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新手爸爸妈妈要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出现了黄疸就要先来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都有哪些哦。今天,小编就来为你总结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别错过啦。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宝宝出生后大多在2-14天有过黄疸,医学上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像“发热”、“咳嗽”一样,只是一个症状,可由许多原因引起。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这种症状有时是“生理性”的,但如果不能正确的判断、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就会贻误治疗时机,可能会对宝宝造成永久、严重的损害,甚至致残、致死。
接下来,就来看看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吧。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以上几种,妈妈要仔细观察哦。
黄疸是婴儿比较容易出现的症状,但是不同因素导致的黄疸,它们的表现是不同的。在帮助宝宝治疗和护理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这点问题。
黄疸是新生儿容易发生的一种病症,但是宝宝们出现的黄疸症状却各有不同。通常有生理黄疸和母乳性黄疸,家长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去分析不同黄疸的症状表现,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两到三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四到五天最黄,足月儿在第十到十四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三周到四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四十八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二到四天内减弱,六到十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从这些方面分析后,妈妈们应该就清楚了黄疸各有不同黄法的原因了,从而给自己的宝宝治疗和护理的时候,也就会更加容易了。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