妈要注意的。
如果哺乳期感冒了,若没有发高烧,产妇需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服用感冒冲剂、板兰根冲剂等药物,同时最好有人帮助照看孩子,自己能有多点时间睡眠休息。照样可以哺乳孩子,由于接触孩子太近,可戴口罩的情况下喂奶。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自身带有一定的免疫力,不用过分担心传给孩子而不敢喂奶。如果感冒后伴有高烧,产妇不能很好地进食,十分不适,应到医院看病,医生常常会给输液,必要时给予对乳汁影响不大的抗生素,同时仍可服用板兰根、感冒冲剂等药物。高烧期间可暂停母乳喂养1~2日,停止喂养期间,还要常把乳房乳汁吸出,以保持以后的继续母乳喂养。产妇本人要多饮水、新鲜果汁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好好休息。
孕妇怀孕其间,抗病能力下降,极易患感冒。孕妇患了感冒服药治疗又怕影响胎儿,下面介绍几种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疗感冒的办法:
1、感冒初起喉头痒痛时,立即用浓盐水每隔10分钟漱口及咽喉1次,10余次即可见效。
2、喝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等症状,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3、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上按摩,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则在该处加强按摩。热按摩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4、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左右的热水,患感冒者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气,1日3次。
5、咳嗽者可用鸡蛋1只打匀,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开水冲服2—3次即可止咳。
6、感冒初起,刚感到鼻、喉发痒时做下述体操2—3次即能痊愈。方法是:两脚稍分开直立,脖子伸直,头尽量上顶,两眼睁大,尽量伸长舌头,两手十指伸直,然后从头顶至手、脚趾使劲用力,直至全身震颤,并不断发出“嗳”声,反复2—3次。
新妈妈哺乳期用药谨记5原则
1、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的药物。
2、用药尽可能应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可在哺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时避开血药浓度的高峰期。
4、避免应用禁用药物,如必须应用,应停止哺乳。
5、需用服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如果妈妈必须用药,但该药对婴儿的安全性又未能证实,应暂停哺乳或改用人工喂养。
哺乳期感冒了,新妈妈最重要的是先让自己健康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宝宝足够的照顾,在哺乳期间看病吃药等都要谨遵医嘱哦。
新妈应注意的母乳喂养误区。
生气时喂奶:
妈妈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会让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运动后喂奶:
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因此,乳母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
躺着喂奶:
躺着喂易导致宝宝吐奶。正确之举是妈妈取坐位或中坐位,将一只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
喂奶时逗笑:
宝宝吃奶时若因逗引而发笑,可使喉部的声门打开,吸入的奶汁可能误入气管,轻者呛奶,重者可诱发吸入性肺炎。
喂奶期减肥:
喂奶期减肥可导致乳汁质量下降,对宝宝健康不利。
定时喂奶:
现主张“按需哺乳”,即每当婴儿啼哭或母亲觉得应该喂哺的时候,即抱起婴儿喂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便渐渐会形成婴儿自己的一定规律。
上班期间只能断奶:
储存母乳不仅让宝宝有幸继续享用母乳,还可保持妈妈乳汁分泌,防止涨痛。挤奶可用挤奶器或手挤。挤出的奶应放在经消毒的、并有密封瓶盖的玻璃或塑料瓶内。最理想的是使用母乳储存袋,目前国内市场也有卖。储存状态乳汁室温可保存12小时。
一次只喂一边:
一次只喂一边,乳房所受的刺激减少,泌乳自然也就减少了。为此,每次哺乳应尽量两边都喂。即使宝宝吃了一边乳房的奶水就饱了,妈妈也应排空另一只乳房。
延伸阅读:
如何做到新生儿包裹舒适
新生儿让包裹不可太紧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不要“绑着养”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妈妈抱着未满月的婴儿,婴儿身上包裹着毛巾,外面又绳带五花大绑式绕了数圈,宝宝动都不动地安躺着,妈妈就好似捧着一尊花瓶。其实,婴儿的双手不应硬绑起来。
胚胎的发展及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是背外腹内地卷曲着,手脚则护在胸腹外围,其目的似乎是在保护脆弱的腹部免受外力侵扰。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